「學習論理67」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6年3月7日

「學習論理67」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兩座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與財富之間關係所做的科學論斷,體現了辨證的發展觀:發展要善於發現和利用新興資源,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也要立足實際,應創造條件發揮自然資源的固有優勢。

“冰天雪地”與“綠水青山”異曲同工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問題保持高度關注。2005年,作為浙江省委書記在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此後,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評論,明確提出,如果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強調:“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2016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提出:“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可見,“冰天雪地”與“綠水青山”一脈相承、異曲同工,“冰天雪地”是對“綠水青山”的發展和完善。“兩座金山銀山”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方式轉換的系統思考,具有一以貫之的理論邏輯,並隨著實踐逐漸發展完善。

“兩座金山銀山”體現了辯證思維和哲學智慧

綠水青山並不是直接的財富表現形式,冰天雪地也往往讓人想到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從全新的角度闡述了“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和直接的財富形態之間的關係,體現了哲學智慧和辯證思維,具體表現為:第一,全面的觀點。經濟社會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應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不能有所偏頗;第二,發展的觀點。綠水青山在傳統上並不能帶來直接的財富,但在新時代消費升級、旅遊休閒需求日益發展的背景下,綠水青山的美學價值、生態價值逐漸凸顯,併成為具有潛在價值的財富來源。第三,矛盾相互轉化的觀點。冰天雪地對於黑龍江等北方地區而言,既是氣候條件上的劣勢,也是冰雪旅遊發展的潛在優勢。劣勢並不一定完全是累贅,在特定條件下,也能成為一種優勢。不能只看優勢,看不到劣勢,也不能只看劣勢,看不到優勢,關鍵要創造有利條件,充分利用優勢,促使劣勢向優勢轉化。

“兩座金山銀山”使我們對“綠水青山”的綠資源和“冰天雪地”的冷資源有了全新的認識,指導我們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為準則,推進綠色發展。

“兩座金山銀山”為內蒙古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指明瞭方向

“兩座金山銀山”指明瞭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強調不能因為單純追求發展,忽視綠水青山,應走綠色和諧高質量發展之路。內蒙古作為傳統的資源型省區,在新時代、新常態的背景下,應主動更新原有的思維方式和發展路徑,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

首先,內蒙古應擺脫簡單依靠“羊”“煤”“土”“氣”等自然資源發展的思維慣性和發展路徑,加快改變簡單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努力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資源型產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裝備技術水平,延長產業鏈條,推動資源型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

其次,要立足優勢、挖掘潛力、揚長補短,努力改變內蒙古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的狀況,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努力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第三,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推進“三北”防護林建設,加強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

“兩座金山銀山”為內蒙古旅遊產業發展指明瞭路徑

隨著我國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以及消費的逐步升級,旅遊需求日益旺盛,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生態價值和旅遊價值逐漸顯現。“兩座金山銀山”為黑龍江、內蒙古等資源依賴型省份的經濟轉型以及旅遊產業發展指明瞭路徑。內蒙古旅遊資源豐富,草原、沙漠、湖泊、溫泉等自然旅遊資源遍佈各地,蒙古、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少數民族的文化享譽世界,呼倫貝爾、阿爾山等地的冰雪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內蒙古的旅遊資源和產業體系,使其具備了成為推動內蒙古發展的新動能和增長極的基礎和條件。

在“兩座金山銀山”的指導下,內蒙古旅遊產業發展應著力於以下方面:充分利用內蒙古的“綠水青山”,並結合人文旅遊資源,促進內蒙古國內旅遊的快速發展。依託內蒙古建設國家向北開放橋頭堡的區位條件,發揮內蒙古滿洲里、二連浩特等地邊境旅遊的優勢,推進“萬里茶道”等國際旅遊線路和旅遊品牌建設,推動內蒙古國際旅遊的發展;利用內蒙古的冰雪旅遊資源、毗鄰京津冀的市場條件以及2020年北京冬奧會的契機,積極培育冰雪旅遊市場,打造並構建冰雪旅遊產品體系,將內蒙古的“冰天雪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兩座金山銀山”闡明瞭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經濟增長方式問題,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目標、手段以及動能提供了路徑指引。我們必須充分學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科學論斷,用好“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踐行新發展理念,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人:內蒙古大學 王公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