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有72座橋墩東莞造,還有這些「莞味」元素你知道嗎?

港珠澳大桥有72座桥墩东莞造,还有这些“莞味”元素你知道吗?

●第一座橋墩裝船

港珠澳大橋有72座橋墩東莞造

單個橋墩最重的3510噸,建造過程中創造多個第一

昨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今天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將正式通車運營。港珠澳大橋有72座橋墩是在東莞洪梅建造的,單個橋墩最重的3510噸,建造過程中創造了多個第一,為港珠澳大橋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製造揭秘

橋墩最重3510噸,使用鋼筋創世界紀錄

港珠澳大橋橋墩施工工程分3個標段,東莞預製場承建的橋墩主要用於青州航道橋(中國結)段。預製場位於洪梅鎮金鰲沙村,隸屬於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底到2015年6月期間,為港珠澳大橋建造了72座橋墩,共計113件(由於部分橋墩太大、太高,採用分開預製的裝配式橋墩),單個橋墩最重達3510噸。

東莞預製場承建的橋墩有9大類、40種型號,總共要澆注混凝土229次,單次最大澆築量達974m3,單個橋墩最重達3510噸。橋墩建造中用了三大新技術——大直徑厚塗層環氧鋼筋加工技術、橋墩幹接縫豎向匹配預製技術、橋樑墩柱立式出運技術,對縮短橋樑建設週期,實現快速成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開創了橋樑基礎結構施工的新方法。

港珠澳大桥有72座桥墩东莞造,还有这些“莞味”元素你知道吗?

●橋墩拖運

“港珠澳大橋按120年使用年限時間設計,橋墩耐久性要求很高,這對橋墩製作過程的質量控制要求很高。”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東莞預製場項目副總工程師張萬達(時任技術員)說,為了提高鋼筋的耐腐蝕性,項目部採用大直徑厚塗層環氧鋼筋加工技術,在鋼筋外表面增加環氧塗層做保護。但是環氧塗層很脆弱,施工中稍有磕碰、刮蹭,都會使塗層產生致命損傷,影響橋墩使用壽命,因此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要極其注意澆注精度。

澆築時使用抗腐蝕性能好的高性能混凝土,這類高性能混凝土對水泥使用量很大,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在配料配合比上有所不同。同時混凝土外表面不允許設置施工預埋件和預留孔,以免形成腐蝕通道。

“大橋橋墩作為一個大型裝配式墩臺,安裝精度卻在毫米級,對構件對接部位的製作精度要求很高。”張萬達說。因為橋墩很大很高,製作運輸難度很大,設計師採取分節裝配,像搭積木式的,對接後不可避免地產生接縫,這就需要有預應力鋼筋加強水平方向的受力能力,防止鬆動。橋墩承接橋面時,橋面豎向對接橋墩,需要有預應力鋼筋連接作為橋墩橫向受力的支撐。東莞預製場製造的橋墩使用的預應力粗鋼筋是世界上首次大批量採用最粗的鋼筋,直徑達75mm。

港珠澳大桥有72座桥墩东莞造,还有这些“莞味”元素你知道吗?

東莞製造的港珠澳大橋 橋墩拖運示意圖

海運驚險

拖帶船吃水4米多,航道最淺處5米左右

2013年6月18日,首座橋墩高達26米,重達2650噸,從東莞拖運到施工目的地。由長120米、寬43米的拖帶船拖運到施工水域。

擔任由碼頭護航至坭洲水道航段的護航警戒任務的東莞海事部門介紹,拖帶船通過航段通航環境複雜。為全力確保首次拖帶作業成功,海事部門提前制定護航方案。“我們派出3艘海巡船艇、9名執法人員,提前到達護航起點附近水域,清理港池、航道,對通航水域實施交通管制。”東莞海事局相關負責人當時接受東莞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拖帶船吃水4米多,而航道最淺處才5米左右,需要特別注意。”

航經坭洲渡口、東莞水道沿江高速特大橋和坭洲過江電纜關鍵航段時,海事人員還實施交通管制;當拖帶船隊進入沙田港區的船舶密集水域時,執法人員提醒過往船舶注意避讓,與拖帶船隊保持安全距離和安全航速通過。直到拖帶船隊順利抵達廣州水域,完成護航任務交接。

這樣的護航任務,東莞海事部門共完成了100多次。

港珠澳大橋上的其他“莞味”

記者瞭解到,除了大橋橋墩之外,港珠澳大橋上還有其他展現“東莞製造”的元素。

東西人工島室內裝飾全部選用馬可波羅瓷磚

馬可波羅瓷磚為世界第一跨海大橋添磚,築就伶仃洋上“最美地標”。根據設計方案,東島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並承擔遊客觀景攬勝功能;而西島主要用於橋樑的養護服務及辦公。

在建築外觀方面,東西人工島皆引入德國PERI公司最新的清水混凝土工藝,建成國內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而在室內裝飾方面,全部選用馬可波羅瓷磚,主要產品為經典E石代系列及e-stone+泰特石。據介紹,島上建築所選用的是馬可波羅e-stone+系列泰特石。

三地穿梭電動巴士充電樁易事特造

港珠澳大橋三地穿梭電動巴士和電動汽車充電樁是由東莞易事特集團與合作伙伴提供。據瞭解, 樁體設計獨具匠心、造型別致,工藝要求極其嚴格。而這些充電樁是易事特搶在“山竹”登陸前通宵達旦趕工和安裝,以最佳品質為港珠澳三地往來新能源車提供優質的充電服務。

另外,易事特自主研發的UPS也應用於港珠澳大橋為口岸的旅檢區、辦公區機房提供穩定可靠的電源保障。

東莞理工人開“放行條”

如何確保港珠澳大橋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如何對橋樑健康狀況進行實時有效的監測?東莞理工學院副校長、長江學者馬宏偉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提出了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和數據驅動的橋樑安全監測全新方法,實現對橋樑的實時監測和預警。

該團隊利用上述成果與廣東省地震局和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強強聯合,成功研製出了“大型橋樑地震安全性在線監測系統”。經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批覆,該系統於2017年底實施安裝於港珠澳大橋,進行今後大橋的長期安全監測,時刻監測大橋的健康狀況,確保國之重器的安全運營。

此外,在大橋的建設初期,馬宏偉教授團隊還給大橋建設開過一張放行條。早在2010年,馬宏偉教授作為項目組副組長,完成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階段安全風險評估”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