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轉自河南日報10月9日9版)

近年來,臨潁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黨委、政府要求,持續弘揚“六拼精神”(拼招商、拼項目、拼環境、拼要素、拼擔當、拼落實),加快“七區同建”(產業集聚區、黃龍特色商業區、城市老城改造區、現代家居園區、現代物流園區、潁川歷史文化街區、新農村建設示範區),聚力“民生攻堅”,致力打造“兩城一區一基地”(兩城即千億工業新城和文明生態新城,一區即新農村建設示範區,一基地即全省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實現了縣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數據翻倍 增長迅速

2016年,臨潁縣生產總值259.8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9億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220.5億元,是2011年的2.2倍,年均增長16.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7億元,是2011年的2.9倍,年均增長2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3億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3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長9.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5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1%。

今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31.7億元,同比增長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3.6%,同比增長32.1%;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4.1億元,同比增長1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68億元,同比增長10.6%;稅收收入完成5.65億元,同比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5.8億元,同比增長12.5%。

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裝備製造產業園

榮譽成串 發展成鏈

近五年,臨潁縣先後榮獲全國基層組織先進縣、全國科技富民強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全國首批法治縣創建先進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糧食核心區產糧大縣、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休閒食品產業基地、中國休閒食品之都、全國3G農技推廣信息化試點縣、全國網絡整合及數字化轉換試點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先進縣、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試點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獲得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縣、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信訪工作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職業教育強縣、雙擁模範縣等30多項省級榮譽,全國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全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現場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場會等國家、省、市級現場會30多場次在該縣舉辦。

“一體兩翼”載體 助力“千億工業新城”

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華冠養元生產車間

臨潁縣始終把壯大工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工程,持續打造平臺、招商引資、大上項目、育強產業、創新升級,不斷提高工業競爭力和發展活力。該縣以23.72平方公里產業集聚區為主體,規劃建設了9.9平方公里現代家居園區和9.8平方公里現代物流園區,構築了40多平方公里“一體兩翼”產業發展平臺,為二三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縣產業集聚區五次榮獲全省“十快”“十先”產業集聚區,成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二星產業集聚區;現代家居園區升級為省級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為數不多、同時擁有兩個產業集聚區的縣區。該縣堅持四大班子帶頭上一線招大引強,先後引進養元飲品、加多寶飲料、怡寶純淨水、遠大住工、鴻路集團、中國辣椒電商產業園等知名龍頭企業40多家。三大百億產業加快推進,已建、在建和簽約生物醫藥類企業14家,食品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被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休閒食品之都”。現代家居產業被確定為“中國實木家居材料產業基地”。裝備製造產業形成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企業集群,成為全省兩個省定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之一,年內主營業務收入將超百億。建成了國家級標準的質檢研發中心和全省唯一的膨化食品檢驗中心;建成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19個、市級18個,全縣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家、市級20家,中國馳名商標17件、省級著名商標38件。

“五個臨潁”建設 提升城市品位

臨潁縣以建設宜居宜業的文明生態新城為目標,拉大城市發展框架,加速新老城區融合,開展“五個臨潁”建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該縣七區同建推動中心城區“東擴、西延、北進”,城市框架從35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以“三違”治理為先導,強力推進城市老城改造區、黃龍特色商業區、潁川歷史文化休閒街區建設,拆除各類違法建築110多萬平方米,邢莊、櫻桃郭等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金佰匯城市綜合體、金地時代廣場等商業板塊集聚升級,鼓樓隋唐風情商業街、東方錦城等20多個節點項目加速推進,黃龍特色商業區晉位全省一星特色商業區。開展了暢通臨潁、水城臨潁、森林臨潁、秩序臨潁、文明臨潁建設,提升城市發展內涵。暢通臨潁改擴建城鄉公路500公里,開工建設11.39公里的城區外環線;改造背街小巷20個,新修和改造城區道路46條117公里,構築了“六縱九橫”城區主幹路網;水城臨潁打造“兩河六湖一溼地”生態水系,高標準建設了2500畝黃龍溼地公園;全省縣級首家採用中水回用,實施黃龍渠10公里城市生態水系建設工程,打造貫穿城區的兩條景觀長廊。森林臨潁依託溼地公園和十公里生態水系新增綠地800多畝,規劃啟動了5000畝城郊森林公園,建成了8萬多畝花卉苗木產業帶。秩序臨潁利用數字化城市管理推動城市管理長態化、長效化;文明臨潁積極開展文明秩序、文明生活、文明形象“三文明”活動,成功創建了省級文明縣城和省級衛生城市。改擴建第一汙水處理廠、新建第二汙水處理廠,新建熱電聯供1座,新鋪設集中供熱管網35公里,新鋪設排水管網83公里、輸配水管網120公里、燃氣管網425公里,綜合配套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創建“雙示範村” 建設美麗鄉村

臨潁縣以發展新型現代農業為方向,突出抓好基礎建設、產業優化、環境改善三項重點。該縣累計投資6億多元加大偏遠鄉鎮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縣高標準糧田達到40萬畝,潁西10萬畝示範方成為全省樣本、全國典型。花卉苗木、小辣椒、菸葉、大蒜、有機蔬菜等特色產業穩步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011家,家庭農場達501家,特色農業園區達49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50家,形成了聯泰休閒食品、南街村面業、中大天然辣椒等六大省級農業產業集群。創新成立全省首家“土地銀行”,“存貸”農村土地25萬畝,推動全縣土地流轉率達到60%。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傳統文化潤臨潁”等活動,30個“雙示範村”創建試點成為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代表,新修農村道路512公里,新解決農村安全飲水人口30萬人,新建農村文化廣場367個,新建村級電商服務點245個,全縣農村基本實現安全飲水、文化廣場、衛生保潔等“十大全覆蓋”。

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臨潁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基地

秉持發展為民 全力惠及民生

臨潁縣堅持把改善和發展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紮實推進精準扶貧,不斷優化教育資源,健全衛生醫療體系。精準扶貧幫助9677人實現脫貧,新建或改擴建潁川學校、陽光雨露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等城區學校6所,改擴建農村中小學校145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80餘所,校園足球代表我國走出國門。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疾控中心建成使用,15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基本完成,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小商橋景區成功申報4A景區,三絕碑等一批重點文物得到修繕保護,累計送電影下鄉2萬餘場,舞臺藝術送農民公益性大戲3000場次。全縣各類社會保險實現應保盡保,累計發放城鄉低保、新農合、醫保、養老等各類社保金突破20億元,城鎮新增就業5.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

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全省縣級首家中水回用工程

強基固本轉作風 提振幹事精氣神

臨潁縣激發活力、增強動力、凝聚合力,強化縣級幹部引領作用,打造幹事創業的“領頭雁”隊伍。目標考核上採取鄉鎮“3+N”和縣直單位“1+N”機制,激勵科級班子創新,工作推進上實行重點工作認領主辦,明確樹立在基層工作和急難險重工作一線選人用人的導向,變“要我幹”為“我要幹”。目前,先後選派199名幹部主動到重點工作一線掛職鍛鍊,選派55名科級幹部、後備幹部通過“掛鄉駐村聯戶”開展幫扶工作,擇優儲備優秀年輕後備幹部30多名。圍繞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在鄉鎮建設黨群服務工作站,既方便了群眾辦事,又化解了不安定因素。容錯免責機制引導了幹部在工作中大膽探索、積極作為。

臨潁:弘揚“六拼精神” 奮力提質轉型

臨潁城區鳥瞰圖

創新開展“村官直審”,計劃用三年時間把全縣367個行政村的財務管理、“四議兩公開”、“三資管理”執行情況等事項規範地審計一遍,已累計審結歸檔312個行政村,審計資金5.07億元,移交違規違紀案件線索43起,黨紀處理38人,為村集體追回資金17.97萬元。推行“360”模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嚴把選人關、培育關、評先關三個關口建強村級班子,創新盤活資源、村莊治理、龍頭帶動、市場經營、服務創收、資本運作等六種方式增加集體收入,以“零容忍”的態度加強村級經濟監督,嚴厲懲治基層微腐敗。目前,該縣村級集體固定資產超億元的村5個、超1000萬元的村11個,年集體收入超1000萬元的村8個、超20萬元的村59個、超5萬元的村164個,佔行政村總數的45%。探索開展“民情夜市”,由各行政村召集“五老協會”、“便民服務協會”、鄉鎮包村幹部、包村民警等人員,對村裡的鄰里糾紛、矛盾動向、特殊群體動向以及群眾關注的熱點等問題,進行集中討論評議,讓群眾有地方說事、有明白人評理,維護了基層和諧穩定。全省率先組建杜曲鎮木業產業、王崗鎮小辣椒產業、潁南花卉苗木產業等3個產業黨建“紅色聯盟”,把黨支部建立在產業鏈上,實行管理聯動、產業聯育、品牌聯創、村企聯創“四聯”措施,有效地破解了新形勢下黨的基層工作有效覆蓋問題,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互利共贏。目前,該縣“紅色聯盟”共設置黨總支3個,黨支部12個,覆蓋“兩新”組織159家,服務黨員386名。(王勝輝李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