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不漏戶 戶戶見幹部——平泉市開展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紀實

幫扶不漏戶 戶戶見幹部

——平泉市開展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紀實

近日,經省政府批准,平泉市通過驗收後,脫貧摘帽。

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平泉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幫扶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活動,舉全市之力推動脫貧攻堅幫扶行動,呈現出政策落實見幹部、產業脫貧見幹部、排憂解難見幹部的生動局面。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群眾的“幸福指數”,全面回答了“幫扶誰”“誰來幫”“怎麼幫”“如何管”等一系列問題,把幹部結對幫扶工作打造成群眾滿意工程。

“四個看一看”,讓幫扶幹部沾土味、接地氣

雖然離開了幫扶村,平泉市總工會幹部劉玉梅依然惦記著幫扶戶孫恩,經常打個電話問問情況。

2016年,劉玉梅到平北鎮馬泉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面對脫貧攻堅工作,她一時覺得好多工作無從下手。

不少幫扶幹部與劉玉梅一樣,對“怎樣幫”找不到方向。

基於此,平泉針對幹部幫扶提出了“四個看一看”的要求:揭開鍋看一看吃的什麼?打開衣櫃看一看穿的什麼?坐上炕頭看一看鋪的蓋的什麼?拉拉家常看一看盼的憂的什麼?

這讓幫扶幹部找到了打開局面的鑰匙。兩年多來,幫扶幹部面對面瞭解貧困戶致貧原因、家庭困難、就業狀況、訴求願望,開展“暖心行動”,沾了土味,接了地氣,密切了幹群關係。

在政策宣傳上,幫扶幹部通過走訪慰問、談心交流等形式,宣傳黨的脫貧惠農政策,幫助貧困戶算好“政策賬”“收入賬”“發展賬”。在幫扶形式上,堅持因戶施策,針對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幫助制定“一戶一策”“一戶一法”脫貧工作方案,由“救濟式”“輸血式”幫扶,轉向“開發式”“造血式”幫扶。在幫扶措施上,不簡單停留在給錢給物的層面,而是重點幫項目、幫資金、幫思路、幫技能、幫產業、幫協調,把發展的主動權交給貧困戶,引導貧困戶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內生動力當“主角”。

兩年多來,該市各級幫扶幹部進村入戶結窮親、挖窮因、幫窮戶、挪窮窩、斬窮根,用腳步丈量民情,帶著感情結對幫扶,群眾不脫貧、部門不脫責、幹部不脫鉤。隨著“幫扶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活動的開展,該市實現了84個貧困村和154個非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市處級領導幹部帶隊包鎮抓村全覆蓋、87個市直部門和單位參與精準脫貧全覆蓋、4598名機關幹部與1.4萬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截至2018年6月,全市已穩定脫貧11531戶、26396人,貧困發生率為0.92%。

真扶真幫,把產業脫貧作為幫扶重點

10月10日,早上處理完公務,平泉市審計局副總審計師張景壯開上車直奔平泉鎮趙杖子村劉金國家。

劉金國是張景壯2017年開始聯繫的幫扶對象。每月的第十天,被平泉市確定為入戶聯繫日。這一天,全縣機關幹部要走進幫扶對象家中嘮家常,為他們排憂解難,將走訪聯繫情況記入結對幫扶記錄本。結對幫扶情況是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

平泉在開展“幫扶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活動中,堅持做到真刀真槍,絕不玩花拳繡腿,打好扶志、扶智、扶技、扶資組合拳,輸血、造血一起抓,全方位、多形式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結對幫扶幹部把產業脫貧作為幫扶重點,緊盯食用菌、設施蔬菜優勢產業,同時引導發展畜牧養殖、休閒旅遊、光伏等產業。探索建立“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扶貧模式,解決了貧困戶“想投資,沒本錢,沒膽量;想就業,沒技術,沒路子”的共性問題,找到了脫貧路徑,激發了創業動力。在幫扶幹部的積極組織推動下,引導貧困戶進扶貧園區,累計帶動脫貧23661人;發展“人均百株果”工程,帶動脫貧2525人,實現由“政府管貧困戶”變成“產業管貧困戶”;積極爭取戶用分佈式光伏扶貧1079戶,戶均收益4000元以上。

同時,堅持派出單位與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幫扶村“三個綁定”,形成了“村有幫扶單位定點幫扶、戶有幫扶責任人精準幫扶”的格局。駐村幹部以“駐村百曉”活動為載體,做到換位體驗到農家、扶貧幫困到農家、科技培訓到農家等“八到農家”,進百家門、知百家事、解百家難,人到心到情到行更到。組織結對幫扶幹部統一到聯繫的貧困戶家中做好送信、發證、算賬、訪談等7件事,進一步提高了幫扶幹部入戶率和貧困群眾滿意度。

真考核真問責,讓幫扶幹部能下得去、蹲得住、幹得好

“開展‘幫扶不漏戶、戶戶見幹部’活動,涉及貧困群眾面大、線長、人多,因此必須管好幫扶幹部,落實幫扶責任,堅決防止走過場、做樣子。”平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汪振剛說。

為此,平泉制定出臺了《駐村工作隊員及貧困戶幫扶責任人管理辦法》等文件,在職責、選派、管理、考核、保障等方面進行嚴格規定。

突出考核問責,讓幫扶幹部實幫、實扶。全面實行“五查一考一訪”工作法。“五查”,即查管理責任落實、駐村紀律執行、幫扶責任人結對幫扶、派出單位發揮作用和扶貧合力磨合發揮情況;“一考”,即通過隨機問、現場測試等形式,對鄉鎮幹部、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政策學習情況進行不間斷檢查;“一訪”,即通過入戶調查走訪貧困戶,查幫扶工作開展情況和貧困群眾滿意度。同時,明確規定幫扶幹部被召回的,當年不得評優評先;是後備幹部的取消後備資格,且兩年內不得提拔重用。

2018年以來,全市已開展明察暗訪督導檢查7次,對幫扶幹部組織扶貧政策業務測試56場,下發督查通報4期,抽調30人成立6個專項督導組實行巡迴式督導檢查,已約談幫扶幹部17人次,派出單位一把手3人,召回兩名駐村第一書記。同時,對6名幹部提拔重用,形成了鮮明的用人導向。(記者李建成、尉遲國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