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從同濟大學出發,去上海市北供電公司的路上,經常從大連西路的上海魯迅公園經過,也緣於兒時對於魯迅的崇拜,或對於魯迅的好奇,一直想去這個公園看看,五年過去了,一直把這個願望放在心底。加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名言對於我這種犟牛脾氣的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也想看看魯迅的頭髮是不是真的豎著的。魯迅的愛憎分明、魯迅的堅韌無畏、魯迅的睿智文采、魯迅的文化力量,讓清明小假的最後一天,我終於忍不住來到公園瞻仰了一番。

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魯迅墓

我讀到魯迅是在初中那個特定的年代,在印記裡始終保存著的魯迅形象是一個“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我以我血薦軒轅” 的文化戰士姿態。當我真正地站在魯迅墓前的時候,在那面容安詳、深邃有神的目光裡,彷彿看到了他不知疲倦堅持筆耕奮鬥的身影,魯迅的文墨風采、筆下塑造的人物也彷彿在我眼前鮮活起來。 

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我在公園的魯迅紀念館

我是九點到達了魯迅公園 ,晨光透過高大的樹木,灑滿公園 的每個角落。儘管晨練的人群很多,各種自娛自樂的休閒活動很熱火,但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安詳平和、秩序井然。上個世紀魯迅公園經過重建,有紀念亭、櫻花園、梅亭、梅園等自然景點,經過前兩年的大修後,又增加了市民活動區域空間,成為一座名聞遐邇的紀念性文化休閒公園 。

魯迅公園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是上海主要歷史文化紀念性公園 和中國第一個體育公園 。經百年的歷史積累和不斷改造建設,不僅保留了英國公園 的佈局形式,保留了一些歷史景觀和百年大樹,而且揉和了中國造園藝術,園內山 水相間,堤橋相連,綠蔭成片,景色怡人,形成了集紀念瞻仰、文化娛樂、風景遊覽為一體的上海城市公園特色。

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老年合唱團,非常震憾的合唱

原虹口公園 ,曾是魯迅先生常來散步的地方。1956年,魯迅逝世二十週年前夕在虹口公園 建魯迅墓,魯迅的棺槨由西郊萬國公墓隆重遷葬到此。墓前長方形草坪中端坐著著名雕塑家蕭傳玖先生所塑的魯迅銅像。照壁式墓碑上有毛澤東的親筆題字:“魯迅先生之墓”。墓碑下安放著魯迅靈柩的基槨,上面鋪築光潔的花崗石。墓穴左右側各有一棵魯迅夫人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所植的檜柏。碑後是屏風式土山 ,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碧波盪漾,春日垂釣

上海魯迅紀念館 館舍是一座造型簡潔、樸實、雅緻,青瓦白牆、馬頭式山 牆的二層庭院式建築,它在江南庭院式民居風格的特色上融入現代博物館 的功能,且與魯迅公園 的自然環境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紀念館 館名為周恩來題寫。紀念館 中廳,稿紙意象的木格柵牆前,是一具栩栩如生的魯迅坐像。該作品由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潘錫柔先生創作雕塑。

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公園內的文豪廣場

館內現藏文物、文獻資料20餘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3件(組)。紀念館 一層設有以典藏魯迅友人及相關人士文物資料為主要功能的“朝華文庫”。“朝華”,取自魯迅名著《朝花夕拾》及所編木刻集《藝苑朝華》。二層為魯迅生平陳列廳,陳列廳以魯迅手稿、文獻照片、遺物為基礎,真實地再現了魯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歷程。紀念館 中廳前有一個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園內曲徑通幽,青草依依,楓葉如丹,百花鬥豔。

魯迅故居位於山陰路132弄9號,是大陸新村132弄最後第二幢房,為上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幢紅磚紅瓦的新式里弄房高三層,是一代文化巨匠魯迅從1933年至1936年逝世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故居內按魯迅生前居住的情景復原,傢俱絕大部分是原物。

上海魯迅公園遊記

魯迅影響我的格言

我感慨魯迅的偉大,我驚歎他滿腔熱血的愛國情懷。“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的精神,必將永存,使人勵志。魯迅的文章,永遠讓人深思,給人啟迪。讓我們正視前方,走向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