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保羅· 薩洛佩克,來一次歷盡艱險而又鼓舞人心的行走


與雪、寒冷和一頭疲憊的驢子抗爭,保羅·薩洛佩克和攝影師馬蒂厄·佩利在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上邁出最後幾步,穿過伊爾沙德山口進入巴基斯坦。攀登預計需要三個小時,但最終卻花了九個小時。在山口頂部,太陽落下時,烏雲散去。薩洛佩克說:“儘管疲憊不堪,我還是被光震撼了。這是讓你聯想到出生的那種光——你生出來,便進入那種光。”攝影:馬蒂厄·佩利

卡勒潘加村,在穆斯林節日宰牲節,一大早孩子們聚集在一起。他們急切地等待著分享用作犧牲的羊肉。瓦罕人很少吃肉,因為沒有辦法保存鮮肉。攝影:馬蒂厄·佩利

奧米納·貝古姆在她位於烏其伍爾袞特的房子屋頂上的一間小屋裡休息。這個由樹枝、樹葉和草搭建的臨時建築叫做“卡帕”。在夏天的幾個月裡,它白天提供蔭涼,晚上使人更舒適地入睡。攝影:馬蒂厄·佩利

9歲的阿齊茲·貝古姆在佩利給她和她的兄弟們拍照後,調整她的圍巾。瓦罕人篤信伊斯蘭溫和派伊斯瑪儀派,該派不要求婦女戴面紗。但頭巾是普通服裝的一部分。攝影:馬蒂厄·佩利

柯西姆·莫哈默德和兒子阿託剛剛在希爾克村上面的溫泉裡洗完澡。瓦罕走廊的大多數家庭都沒有自來水,所以,全年都有用於洗澡和洗衣的熱水供應是一種奢侈。攝影:馬蒂厄·佩利

在烏其伍爾袞特村,比比·貝焦抱著兒子沙威。大約70,000名瓦罕人住在俯瞰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國的山上。他們使用的一種印歐語也叫瓦罕語,與伊朗人講的波斯語相近。攝影:馬蒂厄·佩利

在有人居住的瓦罕走廊的東端,道路變得越來越窄,一個女孩拽著牛的尾巴,把牛趕向在尼西特霍爾村的家。遙遠處,山脈如牆,沐浴在午後陽光中,薩洛佩克即將前往那裡,踏上他獨特的穿越地球的講故事之旅。攝影:馬蒂厄·佩利

在卡勒烏斯特,碧比·哈瓦在準備奶茶,攪進一塊鹽,增加味道。瓦罕廚房裡,整天都有一壺壺水在傳統灶火上保持沸騰,用於烹飪、飲用或清洗。瓦罕人總是熱情接待訪客和路過村莊的人。攝影:馬蒂厄·佩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