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专家对话:余春娜

1关于我们

ABOUT US

Global AI Art Competition(GAAC)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在全球的迅速兴起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在艺术行业的应用,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携手英诺天使基金、艺评网,发起“AI艺术大赛(GAAC)”,旨在通过AI技术和艺术创作的跨界融合,创立全新的AI艺术领域,进而挖掘AI艺术产业价值。

“AI艺术大赛(GAAC)”将面向全球的从事AI技术和AI艺术创作的相关企业机构与学术机构征集作品,并由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予以评选和奖励,作品范围涵盖美术、音乐和文学等领域。2018年为GAAC首次赛事,未来将每年举办一次。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大赛主办方将面向全球征集美术、音乐、文学和指定品牌作品,比赛设最佳GAAC奖一名,奖金为人民币10万元,四个创作领域将分别设金奖、银奖和铜奖各一、佳作奖5名和优选若干。比赛还将专设学生参赛组,选出2名最佳新人奖。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2专家对话

INTERVIEW

对于人工智能加入艺术这个话题,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余春娜认为,作为创作者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它的体验和审美层面的感受力的体现,AI艺术它作为主体,是回到了它是一个观众、一个受众的状态,这种体验感可能是对于审美或对于一个艺术作品它是如何评价、如何感受的,这会是个不能忽视的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这次大赛会是具有深远和积极影响力的一次比赛,会引发我们非常多的思考也能够推动非常多优秀的作品出现。通过我们方方面面积极的推动,对于艺术本身、对于社会的层层面面这应该是一个“1+1>2”的事儿,它必然会是打破非常多的边界,同样也会产生很多丰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艺术这个领域,甚至对于未来它仍旧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影响将会是非常深远的。

余春娜说:“在这个时代,技术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作为创作者也好、受众也好,无论产生怎样的角色的转换,在这个过程里边,我最看重的依旧是情感的表达,我们把情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也是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

余春娜

(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余春娜,中国动画学术联盟发起人,天津美术学院动画艺术系主任,跨媒介艺术家,创作基于新媒体与绘画,作品涉及实验动画、绘画、多屏视频影像、及装置艺术多个类型。在动画艺术上,多年来在进行不间断教学以及实践的同时也经历了动画艺术从传统技术进入数字时代的种种变革。对于各类不同手段、媒介形式的动画都进行了深入的创作和研究。基于创作经验的丰富与积累,逐渐对当今动画艺术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各种新的疑问与思索,由此对动画的形式载体以及动画的核心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想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创作。

获奖经历

2016年《第二届静海“银锄杯”全国法治漫画、动画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年《第二届静海“银锄杯”全国法治漫画、动画大赛》

最佳组织奖

2016年《第五届金拴马桩奖大学生影像艺术节》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年《第十届澳门设计双年展》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6年《第四届中国大学生金辰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7年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2010年至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决赛

终审网络新媒体类评委

2010年至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专家组成员,历届终审评委。

展览经历

2015年《琨廷艺术实验计划第三回双联展“未来预言”》

四人展,北京,中国

2016年《跨越本体·实验动画艺术展》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中国

2016年《世纪归鸿 天津美术学院办学110周年教师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中国

2017年《只此一瞬 中意艺术家联展》

中意文化交流中心, 佛罗伦萨, 意大利

2017年《又皇可专·余春娜 段天然双个展》

不二艺术画廊,常州,中国

2017年《中国·合川首届钓鱼城国际新媒体艺术》

合川,中国

2017年《丽水国际摄影节·新媒介艺术展》

丽水,中国

2018年《动画×实验式:2018国际实验动画展》

台北,中国

2018年《中国当代动画艺术资料馆馆藏作品展》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作品展示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梅》《兰》《竹》《菊》|余春娜

实验影像,计算机LED显示,1080×1920像素,60秒,[2015]

"

《梅、兰、竹、菊》,把四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放在不同的盒子中,反复简单的重复,由于色彩的单一和同质,营造了一种具有魔力的空间和有磁场的场域,以道场的概念来讨论真假、灵肉、彼岸与超现实。为她的动画作品营造了一个抽离语境的陌生情景,从现实到虚拟,一切都是空相吗?

"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须弥纳芥-六粗|余春娜

影像,4分23秒,[2012]

"

《须弥纳芥·六粗》,“以墙为无、以物为有、在场馆中搭建一个展示‘道’的空间,一念无明起,宇宙万有现”,作者把宇航员、乌贼、虾擎等物体与生命一起制造了一个幻境,让它们在墙体中生长与循环,这也可以看到余春娜对空寂和虚无的追求,她把展厅的墙面作为了一个“母体”,可以“隐”、也可以“显”,这也印证了有与无、生与死、东方哲学在此刻的意义。她直接用3D动画模型,把色彩降低到素模的极致,以少胜多、以无胜有。

"

Q &A(第一部分)

Q

人工智能现在越来越普及了,您对于人工智能和艺术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话题,有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

从创作者的角度,我们首届全球AI艺术大赛对于创作这件事本身来说,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它是这么多年来AI技术的发展和艺术进行的融合,它们相结合之后在AI艺术大赛这个优秀的推广平台上相遇,也能够促使我们大家进行交流和更多的合作,所以这是个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大赛。

对于艺术来说,它究竟能干什么?我可能更关心的是会怎样打破现有的这种思维惯性和定势,从模仿到超越作为AI艺术它能做什么,这是我们常规的一个展望。

作为创作者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它的体验和审美层面的感受力的体现,AI艺术它作为主体,是回到了它是一个观众、一个受众的状态,这种体验感可能是对于审美或对于一个艺术作品它是如何评价、如何感受的,这会是个不能忽视的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点。

Q

您作为这次大赛的主办方,您觉得这次大赛对于人工智能和艺术领域有什么推动的作用吗?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您能阐述一下吗?

在进行大赛的过程中,也是各种资源的一个整合,是各种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的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我们的全球AI艺术大赛必将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作品交流会、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资讯交流中心这些作用。

它会是具有深远和积极影响力的一次比赛,会引发我们非常多的思考也能够推动非常多优秀的作品出现。通过我们方方面面积极的推动,对于艺术本身、对于社会的层层面面这应该是一个“1+1>2”的事儿,它必然会是打破非常多的边界,同样也会产生很多丰富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艺术这个领域,甚至对于未来它仍旧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影响将会是非常深远的。

再者,关于人工智能加艺术这样一个话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可能更感兴趣的是从常规意义上的创作者的角度转换到人类行为学的这个角度上,从模仿到超越的这么一个阶段,完成的是一种身份的转换。从人类创作者变成了人工智能,我更愿意看到人工智能+艺术在审美层面的一种体验。

Q

如果要用关键词来定义这次大赛,您觉得是什么词?

我觉得在任何艺术作品里都不可能没有情感,在AI技术中大部分依照的是科技、机械、算法,在这里边怎么融入情感呢?这时候艺术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了,它是有情感的,说到AI艺术,我们一定要给它提炼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么我想说的就是情感。

在这个时代,技术发展带来不可想象的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作为创作者也好、受众也好,无论产生怎样的角色的转换,在这个过程里边,我最看重的依旧是情感的表达,我们把情感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也是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还有它和艺术的融合,已经打破了我们在创作中固定的一种思维惯性和模式,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那么我觉得它未来它的发展空间是开阔的,也必定是积极的。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自左向右)艺评网创始人孔中、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王旭东、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付志勇主任、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共同启动大赛

以人类的智慧为始、以机器的算法为终,所共同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它涵盖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 ——孔中

科学和艺术总是在山顶相遇。 ——李竹

利用率、使用价值高 ——刘志勇

人工智能根本上来讲是群体智慧的情况,它跟之前强调个体的知识产权和有完整归属关系的艺术品和创作艺术的人本身之间的种种关系,已经变成了群体智慧、共同分享、共同创造一个东西 ——覃京燕

人工智能四个要素:数据、算法、计算能力以及场景 ——付志勇

AI和艺术的融合将给人类带来各种可能性,科学的确定性与艺术的不确定性,即有计算所带来的灰度计算、拼图计算、胶囊计算试错计算的关联预测,也有艺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想象力的惊喜或惊吓。

未来已来,一切可能,正在发生。

「全球AI艺术大赛」大赛专家对话:余春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