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要多和羣衆交朋友

打好脫貧攻堅“秋冬會戰”,市裡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帶頭深入貧困戶家中,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大力提升幫扶實效。筆者認為,深入貧困戶家中,首先要多和群眾交朋友。

和群眾交朋友,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腳穿草鞋,走村串戶訪問群眾,和群眾談生產、拉家常。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經常騎車下鄉、街頭接訪、蹲著吃飯,他與群眾交往的故事已成佳話。

我們在電影《焦裕祿》《鄭培民》中,都看到過這樣的情景:他們白天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晚上來到老百姓家裡,和老百姓圍坐在坑頭上,無拘無束地拉家常,老百姓的事摸得一清二楚,群眾遇到的問題和難事,很快迎刃而解。這就是和群眾交朋友的好處。

和群眾交朋友,要學會用群眾語言跟群眾交流。從群眾最感興趣的事情入手,說群眾聽得懂的話,講百姓都明白的理,談人們最關心的事,當好群眾的“傾聽者”“分析師”,讓群眾有親切感、有信任度,互相之間才能拉近距離,才能推心置腹,形成共識。

和群眾交朋友,貴在交心、重在用心。黨員幹部是不是真心和群眾交朋友,群眾一眼就能看出來。如果擺開架子、打著官腔,走訪群眾只是“走過場”“做樣子”,對群眾不屑一顧,群眾是不會掏出“心窩子”、打開“話匣子”的。這就難以保證決策部署的切合實際、落到實處。

早在1926年,毛澤東同志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中,就告誡全黨同志要“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鄉村中間去,夏天曬著酷熱的太陽,冬天冒著嚴寒的風雪,攙著農民的手,問他們痛苦些什麼,問他們需要些什麼。從他們的痛苦與需要中,引導他們……參與革命運動”。這些話,現在仍有深刻的啟迪意義。“機關幹部下基層,連心連情促脫貧”,只要我們黨員幹部真正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把扶貧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情,脫貧攻堅“秋冬會戰”就一定能夠取得圓滿勝利。(劉效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