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职校教师

前段时间微信朋友圈几乎被“人工智能”话题刷屏,究其原因是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争夺科创前沿高地吹响了冲锋号,第一次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它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来到我们身边,于是很多人惊呼:人工智能将全面颠覆教育取代教师!甚至有人悲观地预测: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老师将面临失业,学校也将消失。

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职校教师

不得不说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技术发明如此之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更迭,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有在技术面前的清醒,重新审视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人工智能来了,教师要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不仅仅是教育层面的问题,更是对未来的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职校教师

我认为人工智能全面颠覆教育取代教师是不可能的。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我们的课程中一大部分知识、技能类的教学工作、数据统计可以由人工智能胜任,但是教育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共通,这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的,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新技术不需要抗拒、恐惧,不能因为未知而永远未知着,面对未来,我们要做勇者。从思考“教师教什么”转变到“学生学什么”,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把机器擅长的事情交给机器去完成,老师把精力省下来可以关注到更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很多教师抱怨批改作业、试卷耗费了大量精力,这些事情大部分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通过技术为教师节省这部分时间,而且获得的数据,可以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方便教师判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性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及时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并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开放性的任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我们老师需要有危机意识,及时转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合理地使用新技术、用好新技术。

人工智能时代,做不被替代的职校教师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也不能取代学校教育。未来的教育一定是灵活、开放、个性化教育,大规模线上开放课程将融入学校教育,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固定场所,学校教育会呈现新形态,但是学校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新时代新技术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教育的本质没有变,教育是为成人、育人而生的,是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是“为人的一生幸福奠基”而变革与发展的。

正如宁波市2017年中职“新课改 新课堂 新教法”活动指南中所说:

曾几何时,我们把“未来”挂在嘴边

蓦然回首,那些曾经的关注已悄然而至

未来,就是下一秒的到来

未来将因为你的创造而改变

无论下一秒是什么样的风景

在你心中,未来,已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