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產品賣給「不需要」的顧客

如何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顾客

“把產品賣給不需要的顧客”,很多人會覺得太難了!

說“不需要”,是真得不需要嗎?在某些情況下,會不會就變得“需要”了呢?下面舉兩個例子:

想必大家都吃過自助餐,在自助餐廳裡有一個共同現象,大多數人儘管已經吃到撐,但還是一個勁兒地往自己盤子裡放食物。

明明已經不需要食物了,為什麼還是會往盤子裡放食物?因為食物是免費的啊!

再比如,你想買一隻冰淇淋,如果商店的冰淇淋現在“買二送一”,你會為了那個“送一”,而買下兩個冰淇淋嗎?當然會啊!

以上兩個例子中,“盤子裡的食物”與“第二個冰淇淋”原本都是顧客“不需要”的,但最終都成了“需要”的了!

如何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顾客

所以,如何把產品賣給不需要的顧客?以下從三個方向分析:

1、購買者不一定是使用者

大家都聽過一個很經典的問題:怎樣把梳子賣給和尚?有人回答,讓和尚把梳子送給香客,名曰:梳理三千煩惱絲!把思維轉換一下,購買者不一定是使用者!

一家藥店內銷售的某面膜,原價29.8元一盒,現促銷價9.9元一盒,每人限購10盒。所以,怎樣讓一位買感冒藥的男士,順便購買十盒面膜呢?

當然是讓他買給自己的妻子用了!

購買的理由有了,很多店員還是覺得讓丈夫給妻子買面膜也不是容易事,這裡當然需要銷售技巧了。

比如,告訴顧客已經有兩位男士給妻子買了這種面膜,面膜的補水效果特別好,而且現在有促銷價,買回去她一定會很開心的等等,說完這些顧客一定開始猶豫了!

2、有便宜可佔

一位顧客要買A廠的某感冒片,而店員需要銷售B廠的某感冒片。如果直接讓顧客買B廠的感冒藥,顧客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拒絕。

現在B廠的某感冒片買兩盒可以送一個保溫杯,這個時候顧客就會變得猶豫。原本是需要A廠的某感冒片,最終還是買了兩盒B廠的某感冒片。

再比如,顧客明明只需要買一盒某某藥,如果現在第二盒半價,絕大多數顧客會買下原本不需要的“第二盒”!

人只要覺得“有便宜可佔”,就會變得非理性,忘記一開始需要的是什麼!

如何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顾客

有些時候只是顧客以為自己不需要,到底需不需要還不一定。

就像十幾年前“太陽能”熱水器在農村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人們覺得每天燒水洗澡也很方便,為什麼要裝“太陽能”呢?根本不需要!

後來幾乎每家都安裝了“太陽能”,因為使用後才知道,“太陽能”真得很方便、很實用。

同樣道理,你覺得自己身體很好,每天都在鍛鍊,飲食也挺注意,肯本不需要額外補充鈣片!但漸漸發現同齡的中老年人都在補鈣,自己偶爾也會出現膝蓋痛,腰痛等情況,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也是需要補鈣的。

其實,真正好的銷售,是把那些顧客需要,但沒意識到需要的產品賣給他們!

如何把产品卖给“不需要”的顾客

親,中國藥店公眾號長期公開徵集稿件,如您欲抒發心聲、記錄生活、分享經驗……可以文字或圖片形式將作品發送到[email protected](郵箱),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溫馨提示,投稿時請註明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