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貴州財經大學:多管齊下 走出雙創孵化新道路

“馬上,創業園就要進行2018-2019學年第一批次的入園遴選了。”貴州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辦公室教師劉軍軍一邊整理學生交上來的入園申請材料一邊告訴記者。

“大學生創業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就儘可能的幫助他們。”劉軍軍說,每年還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經評審立項,可為立項項目提供金額不等的經費支持。

學校為入園的創業項目提供了沿街創業園免費的辦公場地和創業導師的指導,加上優質資源的引薦,良好的創業實戰平臺,自是吸引了不少懷揣創業夢的大學生申請入駐。

“是否符合遴選條件,尤其是項目落地的可能性以及對風險的把控意識等,都是我們對入駐團隊的考量。”劉軍軍說,創業園包含創業孵化示範區、跨界創客空間、跨界眾創咖啡、企業家講壇(已經做了32期)和校企共建創新創業實訓平臺等。在成功孵化近20家學生企業後,目前在孵企業有70餘家,參與創業的學生人數近500餘人,產值4000餘萬元,預計到2020年,在孵企業總數將不少於100家。

作為貴州財經大學2015屆的優秀畢業生,徐亞珍從大一起就加入了創業大軍,當時她就獲得了貴州財經大學支持的免費創業場地。2012年團隊成立後,發展勢如破竹,2015年正式創立智邦集團。目前,旗下擁有貴州智邦之家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主要業務涉及人力資源、駕考、教育等,業務範圍更是覆蓋貴安新區、貴陽、深圳等多個城市。

“聽上去順風順水,但創業難只有創業者才懂。”徐亞珍告訴記者。剛畢業時,她便遭遇了創業過程中最大的危機——資金鍊問題。

當時的徐亞珍缺乏管理經驗,更沒有想過這種情況會發生到自己身上。面對困境,徐亞珍和她的團隊一度陷入低迷。

經過再三的思想鬥爭,徐亞珍還是決定硬著頭皮繼續把公司辦下去。

最終,智邦科技用誠心獲取了客戶的信任,並憑自己的努力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也因此樹立起了公司良好的信用形象,促成了今天的成功。

現在,徐亞珍作為創業學生典型企業負責人,也被邀請給正在創業的學弟學妹們分享實戰經驗。

“創業最缺的就是資源、資金及管理經驗!學校給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很多的創業便利,我們非常感謝學校!我大學時享受了學校對創業者的庇護,我也希望能多盡一份力,回饋母校給我的幫助,也給更多創業的學弟學妹一些幫助。”徐亞珍如是說。

“這裡會指導學生如何找資本,如何管理企業,如何看懂財務報表,讓學生對創業有基本的瞭解。這不僅有助於創業,更能改善學生上崗只會說不會做的情況,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訓練,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劉軍軍說。

據瞭解,貴州財經大學2015年成為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2016年獲批為省級大學科技園,同時被列為省級創新創業示範高校,2017年成為第二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該校圍繞“儒魂商才”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創新、創業能力內涵,形成了從創新創業基礎教育、仿真教育到實戰教育逐層遞進的三個層次的鏈接式培養過程,從各方面構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和運行機制,建立了包括創新類融通性課程、創業類融通性課程在內的課程體系,涵蓋了《創新思維訓練》《創業模擬實訓》等課程。

“我們鼓勵創客在創造中尋求快樂,實現由創新到創業的蛻變。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創業者不忘初心,反哺社會。”劉軍軍說。


全媒體記者 劉伊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