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賦能油氣產業 或將助推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

有人說,區塊鏈是走向人工智能的過渡產物,鏈上存證只是第一步,鏈上計算才更重要。筆者認為不無道理。其實凱文.凱利早在2010年就於《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一書中描繪了“萬物互聯”的願景,

或許區塊鏈只是人類在達至這一願景過程中的工具之一。

筆者曾在石油石化行業工作逾五年,又對區塊鏈略有研究。筆者願在本文中拋棄實現程度的難易,僅以石油石化行業的痛點試論區塊鏈賦能的可能路徑,以期對石油石化行業及區塊鏈行業有所啟發。

首先是油氣的勘探開發。不管是給地下油藏做三維數據掃描,還是給商業發現制定開發方案,都會產生非常龐雜的數據信息,而這些數據需經過繁複的計算才能形成總體開發方案。以往從可行性研究到總體開發方案需要經過數年時間,如果設計一款公鏈,將算力不僅用於證明工作量,而且用於計算相關數據,相信勘探開發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其次是油氣相關裝置的設計、建造、安裝、維修方面。以海上鑽井平臺為例,一個平臺分為導管架、機電儀、海管、鑽機、生活區等多套系統,如果是浮式平臺還要考慮動力定位以及錨泊系統,不僅在設計時是術業有專攻、各自為陣,協調效率不高,若溝通不暢各系統發生矛盾時,返工時有發生,而且設計、建造、安裝、維修也往往是不同的團隊來跟進。如果引入區塊鏈,使一個龐大的工程項目能夠在每一個環節都留下不可篡改、可回溯的痕跡,將大大提升準確率,進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調配資源更加合理

再次是油氣儲運環節。天然氣和石油的管網錯綜複雜,有幹線有直線,管線運輸不到的地方還需要槽車補充。中國幅員遼闊,冬季到來東部地區容易發生“氣荒”,如何調配相關資源就成了非常重要的課題。現有的調配系統有一定的延時性也不夠經濟,捨近求遠調氣的情形時有發生。如果能將各地歷年天然氣缺口數據上鍊,將天然氣開發和液化天然氣進口的數據與需求形成智能合約,將高效緩解氣荒的情況。相關原理也可以應用於燃料、潤滑劑、石油瀝青等化工原料的運輸調配上。

最後是油氣貿易環節。目前國際上既有布倫特、WTI原油,又有中東原油、含硫原油等期貨、現貨產品。決定其價格的因素主要有供需關係、投資基金炒作、美元、匯率、利率及資金流動性、突發事件和政治因素。市場的參與者有產油商和煉廠、成品油消費企業、貿易商、儲運商、金融機構等。交易目的既可以是套期保值,又可以是跨期或跨品種套利。通過以上描述不難看出,這類商品期貨的交易開戶認證、清結算、交割等諸多環節均是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本文雖以石油石化行業為例,但部分結論可以推廣至採掘業、製造業、運輸業、標準品交易等各業態。且本文只是利用區塊鏈的很少一部分特點,在不顛覆現有業態的情況下給出的降本增效思路。其實根據摩爾定律,每個行業的迭代速度都會指數型加快,設想如果區塊鏈實現了鏈上計算,則對現有業態的改變亦將加劇,或將助推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加快行業原本的進化速度。

來源:大公報 原文標題《區塊鏈賦能油氣產業》

作者: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付 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