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中,林連登

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除了他是富有商業頭腦的實業家之外,還以熱心華文教育,社會公益和家鄉建設而聞名於世。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林連登原籍惠來縣溪西鎮魯陽村,少時家境貧寒。1895年,28歲的林連登向鄰居借了10擔紅糖折成現錢當作盤纏,與堂兄一起,在鄉人的帶領下告別了家人與家鄉,漂洋過海下南洋,從此開始他長達70年的馬來西亞漂泊生涯。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華人“過番”謀生向南洋移民達到高潮,尤以潮汕地區為甚。在這樣的情境下,林連登赤手空拳來到馬來西亞這片陌生的土地。當時,由於鄉緣關係,也因為潮汕地區的人們善於從事園丘種植業,所以大部分潮人首先選擇的登陸地都在甘蔗種植業相當發達的威省,林連登也在其中。乘船到達威省北海後,林連登微薄的盤纏已所剩無幾,無錢再乘坐交通工具了。於是,他便步行到剛剛開闢的小鎮魯乃,在那裡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馬來西亞檳城舊時街景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不甘於此的林連登,在不久後又到一個正在開闢的莊園擔任鋤手。莊園工作時間相當長,每天要辛勞十小時,但對林連登而言,卻絲毫不覺辛苦。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然寸因年壯力強,實不見其苦也”。由於工作勤奮刻苦,不出數月,林連登就獲得莊園主的賞識。工作一段時間後,林連登發現,每次他把錢匯寄家鄉後便已是身無餘款,“如此勞苦,所得代價不過如是,實無多大希望。”林連登開始計劃自己創業。

最初的創業生涯,被林連登自己稱為“流動苦幹的生活”。屢戰屢敗,仍然不能摧毀他戰勝困難,開拓事業的堅強決心。1902年,林連登回到魯乃,用一千六百元積蓄購置了大約二十英畝的椰園,並在園地內開辦屠宰事務。這樣,種植和屠宰雙管齊下,為林連登掙得不少利潤。有了第一桶金,再加上幾年的奮鬥,事業趨穩的林連登開始擴大莊園面積,拓展業務,增加種植種類,大量種植木薯和橡膠。橡膠種植為林連登貯存了巨大的資本,使他成為馬來西亞一代橡膠鉅子。

馬來西亞被稱為“橡膠王國”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檳城韓江中學班主任及科主任,

於韓中林連登銅像前合影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惠來一中 連登樓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獲批准後,林連登便著手成立連通築路行車公司,公佈招股章程。他帶頭投資港幣80萬元,聘請翁照垣為名譽董事長,原潮陽縣長林志見為總經理,將總經理辦事處設在汕頭永和街161號,並親自督促築路行車公司儘快修築公路,修復潮陽和平橋,籌劃購買汽車等事宜。

汕頭永和街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在改善潮汕地區交通運輸局面的同時,為了恢復家鄉抗戰後的經濟,林連登斥資一百餘萬元,在隆江鎮買地60畝建新市場。1947年,隆江鎮的新市場初步建成,林連登後又在1956年匯款擴建。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潮汕地區天災戰禍不斷,民眾飽受困苦煎熬。極富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林連登,為了家鄉無私奉獻,盡力捐助——1920年,他撥資二萬五千元,派同鄉林家邦回國施賑,資助汕頭孤兒院、潮陽縣醫院、汕頭存心善堂、誠敬善堂及各慈善機構,還從泰國運來10萬斤大米,賑濟當時的潮汕難民。

1920年代汕頭存心善堂的彩色明信片,

汕頭美樟照相印製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1963年2月11日晚,林連登在馬來西亞檳城逝世,享年96歲。出殯當日,“參加送殯人士數千人,行列估計長達三英里,經過約一小時許,始見隊伍首尾,沿途所經之處,人潮洶湧,均欲一睹此陣容盛大的出殯行列……”

由韓江學院出版的

《林連登翁逝世50週年公祭特輯》封面


俗語“浪險過阿佬洋登”,但你知道佬洋登是誰嗎?


via:掌上溪西、行走潮汕,潮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