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前半期政局與波斯的影響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為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古代中國史籍中稱之為黑衣大食。於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後於1258年被蒙古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裡卜的後裔,在該王朝統治時期,中世紀的伊斯蘭教世界達到了極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

由於阿拔斯王朝是藉助呼羅珊的勢力而推翻倭馬亞王朝 , 所以自王朝一建立開始 ,波期的勢力已經影響它。首先是建國功臣阿卜.穆斯林的跋扈 , 哈里發曾想把他調離呼羅珊 , 但他拒絕了調任埃及的建議 , 後來卻被引入伊拉克誘殺 ,他死後一位叫松德巴德的人立即造反。到了被認為阿拔斯盛世的哈倫哈里發時 , 波斯的白爾默克家族 , 就長期把持住大臣職務 , 白爾默克家族原是佛教高僧後裔 , 成員曾任摩蘇爾 阿塞拜疆 阿美尼亞等總督 , 到了786~803年家族在兩兄弟掌管下 , 達到了鼎盛 : 哲耳法爾承繼大臣一職 , 併成了哈里發妹夫 , 而法德勒就總理東方各省 ..但他們隨著失勢 , 哲耳法爾更被人分屍。

與此同時 , 因為敘利亞是原倭馬亞的根據地 , 而庫法則是阿里派的根據地 ,為了建立穩定的統治 , 就決定了營建新都--巴格達 , 它的地緣位置良好 , 而且中央以優厚條件 , 吸引商人遷都 , 再者又可以利用河道出海 , 又架設橋樑等等 ,很快就成了大都會。

哈倫死後 , 帝國便一分為二 : 長子兼敘利亞總督阿明繼位為哈里發 ,但次子馬蒙卻總理東方各省 , 而且哈倫訂明阿明不可侵犯馬蒙權益 , 否則失去承繼權。後來阿明把兒子的名字也放進禮拜講話中 , 這代表馬蒙的承繼權可能失去 , 結果馬蒙進一步獨立 , 而阿明則宣佈廢黜馬蒙 , 並派大軍討伐。但是三出征都不成功 ,後來半島也支持了馬蒙 , 馬蒙的兩位元帥波斯人塔希爾和哈爾薩馬 , 便攻入巴格達 ,阿明投降 , 但最終為塔希爾手下殺害。

哈爾薩馬因為太戰功赫赫 , 而被捕殺。另一方面 , 即使打敗了阿明 , 馬蒙都沒有進入伊拉克地區 , 因為伊拉克人推舉阿拔斯另一系的人為哈里發。馬蒙以為可利用聯姻的手法處理 , 把女兒許配給阿里派的阿里 , 但伊拉克人並不支持阿里 , 而且把他和馬蒙的大臣殺死 , 最後馬蒙把伊克拉人痛恨的軍官處死 , 才得進入了巴格達。但同時 , 東方隨即叛亂 , 馬蒙派塔希爾平亂 , 結果塔希爾就成了東方的大軍閥 。

塔希爾王朝就是這樣開始 。

塔希爾王朝是在820年至872年間統治大伊朗東部、呼羅珊地區(今伊朗、阿富汗、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部分地區)的波斯王朝。塔希爾王朝是由阿拔斯王朝哈里發馬蒙部下的將軍塔希爾·伊本·侯賽因建立,阿拔斯王朝將呼羅珊東部地區送給塔希爾以回報他對王朝的支持。塔希爾王朝的首都設在梅爾夫,後來遷至尼沙普爾。雖然塔希爾王朝在名義上臣服於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但是塔希爾王朝的統治者在實際上是獨立的。

塔希爾的另一個兒子 , 在西部有很大貢獻 , 首先 ,他把阿明在阿勒頗的舊支持者打敗了 , 又穩定了埃及的局面 , 包括南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的侵困 , 到其兄長(即塔希爾長子)逝世 , 他要回波斯繼位 ,埃及才回到哈里發王儲手裡。這時 , 帝國基本上已經進入軍閥割據了,而馬蒙死後 , 由他的兄弟繼位 , 新哈里發就面對來自印度的賈特人叛亂。 制服賈特人後 , 原本欣賞波斯人的哈里發 , 因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競爭 , 他唯有把人身安全交給奴隸衛隊上 , 這是由小部份柏柏人和大部份突厥人組成的 , 為了增加他們的忠誠 , 他把突厥人安插到軍官位置上 , 結果他們很快就成了國家真正的主人。

薩法爾王朝

薩法爾王朝是阿拔斯王朝時波斯東部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割據王朝(867~1002)。創建者為葉爾孤白·伊本·萊伊斯·薩法爾(867~879在位),因其出身銅匠(即薩法爾),故以其為王朝名,一共傳7個埃米爾,統治135年。

在東部伊朗和阿富汗的邊區 , 因為哈瓦利吉派的叛亂 , 當地居民組成民兵 , 後來 ,民兵趕走了呼羅珊(塔希爾王朝)派去的副總督 , 其首領是出身銅匠的葉耳孤白 , 他佔領全省 , 並攻打塔希爾王朝的南部領地 , 以其戰利品巴結哈里發 。哈里發卻把當地同時封給他和另一個人 , 二人即爆發戰事 , 葉耳孤白無法攻下對方 , 便出兵東進 ,為自己取得了宗教戰士的榮譽 , 他的王朝就是薩法爾王朝。876年,葉耳孤白決心推翻哈里發政權,率軍入侵巴格達,在底格里斯河岸的代爾·阿古勒之地,被哈里發之攝政王穆瓦法克率領的哈里發軍隊所擊敗,薩法爾退止巴比倫尼亞邊界,兩年後去世。879年其弟阿慕爾·萊伊斯(879~900在位)繼其位,僅據有波斯東南部一些地區。他向阿拔斯王朝哈里發表示忠順,並多次貢以重金,哈里發仍承認他為所征服地區總督,兼領巴格達的軍事長官。898年,阿慕爾·萊伊斯又向河外地及呼羅珊擴張,奪取內沙布爾。900年,阿慕爾·萊伊斯在巴爾赫附近被薩曼王朝軍隊擊敗,被俘後解往巴格達被處死。

薩曼王朝

薩曼王朝(Sulala Samaniyya),又稱薩曼帝國。 阿巴斯王朝時期波斯人在中亞地區建立的波斯-伊斯蘭教中央集權封建帝國(874~999),10世紀為中亞乃至世界軍事強國之一,其領土以烏茲別克斯坦為核心,囊括哈薩克斯坦南部,土克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以及伊朗大部分,與西部的布韋希王朝遙相呼應。

薩曼王朝得名於建立者的曾祖薩曼·胡達。薩曼王室是波斯薩珊王朝君主巴赫拉姆六世的後裔,而巴赫拉姆六世則屬於帕提亞七大氏族之一的米倫家族。原信奉拜火教,後改信伊斯蘭教

薩曼之孫艾哈邁德等兄弟4人效忠於阿拉伯帝國哈里發馬蒙,曾協助阿巴斯王朝軍隊平定拉菲之亂有功,約於820年左右被馬蒙分別任命為管治撒馬爾罕、費爾干納、塔什干和赫拉特城軍事長官。後由塔希爾王朝節制,保持原職,一共傳1個總督、9個埃米爾,合計10個君主,統治125年。

薩曼王朝在歷史上的最大貢獻 , 是重新光復了波斯的文化 , 文學和醫學都有很大進展 ,鼓勵了波斯文和阿拉伯文的互相翻譯 , 在地理上建立了驛站制度 , 資助大師花剌子模的研究 , 也資助了幾位旅行家的旅行 。薩曼王朝重用突厥人程度比阿拔斯朝更大 , 因為其為主要人口 , 甚至由軍事上轉到民政上 ,其中一位國王任突厥人阿勒卜特勒為呼羅珊最高統帥 , 是因為他在首都勢力太大 ,要被調離首都 ; 阿勒卜特勒的女婿素卜克特勒時 , 己經開始入侵印度 ; 而阿勒卜特勒的兒子就是默哈茂德——迦茲尼蘇丹國開國者。

白益王朝

白益王朝(或譯布韋希王朝、布耶王朝)是932年至1055年間統治伊朗西部及伊拉克的一個王朝,由裡海南岸的德萊木人建立。

在裡海南岸 , 一個叫馬爾達維傑的人 , 推翻了栽德派的統治 , 而其同鄉白益之子阿里因叛變而被馬爾達維傑打敗 , 但阿里和其兄弟卻繼續在伊朗擴張 , 到933年馬爾達維傑被刺 ,他們就接收了其土地 , 934年就進佔設拉子 。

設拉子是伊朗第六大城市,南部最大城市,法爾斯省省會,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由於哈里發己成了突厥人的統治工具 , 所以阿里兄弟艾哈邁德西進時 , 被視為救星 , 哈里發再次受到波斯勢力控制 ,很快哈里發又成了他們的傀儡。白益王朝的領導人 , 有的住在巴格達有的住在設拉子 , 他們的權力需要透過和伊朗山區及阿美尼亞部族戰爭 , 才可以維持下來。 阿里三兄弟的後裔 , 多次為承繼權而爭吵 , 只有967~983年 , 統一在某家族成員之下 , 但後又分裂 , 到1029年東部各省被突厥人默哈茂德(迦茲尼開國者)侵佔 , 1055年伊拉克部份被塞柱爾吞併。

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前半期政局與波斯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