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發展史上三位齊名的大帝

奧斯曼帝國蘇萊曼一世

蘇萊曼一世(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 ),是奧斯曼帝國第10位蘇丹,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蘇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斯蘭教最高精神領袖哈里發之職。

蘇萊曼一世是16世紀奧斯曼帝國的一位傑出君主。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進入極盛時期。蘇萊曼一世親自統帥奧斯曼軍隊征服了基督教重鎮貝爾格萊德、羅得島和匈牙利的大部分領土,土耳其人的擴張態勢一直到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才被暫時遏制。 蘇萊曼一世在與波斯(今伊朗)薩法維帝國的戰爭中佔領了大半個中東地區,並將西至阿爾及利亞的北非大部地區納入奧斯曼帝國版圖。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奧斯曼帝國的艦隊稱霸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

蘇萊曼一世在奧斯曼帝國國內和東方則被譽為卡努尼(立法者)。作為一個龐大帝國的舵手,蘇萊曼大帝親自開創了社會、教育、稅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編撰的權威法典(或卡農)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國數個世紀的法律制度基礎。

伊斯蘭發展史上三位齊名的大帝

蘇萊曼大帝迷上了一個羅塞尼亞血統的後宮少女許蕾姆。許蕾姆是一位東正教神父的女兒,後被俘虜,送入帝國後宮,很快成了蘇萊曼大帝的寵妃。蘇萊曼大帝為了迎娶她為合法的妻子,不惜破壞奧斯曼帝國延續兩個多世紀的不得娶外族姬妾為妻的傳統,蘇萊曼還允許許蕾姆陪伴他在宮中度過餘生,這就破壞了另一項傳統:當一位王子成年後,他會被派往帝國的邊疆省份做總督,他的生母也要隨行,除非他本人或者後代登上皇位,否則其生母不得回京。

====================================================

印度莫臥兒王朝阿克巴大帝

阿克巴(1542年10月15日-1605年10月27日),是印度莫臥兒帝國第三代皇帝,伊斯蘭世界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宗教改革家。全名阿布·烏爾法特·賈拉爾丁·穆罕默德·阿克巴。莫臥爾王朝的第一任皇帝巴布爾之孫,胡馬雍之子。

阿克巴是帖木兒的後代,其統治時期,他能對所有的信仰給予平等和自由的看待。與他之前的君主相比,帝國的文化和藝術在其統治時期達到頂峰。他統治時期,莫臥兒帝國在版圖及財富上都擴張到原來的三倍。阿克巴建立了有力的軍事系統,也有效率的進行政治及社會的改革。他廢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實施的人頭稅

(吉茲亞),任命非穆斯林為高級的行政及軍事職位,是首位獲得本土人士信任及效忠的莫臥兒帝王。 他體認到穩定的帝國和子民的合作及善意有關,因此他翻譯梵語文學,參與國內的慶典。在阿克巴統治後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多元文化的基礎。

伊斯蘭發展史上三位齊名的大帝

==================================================

波斯薩法維帝國皇帝阿巴斯大帝

阿巴斯大帝(1571年1月27日-1629年1月19日),亦稱阿巴斯一世,波斯薩非王朝中興的君主(1587-1629年在位)。在他統治時期,薩非王朝達到了國力的顛峰。

阿巴斯大帝特別重視鞏固中央集權和發展經濟力量,為此長期同有分裂傾向的土庫曼遊牧部落進行鬥爭,而這些部落曾是薩非王朝得以建立的武力支柱。 阿巴斯大帝將格魯吉亞人、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人強行遷至伊朗內地,以發展那裡的生產力。他無情鎮壓被征服民族的一切反抗企圖。

在對外政策方面,阿巴斯大帝的做法十分積極。1590年與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和約,結束了奧斯曼-薩非戰爭。1597年,他從烏茲別克人手中奪回呼羅珊;1601年佔領巴林。與奧斯曼帝國的矛盾並未從此解決,從1603年起,阿巴斯大帝三次對奧斯曼帝國作戰。戰爭的結果,薩非王朝獲得對整個外高加索的統治權。 1622年,阿巴斯大帝還在英國艦隊的幫助下從葡萄牙手中奪回了霍爾木茲。到1623年,阿巴斯大帝已經統治著一個西至底格里斯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帝國,使薩非波斯國勢達於全盛。

伊斯蘭發展史上三位齊名的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