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鬧是怎麼產生的?患者可否將病症和醫生開的處方及各檢查報告發表網上讓社會監督?

冷語祥子


正常醫療糾紛,打官司是不算醫鬧的。但是像一哭二鬧三上吊,動輒訴諸暴力的就是醫鬧了。

是不是醫鬧得看講不講理。不是不讓患者提意見,有意見可以和醫生反映,不滿意就去醫院投訴,再不滿意就上法院。天下這麼大總有講理的地方。但是像前幾天北醫打人就真是醫鬧了。

至於你的病歷,出院後所有醫囑和費用詳細都是你自己的,你願意在網上曬是你的自由,但是一般的醫院都會自查,有專業人士負責挑病歷的毛病,一處錯誤罰醫生500到2000。所以你覺得曬到網上有用嗎?

你這麼說可能主要怕花冤枉錢。醫療行業不是服務行業,不以患者的滿意度來定對錯。只要不觸犯國家法律法規就不能說醫生錯誤。其實很多行業都是這樣。比如教師,你不能說我花了錢就得把孩子教上清華北大。警察也不可能永遠面帶笑容破案率百分百。

有人覺得看病貴,埋怨醫生多開檢查多開藥。這個問題真無解。現在醫生收入是直接和患者掛鉤的,國家撥款佔比很少,醫院和醫生都要為經濟效益指標賣命,即使有鳳毛麟角的醫生以“成本價”給患者看病,他也幹不長,早就被醫院停職下崗了。要想解決看病貴,除非國家加大撥款,讓醫生不再靠患者掙錢。

其實我們不光看病貴,手機沒有加價嗎?房子沒有加價嗎?汽車沒有加價嗎?

很多人到醫院花了幾千就覺得看病貴,但是平時買保健品幾萬都不嫌貴,而這些保健品成本可能就幾十而已。醫療收費最起碼還是明碼標價,物價局審查過的呢。

如果想要明明白白看病,不花冤枉錢,只能想辦法找個醫生老公或老婆,或者逼著孩子去學醫,畢竟這是一個水深火熱的職業,隨時有生命危險😂😂😂😂😂😂😂


風火森林ghq


醫鬧大致五種人:

1、職業醫鬧,這種靠醫療糾紛從中漁利,最為可恨。但是請醫鬧的,分兩種,第一種往往是真正的弱者,正常途徑走不通只好請人鬧,也是可憐人。另外一種是醫院真沒有責任,走正常途徑無利可圖,想鬧一鬧訛點💰,訛點是點,反正醫鬧是根據錢多少抽成的,自己幾乎沒有成本!

2、有特權者,威風八面。

3、大牌名人牛哄哄。

4、蠻不講理,橫行霸道。

5、親人患病,一時衝動。

因此,客觀看因素很多,每種人各有成因。但是,醫改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會好起來!

至於曬網上的說法,不敢苟同,人千差萬別,病千變萬化。不見病人不看病是規矩。


外科之印象


聞所未聞。診斷是一個認識疾病的過程。透過現象看本質。現象(表現,症狀)千變萬化,本質(疾病)只有一個或者幾個。診斷的過程是不斷認識的過程,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期間肯定有曲折(診斷錯誤,誤診誤治),難以避免。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現在及以後都會存在。目前西醫強調符合診療常規。不同級別的醫院及不同的醫生水平肯定存在高下之分,這就是為什麼要上協和,關鍵是協和只有3個,供不應求。中國人打個噴嚏上協和,1000個協和都供不應求。(聽說現在有1700個了)。你們所說的可以理解疑難病網絡求救(著名的就是北京鉈中毒互聯網求救),網絡監督不可能的。


liying60


現在每日清單用藥、費用都有明細,檢查報告可以複印,CTMRI片子自己保管,你懷疑的話可以拿著上述資料多家醫院問診諮詢。不過要別人回答你的諮詢也是要收費的。不合理用藥、檢查除了醫院內部檢查督導處罰外,醫保部門也會經常檢查處罰。醫鬧都是想用最簡單的方法獲取最大利益。以後隨著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這條路會走不通的。目前對醫療糾紛有社會群眾調節委員會、衛生部門調解委員會,還有法院這最後一步。醫鬧的產生跟生產力發展水平、醫療社會制度、患者文化及醫療衛生知識認知有關,最主要跟法律意識有關。就象現在的霸坐,釘子戶等現象,誰橫誰受益。


留有餘地241


這個世界的工作大至可以分為管理(有些工作在管理公共服務的同時也提供公共服務)、研發、生產、服務。而醫療確實是服務行業,是醫護人員用自己的特有技能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它的特殊性是不以滿足患者的具體意願為目的,不是圍繞提高滿意度來實施。醫療的服務評價是有專業標準的。服務對象的體驗或滿足程度是這個標準考慮的內容之一,但本身並不是其標準。有時候患者能夠理解這一點,但獲得更好的體驗是患者的本能,我以為這是醫患矛盾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比如說,患者想安樂死,但是醫生要送ICU,這不是一個診療上的對錯問題,而是一個權力問題。常見一些的,患者希望診療過程舒適,有錯嗎?沒有。但是給嬰兒打針就是難以一針見血,現代醫學就是需要反覆的各種檢查甚至是創傷性地檢查。醫生的目標是醫療的專業標準:治病、救命。隨著專業性越強,一般患者越難理解。這個衝突的種子就埋下來。

當然醫患雙方也有共同的立場,就是治病,但這只是最高目標,最高目標一至往往對解決矛盾是沒有什麼用的,相反最高目標不同但具體舉措相同矛盾倒少些。而在醫療的具體實施中,即在治療體驗和效果上,醫患永遠不可能一至。再發達的國家、再高級的醫療,醫患矛盾是一定存在的,MZX不是想抽菸而醫生不讓嗎?

相比之下,醫生的規範化治療更容易實現。而患者需要對醫患矛盾有清晰的認識並且理性的使用自己的權利。

首先教育是基礎。中國古代的醫療資源比現在更為缺乏,效果更差,但一般人們很尊敬醫生,不為良相即為良醫可見醫生的地位。為什麼?社會相約尊重這個職業。當醫患之間沒辦法訴諸理性的時候,就確立了醫生的專業權威。在西方同樣如此,醫生的地位與教士相彷,現在博士與醫生還都一樣是朵克特。

但是在中國因為拜金主義比較年重,覺得我給了你錢就可以擁有權力,摧毀了對醫生的這種專業權威地位。最近二三十年來下層中國人第一次有了個體的權力。普遍的個體權力意識覺醒但又缺乏相應的邊界自覺是患者干預醫療專業性的一個主要心理動機。往往是這種混合著自傲和自卑的人最具攻擊性。這是一代人的問題。

而在這種普遍的社會無意識中,我們對現代醫療理念的普及也是很不夠的。可以注意一下,大量難以對付的患者,他們從小鎮或農村到大城市,對醫療的概念還停留在中醫或者檢陋的小鎮診所,以為醫生應該憑經驗給他冶病,治療的精準和副作用倒不是特別介意。

我個人其實是以為在傳統社會中是沒有多少道德可言的,因為那裡缺少平等契約和自律,村鎮上的人直接進入現代社會,是社會道德整體滑坡的一個重要原因,我並不是歧視他們,這是高速城市化的必然結果,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它的後果。拋開對他們個人品性的評價,他們被命運從小村小城拋到大城市也付出了代價,在大城市中生活得艱難而焦燥。比如一個騎著電瓶車佔著快車道的大媽或老年男子,他從小在鎮上的習慣就是這樣,從小並沒有給他關於自制力的訓練,沒有觀察環境適應複雜規則的訓練,他在車流中也並不輕鬆,但你讓他改過來是很難的。今天我樓下的鄰居,算是有點錢了買了我們小區的房子買了比我壕得多的車,但仍然按村裡的習慣,是用喊叫的方式崔崔兒子起床,吃早餐,上學,做作業……你怎麼能指望這個孩子長大後能與醫生好好地,溫和地交談呢?

西方因為宗教傳統在自律和道德感上比我們強。但也仍然經過了兩百年來建立現代生活秩序。而本來在義務教育和高等中學教育中,應該包括基本的醫療理念和生命理唸的,這樣能讓大家對現代醫療有一個理念上的認同。但大家可以去看看,哪裡有一個字相關?這個不能不說是中國教育體系的一個缺失。這是認識上的第三個原因。

反過來,我不想多說,但大家一定贊同:今天很多的醫護人員確實醫德缺失。我知道他們很累,壓力很大,但是這都不是把我們看著醫療流水線上的物品,而非一個坐在他面前的人的理由。我遇到不止一次醫生的誤診、漏診,以及誤診和漏診之後的推諉都給我帶來我很大的,不可逆轉的傷害,我理解醫護人員為了自保而利用單方面的信息優勢採取的各種措施,但我不能接受他們把我們視為流水線上的產品。

在這種現實下醫護人員的信譽損失很大,既很難讓醫護人員真正尊造專業化標準來規範醫療報務,也很難讓患者接受背離自己體驗的專業標準。而前面已經談及,為什麼這是一代特別信任自己體驗的患者,以至偏執到看了兩頁百度就感挑戰十幾年培養的專業人士的地步。

我曾經是個體制派,認為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制度來獲得根本改善。後來我放棄了。有些事情,如果人不太好,怎麼樣都沒有用。

醫療上的醫患糾紛也是。

醫療服務是否市場化不應該一概而論。基礎性的醫療服務應該回歸公益性,而高端的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應該更徹底地市場化。但不可能靠這個來更本扭轉中國醫患問題。

中國政府在全民醫療投入上是嚴重不足的,公益性醫療服務也一體市場化是一步臭棋,而中國的藥監衛生等部門是些什麼玩意也不用多說了,想來兩個月前的事大家也沒有真忘記。但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也不過是給解決醫患糾紛提供一個基礎。現在叫基礎都沒有。

比較有效地是制定特定的法律,承認醫院和學校是特定的社會公益場所和要害部門,對沖擊這些場所和攻擊在醫生、教師給予重懲。就象衝擊公共機關、公務人員一樣。

嘮裡嘮叨的用語音輸入。有點凌亂,但改幾個錯字就這樣吧。


比鏡子多一點


社會如何監督?看病受醫院設施、醫生個人學識、分級診療權限,對病情認知,患者的身體情況,經濟承受能力、甚至民族宗教信仰等都相關,並不是簡單的你錯我對的數學題,怎麼判斷誰說的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