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曾經的苦力——起窯

曾經,無論是民房還是城市蓋房子用的都是“紅磚”,一種經過燃料燒烤的磚塊,燒烤紅磚的場所就叫做——磚窯。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紅磚已經被新興的“免燒磚”替代,把磚窯內紅磚運出來,碼成磚碇的工作就是——起窯。

20年前,我曾經也幹過這個異常辛苦的差事,那是當年種罷麥子(關中方言,種完麥子),天氣變涼,逮蠍子的效益銳減,聽人說一位發小去磚窯一天可以掙100塊錢,當年建築工地小工每天10塊錢。天涼了,磚窯內也不太熱了吧,心裡這樣想就去找發小商量。

原來,磚窯的起窯是非常自由的,願意來的話,磚窯方就給你一副輪胎做的“手套”,幹完活清點了你的起窯數量,過幾天就可以領到報酬,之所以條件如此寬鬆,是因為很少有人願意幹這個活路,我幹活的磚窯是24門的大輪窯,兩把火同時點著,每天可以出2萬塊磚,制磚工為漢中人,燒窯師傅是四川人,起窯的3個安徽人和我倆,一塊磚起窯的報酬是1分錢。


陝西人曾經的苦力——起窯

這就是曾經紅紅火火的——紅磚



我去幹活的第一天,一個安徽的工友就被“倒窯”的磚頭砸破頭休息著。當我推著車子走進窯門,一股難以言語描述的燥熱直撲面目,發小開始揶揄我“看你慫要來搶我飯碗,背地住嗎?”

“背不住,也得背,兩個老婆一個娃誰養活?”我調侃道。

“看把慫一下子熱瓜咧,你連我老婆加上,才夠兩個,哈哈哈!”胡諞分散了奇熱對我的侵蝕。

只見發小劈里啪啦一通,一車磚裝好了,他慢悠悠的推車子出門,不忘調笑我“看你像是做磚的,誰起窯像你這樣就餓死了。”

發小第二車裝好,我才好不容易的推第一車出門,到了窯外,鼻孔一下子清新多了,我貪婪的吸著涼風,舒服呀。我開始碼第一碇磚的時候,他的車子出來,第二碇已經半截了,原來他一車裝400多塊磚,他又是一通叮叮咚咚,3碇磚就這樣碼好了,而我第一碇才勉勉強強碼起來,在窯外他教給我,倆胳膊用力、雙手一劃拉,10塊磚就攬入車中,原來這不僅僅是力氣活,技巧還是有的。

每次空車進窯室,他都非常仔細的用腳撥開車轍附近的小磚塊,整理平整出去的路,數千斤的重車子,如果輪子壓到了小磚塊,車轅立馬趔趄起來最容易傷人的!發小做著的同時也給我解說著。

在窯室外稍事休息,進窯後發小一腳踩車輪,另一隻腳踩窯磚,開始取頂層,他告訴我“千萬不敢齊刷刷的取磚,安徽人砸破頭就是齊刷刷取磚引起的。”10塊磚被他輕巧的撇到車子上,咵,晇,10塊10塊的速度,很快又是一車磚裝好了。起窯,發小的技巧真的厲害。

窯室內的高溫,必須靠兩臺風機送風驅除,而腳下時不時就有一堆堆沒有燃盡的煤末,“撲哧”一聲、滿窯室的乾熱土隨聲揚了起來,車輪被看不見的燃著的煤末烤爆胎了,拿過來磚架板支起車轅,換上新輪胎起窯繼續。

第一天下來,發小輕輕鬆鬆的碼40碇磚,3塊錢一碇,他掙到120塊錢,我碼了10碇磚的時候,就累得不行了,30塊錢比干小工強我心裡想著,也就坐在窯室外休息,回家路上,發小告訴我,趁窯室沒有“煉磚”(磚內煤粉過多,磚塊粘連一起),可以10塊的抱,就多碼幾碇磚,他還是表揚了我第一天就堅持10碇磚的成績。

不幾天,我沒有遇到“煉磚”,卻倖免一次倒窯的災難,當我倆同時在窯內裝車的時候,突然我覺得一股異常的熱撲面、咵塔塔悶響,發小大喊“往出跑!”就蹦過來拉我胳膊,幾乎是一片熱灰把我倆逼出窯室,等熱灰靜下來,我也緩過神,“倒窯”被我遇見了,再次進窯室,我倆的車子只剩“車轅”在一篇狼藉的磚塊外邊裸露,我暗自慶幸,多虧發小拉我出來。要麼,車子就是我的“榜樣”。

接下來,我們重新取來另外的車子,一塊塊的彎腰撿起來凌亂的磚塊,當天,他碼了20碇磚,我也是10碇多。他就讓我先回,在半道等他,原來那是前面幾個窯室都倒了,接下來幾天肯定都是“煉磚”,他攛掇我編理由然後請幾天假,我倆暫時的不幹了。其實遇到這種情況,由剩下的3個安徽人幹,他們會脅迫老闆加報酬的,發小不願意掙那“煉磚”錢,因為“煉磚”的稜角異常鋒利、而且好些磚塊如同焊接在一起的結實,變形的“煉磚”非常難對付,我倆就這樣歇幾天然後上集割肉。

發小說,兄弟,咱這是拿“人肉”換著吃“豬肉”。

勉強一個月的時間,我收入1000塊錢的樣子,發小3100多塊錢的進賬。看著我臉上、胳膊還沒有蛻盡被烘烤後的皮膚,愛人心疼得不忍心吃買回來的肉。

起窯的日子,每天喝的水、啤酒根本就沒有數,而進入體內的水分幾乎全部靠汗液排出;護手的輪胎做的“手套”也是不幾天就磨透;窯室內風機揚起的熱土,吐出的痰都滿是泥腥味、渾濁如泥!

天冷了下來,玉米曬乾了的時候,我的“膨化機”又開始加工膨化糖,我告別了起窯的日子,至今回憶起,起窯的熱還是令人心有餘悸的。

https://mp.weixin.qq.com/s/3r0208SCUSZGug-5b0WDdA文化陝西SQ10.18首發

郝景望 陝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見《陝西日報》《陝西農民報》《西安晚報》《咸陽日報》《新聞知識》《農友》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陝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宣部編輯出版的全國讀書徵文集《攀登書山的歡歌》《書海暢遊》;“文化陝西SQ”“魅西安”頭條號認證“原創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