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在河南省的最南端,有一座奉行楚文化的悠秘小城。

除了聞名天下的信陽毛尖,更多的人討論的是它與河南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風俗和飲食習慣。

河南人把信陽人稱作南方人,而真正的南方人又把信陽當做北方城市。

這種奇怪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陽剛好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上。

使得在維度上信陽甚至比南京更靠南,但是又有些北方人的生活習慣。

今天,我就帶大家逛逛清明時節的信陽菜市,看看到底有什麼不同~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這個季節的荸薺水分大,清甜。北方的荸薺成熟期較晚,信陽的菜市上正當季。

信陽當地人把荸薺叫做地梨,大概是取其地中脆梨的意思。

想來也有道理,荸薺清甜脆嫩,真是梨子一樣,哈哈。不知道你們家管它叫做什麼呢?

請他家踴躍留言喲。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信陽除了聞名天下的南灣魚,野生魚也是一大特色。魚蝦經過一冬天的蟄伏,蓄積了不少養分,正是肥美豐腴的時候。

上圖中黃色的魚,信陽當地叫做嘎牙魚,四川人叫黃辣丁,安徽人叫昂刺魚,也有地方叫黃骨魚,昂幾魚,也蠻有趣味。

信陽的吃法是撲上澱粉在用獨頭蒜燒,放很多紅色的燈籠幹椒,味道幹香。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這個黃瓜信陽人叫做麻黃瓜或者土黃瓜。

大家仔細看,跟普通黃瓜是不太一樣的,通體短圓沒什麼刺,重要的是顏色發青黃,不像平時的黃瓜是漆皮綠的。

這個黃瓜最大的特點是沒什麼籽,比一般黃瓜密度大,但是口感有點發麻。味道獨特,也算是信陽當地有名的菜了。

這個黃瓜老的時候通體金黃,口感脆韌,拿來用辣椒素炒,就又是一種味道。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買菜的人還真不少,一大早的早市熱熱鬧鬧。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這個季節的黃鱔也是最好吃的。

信陽喜歡做成燉鍋,放在上酒精爐上慢慢煨透,一家人圍爐而坐,正是信陽人喜歡的飲食方式。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清明最新的香椿。

香椿是經典的清明野菜,拿來攤雞蛋,拌豆腐都是春天的氣息。

一年只有一季,來買的人絡繹不絕。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跟大城市不同,小城市都是把肉掛起來一塊塊賣的。

這樣什麼位置、新鮮與否,一覽無餘。

今早買豬肉的人還真多。

清明節行走在小城信陽的菜市場,有一種別樣的山野況味

最後上一張農家菜作為收尾,清明節假期開始,大家假期愉快~

喜歡我們的,記得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