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

河套奇蹟:

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地球上

北緯40度鮮有連片的耕地

所以,出現在這一緯度上的

河套平原1000萬畝水澆地

無疑成為一個奇蹟

河套平原上的縱橫河渠密如織網,輻射在阡陌交錯的農田上;除了十幾條大的乾渠,周圍還有千餘條次乾渠、支渠、次支渠。正是有了它們,河套平原才真正變成了富饒的“塞外天府”。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你難以想象

這個位於塞北乾旱苦寒之地的

河套灌區

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

與位於江南魚米之鄉的淠史杭灌區、

四川天府之國的都江堰灌區

並列為中國三大灌區

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

這個奇蹟並非完全天然形成

而是來自於人類的壯舉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一首制”就是一個口子引水

好處是能帶來穩定、可靠的

引水、輸水與配水

而100多年前的河套灌區

至少有“八首”,後來成了“十首”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大幹渠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晚清河套八大幹渠示意圖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八條開口渠都直接從黃河引水

問題很多

一是黃河主河道常常擺動不定

因此

八個口子都不敢耗巨資

建設堅固永久的閘門工程設施

這就造成引水時

不能準確地調控渠道中的水位水量

每當黃河來水量陡然增大時

洪水就會漫過渠堤

淹沒大塊大塊的良田沃土

形成洪澇災害

每當黃河來水量突然減少時

許多渠道又難以進水

大面積土地乾旱欠收或絕收


當時有民諺:

“天旱引水難,水大流漫灘。”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二是很多渠口水位不夠高

引來水後

海拔高於渠口的耕地卻無法澆灌

同時

八大幹渠相互影響

致使下游渠道進水不易

上游渠道水多淹地

而各大幹渠都沒有退水渠

用不完的水排入陰山腳下的灘地、窪地

淹沒了牧場、道路和部分農田

農業和牧業生產都深受其害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清代河套渠圖

三是黃河衝淤淘凌嚴重

八大幹渠的引水口常常淤積報廢

河套地區年年需要組織大批強壯勞力

於開春時節

去撈挖還處於冰凍狀態中的各渠道引水口

在此過程中

由於沒有任何的挖掘機械設備

需人們光腿站在漂著冰凌的河水中作業

土方量動輒數百萬立方米

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因此患病致殘

每年撈挖渠口

成為河套人民的巨大負擔和苦差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私有制河套水利管理機構設置圖

1920年

河套乾渠被軍閥楊以來強行徵收管理

軍閥爪牙既無水利常識

又唯利是圖

不管民生疾苦

他們不顧整理渠道

使各渠道淤塞失灌

河套之田日見荒蕪

300餘里之河套平原

人煙寥落,荒草叢生

給本就不好管理的河套灌區“十大幹渠”

雪上加霜

苦難的記憶

開始在一代代河套人中不斷地上演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開挖了八大幹渠的治水天才王同春

畢生都在夢想實現“一首制”的藍圖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從14歲到70歲

王同春每日雞鳴即起

幾乎每天乘馬出外

巡視渠道

數十年如一日

一年之中,只知大年三十、初一

不知端陽與中秋

行路時還就便觀察土地的耕作質量、

渠道水利的實施情況

王同春創制獨特的測渠技術:每一條渠開挖之前,在設計渠道邊上插幾根竹竿,並綁上燈燭。他站在一旁,通過觀察火焰高低決定所挖渠道的坡度,確定渠道的走向。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因而他對後套灌區的每一寸土地

都瞭如指掌

也深知八個口子引水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民國13年(1924年),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出任西北邊防督辦,管轄察、綏、甘、寧等省區。馮玉祥來到包頭,特約王同春前來相見,會商開發水利,發展河套農業,以鞏固西北邊疆防務。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王同春曾設想

在其所轄的各條幹渠之間

從西到東開挖3條大連環渠

使之層層串聯溝通起來

以此解決各渠道之間引水量不平衡的問題

然而

王同春財力有限

兵荒馬亂的時代裡

國民政府又不會投入巨資去幫他實現

最後

他只是留下了一份《復興後套計劃渠圖》

抱憾而終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王同春繪製的《復興後套計劃渠圖》

1932年

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的王文景

受聘於閻錫山屯墾隊

成為河套水利建設的一名技師


閻錫山與綏遠省主席傅作義、七十師師長王靖國、七十二師師長李生達等人召集會議,成立綏遠省墾務委員會,編制計劃,推行河套屯墾。圖為墾務會議後的合影。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科班出生的王文景眼光獨到

甫到河套灌區

就敏銳地發現十大幹渠十個口子

從黃河直接引水的弊端:

沒有引水閘

極容易因引水失控造成災害

但若要建造堅固的引水閘

又會因黃河河道擺動不定

而造成投資的極大浪費

這個難題困擾了王文景很久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草閘設計圖紙

直到一天

他看到當地群眾就地取材

用土生土長的紅柳、河柳、枳芨、哈木兒

以及麥柴這些

做成疊埽 [sào] 棒來打壩

於是靈機一動

決定用這個土辦法來做草閘

既堅固又省錢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王文景指揮草閘施工》情景雕塑

當年

第一座草閘

在永濟渠二喜渡口處建了起來

草閘強大的控制水量和分水調水的功能

解決了河套灌區一大難題

在當時受到農民的極大歡迎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民國時期屯墾草閘樞紐工程佈置示意圖

抗日戰爭時期

傅作義將軍受命駐守河套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1938年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時的傅作義

1940年2月

日軍從安北、五原、臨河一直打到陝壩

而傅作義節節後退

等待時機

1940年2月下旬,傅作義將軍部署收復五原軍事計劃,決定利用黃河解凍流凌、道路翻漿泥濘的時機,採取掏心攻城戰術向日寇發起反攻。圖為五原戰役中傅部官兵向敵寇發起衝鋒。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3月20日,黃河解凍

各大幹渠水流滔滔

傅作義決堤放水,河套大地一片汪洋

日軍寸步難行

傅作義取得了著名的五原大捷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五原戰役”抗戰掘口示意圖

五原戰役從3月20日到22日曆時三天,殲敵5000餘人,俘獲日偽軍1800餘人,時稱五原大捷,震動全國。圖為收復五原後傅部官兵巡查五原城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戰鬥雖然勝利了

但河套灌區和河套的農民

作出了巨大犧牲

傅作義決心重建河套灌區的水利設施

以報答這裡的父老鄉親


1941年

傅作義將軍委王文景以重任

要求他整頓和恢復河套灌區的

農田水利設施

王文景十分振奮

組建了綏西水利局

又組建了河套6縣水利局和

黃濟、永濟兩大幹渠管理局

開挖復興渠、修建黃楊接口

整修烏拉河、整修楊家河……

河套灌區的水利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在河套灌區多年治水的過程中

王文景深切地體會到

十大幹渠十個口子直接從黃河引水

不僅給百姓帶來災難

也嚴重製約著河套地區農業的發展


抗戰勝利後

1946年,回到歸綏(今呼和浩特)

任綏遠省水利局長的王文景

經過認真思索

制定了

《綏遠省後套灌區初步整理工程計劃概要》

大膽地提出了一首制的想法


王文景認為

河套灌區的諸多問題

非“一首制”不能解決

他提出

在磴口縣20裡柳子處修建一首制攔河壩

實現有控制的引水

再開挖一條總乾渠

將舊有乾渠全部改接於總乾渠上

同時

將後套及三湖河灌區合併整理

統一由總乾渠引水灌溉

可惜

由於其投資規模太過龐大

國民政府無力承擔

所以只是侷限於人們的一些理論探討

“一首制”有點遙遠

王文景退而求其次

又提出了“四首制”的方案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四首制豐復灌區引水口系統示意圖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四首制永濟渠引水口合併示意圖

計劃將10多條幹渠設置在黃河上的

簡易土堆引水口

合併整理成4個永固石閘引水口

以便很好地解決灌區的防洪防澇問題

以及河套人民每年撈挖渠口的巨大負擔

四首制義和渠、通濟渠、長濟渠、塔布渠、華惠渠引水口合併示意圖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1947年

國民黨綏遠省政府組織人馬

開始修建“四首制”中的第一首

——黃楊閘永固石閘

但後來還是因為工款不濟

只是在黃濟渠與楊家河兩渠口附近

開挖了兩個閘基坑後

便終止了施工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圖為1947年在黃濟渠修築大型草閘

幾代人殫精竭慮幾十年

“一首制”的夢卻終究沒有實現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傅作義關於四首制的文件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斗轉星移

新中國成立後

傅作義將軍仍然對河套灌區的“一首制”

念念不忘


當毛主席問他想做什麼工作的時候

傅作義想也沒想便說:

請主席準我回河套

我要把河套的水利搞好

給百姓一個交代


1952年10月

毛主席親臨視察黃河後

高瞻遠矚地發出了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傅作義將軍任水利部長後

旨在解決河套地區引黃灌溉和排水問題的

“五七規劃”面世

正式推薦河套灌區實行“一首制”引水方案

在黃河主流河道上建設一座攔河閘

將黃河水位提高

有計劃、可控制地引向灌區

實現農牧林業的適時適量用水

同時

改造利用烏加河河道

將其作為引黃灌溉的總排乾溝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烏加河灌溉渠道情況示意圖

按照這一方案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與總乾渠工程

經水利部批准立項

於1958年、1959年相繼開工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然而

和新中國成立前面臨同樣的問題:

河套“一首制”耗資巨大

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

各種物力、財力、技術等

都極為緊張匱乏

怎麼辦?


自治區決定:

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

先將“一首制”工程的第一部分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

——也就是今天的攔河閘

建起來

1959年6月3日

兩萬河套兒女扛起工具

背上鋪蓋和口糧

浩浩蕩蕩挺進烏蘭布和沙漠

向三盛公進發

與大自然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正式動工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三盛公水利樞紐截流工程佈置示意圖

1960年底

在最為關鍵的黃河截流工程上

卻遇到了難題:

按照上級水利設計部門的設計

國家批的堵河打壩用料是鋼筋混凝土

國家投資一部分

地方匹配一部分

然而當時地方無力匹配

不得已只能放棄


關鍵時刻

曾被王文景用來做草閘的

“疊埽棒”又登場了:

總工程師趙家璞提出

可以用疊埽棒來代替混凝土

對黃河截流

為了不耽誤第二年的夏灌

5月底前完成

在水流湍急泥沙大的黃河

採用柴草卷石頭的埽棒堵河打壩截流

當時在全國也沒聽說過

大家都擔心埽棒被河水沖走

工程員李好收經過無數次試驗和失敗

終於探索出成功的辦法:

用鉛絲籠裝石頭在河裡固定埽棒


1961年3月16日黃河開河

3月24日截流戰鬥打響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三盛公截流疊埽棒

無數群眾組成戰鬥組

喊著號子從黃河兩岸

用壓埽法層土層草向黃河進攻

很快把截流水面由480米壓縮到150米

同時炸開引河口

把黃河水引進攔河閘

5月13日夜裡

龍口上游水流趨於平緩

機不可失,指揮部當即決定

連夜截流合龍口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三盛公樞紐攔河壩合龍

號令一發出

黃河岸上就沸騰了

工地上你追我趕

黃河兩岸人流穿梭

運草運料的忙個不停

龍口越來越小:

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十米、五米……

兩岸的工人幾乎馬上可以手拉著手

直到把最後一捆埽棒投下

把最後一車土倒入

“黃龍”被斬斷了

桀驁不馴的黃河水

按人的意志流入了引水渠

流進了河套大地的農田、林地、沙區

黃河被河套兒女征服了!

不知誰喊了一聲“合龍了!”

工地上的人們歡呼雀躍


此時是夜裡11點

工地上燈火通明


同樣燈火通明的

還有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的辦公室

從晚上6點開始截流起

他就一直守在電話機旁邊等消息

用疊埽棒的辦法截流

他也是第一次聽說,深怕失敗

11點

烏蘭夫接到報捷的喜訊

當即親筆寫了賀電給巴彥淖爾發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內蒙古黨委、內蒙古人委關於黃河樞紐工程提前截流的賀電

在三盛公水利樞紐工程進行的同時

全長230公里的總乾渠也開挖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黃河內蒙灌區灌排渠系規劃圖(巴彥淖爾部分)

按照“五七規劃”中的設計

總乾渠寬度應為200米左右

需完成的土方量高達5800萬立方米

如此巨大的工程在當時是不可能進行的

這時

一位名叫康玉龍的水利科技人員

默默地沿黃河觀察、計算、詢問、調研

發現當地土地比降大、水流急

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

將原寬度200米的渠寬修改為50米

水引來後

水流就可以把渠寬衝到200米以上

僅修改這項設計

可減少土方量一半以上

使開挖總乾渠成為可能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時期開挖總乾渠用具:膠輪車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挖總乾渠生活用具

接下來的幾年裡

從磴口到前旗三湖河的四大分水樞紐工程

相繼建成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如今的總乾渠第二分水樞紐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如今的總乾渠第四分水樞紐

到1967年6月

作為河套灌區輸水大動脈的總乾渠工程

終於全線竣工通水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20世紀六十年代前內蒙古河套灌區較大渡口、碼頭分佈示意圖

從磴口縣三盛公水利樞紐所引的黃河水

可以通過總乾渠

一直流淌到臨近包頭的三湖河灌域土地中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如今的三盛公水利樞紐

巴彥淖爾地圖上

在一路奔騰的母親河身畔

多了一條蜿蜒流淌的玉龍

這是總乾渠

我們親切地稱她“二黃河”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

社會主義新中國

累計為河套灌區投入資金3.12億元

在那貧窮艱苦的歲月裡

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個數字!


資料顯示

總乾渠開挖後

每年引入黃河水50~60億立方米

河套灌區的灌溉面積

由354萬畝增加到570餘萬畝

此後又逐年增加到1026萬畝

清淤土方勞動工日每年減少150萬個

旱澇保豐收的美好心願

在河套大地上實現了

巴彥淖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

塞外江南、河套米糧川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在開挖總乾渠精神的帶動鼓舞下

1975年11月

以李貴同志為第一書記的巴盟盟委

再次帶領15萬幹部群眾

歷時70天

對陰山腳下因淤堵而廢棄的總排乾溝

進行了大規模大範圍的疏浚挖通

1975年,巴盟盟委決定疏通總排幹。圖為盟委書記李貴在工地上研究工地實施方案。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在總排幹工地上,盟、旗縣、公社各級領導幹部與人民群眾一起大幹苦幹。圖為盟委書記李貴擔土場景。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自1975年11月3日開始, 農村青壯勞力、各級幹部、單位職工、兵團戰士、駐地官兵自帶工具和行李,奔赴總排幹工地。盟縣兩級機關單位、廠礦企業積極參與工程服務,送糧送物、送柴送草、送醫送藥,車流滾滾,往來不斷。特別是各農村生產隊的男女民兵,不怕苦累,踴躍參戰,成為會戰總排乾的主力軍。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會戰總排幹用品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全民奮戰總排幹

大量鹽鹼地變為良田

河套灌區實現了“噸糧田”。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打開河套灌區圖

可見一紅一藍兩條標誌河流的粗線

兩條河流從磴口縣渡口處開始分岔

與黃河並行向東

最後匯於一處

從三湖河流出巴彥淖爾

兩條線間

密密麻麻的支流分佈交錯

構成了滋養800裡河套的龐大灌排系統

成就了河套美名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這兩條河流

一條是用來引黃灌溉的總乾渠

另一條是用來排水降鹽的總排幹

總乾渠有如人體的動脈,負責輸送養分

總排幹有如人體靜脈,排出廢物

它們協同作用

才給了800裡河套1000萬畝土地生命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今天說起來

你也許無法相信

這奠定了巴彥淖爾發展基礎的

兩項偉大工程

是在物資與投入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建成的

是先輩們在極其困難的歷史條件下

在沒有大型機械施工

連炸藥和抽水機都數量有限的情況下

靠鍬挖肩扛

完全用自己的雙手一寸一寸刨出來的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解放閘(即今總乾渠第一分水樞紐)平面佈置圖

風雨數十載,彈指一揮間

如今

當我們再次凝視創造了奇蹟、

成就了河套灌區的這兩條命脈時

河套灌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黃河河套文化旅遊區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總乾渠二閘段落渠道

它耗資39億多元

完成了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

改善灌溉面積860萬畝

改善了灌區生態環境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它耗資8.25億元

完成了總排乾溝擴建、總乾渠整治

和315萬畝農田配套

灌排骨幹工程體系基本形成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總排幹風光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它完成了黃河堤防工程

從根本上改變了黃河巴彥淖爾段

防洪工程面貌和防禦能力

堤防公路還成為新的風景線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中低產田改造、土地整理、

節水灌溉、小型農田重點縣、

規模化節水增效、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

等項目讓它脫胎換骨……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河套灌區的開發日新月異

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

也是今天我們“天賦河套”區域品牌的

重要名片

我們欣喜地看到

它正以全新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

走向世界


策劃:韋嘉 田昌

整理:韋嘉 王月榮 包晶

河套從哪裡來(五)河套奇蹟:北緯40度的千萬畝良田從何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