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不是爲了給你「吸收」的

從進頭條號就想寫這個了,但是真是令人崩三觀啊,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寫。

今天恰巧看到懷孕期間用什麼化妝品好呢?看到大家都在擔心塗抹在皮膚那一層薄薄的油膜會不會影響子宮裡的孩子,我覺得就算讓很多人三觀崩塌,也還是寫出來,讓一部分人明白護膚品是什麼。

在去年時候,人人愛(han)戴(da)的方舟子同志,關於護膚品有個神(經病)言論,可能當時自己心裡還頗覺得精妙的沾沾自喜吧:皮膚是有角質的,所以補水的護膚品都是沒用的,不然在游泳池裡就不用喝水了。

兩個層面反駁這個例子:

1.護膚品補水不是給身體循環系統補水;

2.角質不具有萬能阻擋技能。

護膚品中大部分成分是不能穿透真皮層進入循環系統的。這句話來給方舟子“游泳池補水論”和孕婦能不能用護膚品做一個提綱性的註腳。

所以包括“補水”在內的很多護膚概念,都是發生在表皮的。

從護膚品最初出現的意義說起。很多人把塗抹護膚品護理皮膚叫做“抹油”,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知道了在沐浴後為皮膚表層塗抹油脂,可以防止皮膚皸裂,可以使皮膚柔軟有彈性,可以避免皮膚失去彈性引起剛性的損傷,也可以延緩衰老。塗抹的這層油脂,就是為皮膚保溼。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發現了乳化劑,可以把油脂跟水融合在一起,塗抹起來更加舒適了,保溼效果更好了。科技再發展,人們發現用乳化劑將礦油和水調和起來,可以讓皮膚更不容易受到刺激,皮膚觸感很細膩,保溼效果長久。於是這就是護膚品最初的簡陋模樣。之後人們在使用方便性,使用舒適度方面又做了更多工作,護膚品工業漸漸成長起來。再後來,人們把一些對皮膚有益的成分,像香精一樣加入,然後開始宣稱護膚品具有功效了。

所以從護膚品誕生到現在,架構和基礎都是利用油脂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油膜來保溼,讓皮膚柔軟溼潤,避免傷害延緩衰老速度。至於添加的功效成分,那都是後來隨著科技發展還有商業體系的形成,慢慢的變成了護膚品增加溢價的部分。因為基質(油脂+乳化劑+水)沒辦法產生足夠的賣點,所以宣傳中心就全部圍繞著功效成分了。但這並沒有改變護膚品的本質:油脂+乳化劑+水+功效成分。從一開始到現在,護膚品的構成都不是為了讓你“吸收”的,你所謂的“吸收”只是針對後來加入的那部分功效成分而言的。當膏霜乳液塗抹到你皮膚上時候,你能感覺到油膜的形成,你能判斷油膜的觸感你喜不喜歡,但是你是感覺不到皮膚“吸收”了什麼東西的,因為功效成分的比例本來就很小,即使真的全部立即“吸收”了,你也是沒辦法通過觸摸和眼睛看觀察到的,何況不可能全部吸收,所以你根本是判斷不出你“吸收”了多少護膚品的。

那明明很多膏霜乳液剛塗到皮膚上時候很多,揉揉就少了,這不是“吸收”嗎?

不是。

那是膏霜乳液裡可揮發的部分,包括水和揮發性硅油等,在塗抹開以後,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揮發到空氣中,導致你直覺上覺得液體量減少,你誤以為“吸收”進自己的皮膚,其實是到了空氣中。

(化妝水和特種精華都是更後面的市場細化產物,對觀點沒有貢獻,我就不提了)

於是看到這裡你不服氣了:一定有良心商家會把功效成分加很多的,凡是功效成分比例小的商品都是黑心商家。

錯!

所有護膚品的功效成分比例都很小。

感性的角度,你能觀察的角度來看,功效成分可以是油溶的可以是水溶的,都有一個溶解度,如果添加太多,是會從溶劑裡析出的,產品就不會細膩穩定了。凡是細膩穩定的產品,就都是油+水為基質,溶了小於溶解度的功效成分在裡面。

從理性角度來說,功效成分加更多並沒有意義,因為皮膚“吸收不了”!就算你拿純功效原料敷臉又如何呢,比例算最大了,不考慮刺激的問題,你敷多少在臉上,你掃下來看還是多少,視覺上根本不會有減少。這是皮膚功能決定的。

所以孕婦們其實不必大驚小怪,護膚品中功效成分比例本來就小,你能吸收的更少,就算吸收了,也是停留在表皮,進入不了你的真皮,更沒辦法進入你的循環系統,遑論達到子宮殘害你的寶寶。但是保險起見,我們還是要提到,目前有的研究發表出來的,有特別註明對孕婦有異性的原料包括:吡啶硫酮鋅(ZPT,去屑洗髮水中常用的去屑劑)、視黃醇、VA類衍生物。選擇個人護理日化用品的時候,注意避免這幾個成分就好了。

但額外提一點是,正規護膚品雖然很難影響你的循環系統,但是糖皮質素是可以穿透皮膚的,重金屬也是可以在體內富集的。這些違禁的原料,美容院、街邊皮膚診所都是重災區,備孕和已孕後,一定一定拒絕美容院一切產品和街邊皮膚診所的藥膏。並且拒絕購買一切不知名品牌的護理品。

2.說到護膚品裡功效成分被吸收很難,那麼護膚就是營銷騙局?

民科們開始蠢蠢欲動。你們老實點!

角質不是萬能阻擋bug存在!

遠的不說,我剛剛提到的激素和重金屬都能在不破壞角質完整防護力的情況下影響身體,這就是外界物質通過皮膚吸收到體內的證據。

那麼皮膚能不能吸收功效物質呢?當然能!

目前可以理論解釋,並且實際證明正確的,包括:水通道理論、細胞膜蛋白運載理論還有基礎的相似相溶理論衍生的脂質易吸收理論。

這就是配方科學的意義所在了,配方師們研究各種方法增加功效物質滲透皮膚的方法。所以你在家地瓜茄子蒜汁的捂臉,磨碎藥片敷臉是沒意義的,因為沒經過加工處理的物質是會被角質擋在外面的,但是購買優秀的護膚品是有效的,因為你購買的那瓶護膚品,雖然不像你期待的滴滴都是天地精華,但是就是可以讓有效的成分對你的皮膚起作用。只是,想想吧,功效成分原本比例就小,吸收效率又不高,你每次塗抹的又只有那麼薄薄一層,那你每次能吸收到的有效成分該多少啊,那麼少的有效成分怎麼可能立即對你的皮膚產生效果,你怎能奢望塗抹幾次就見到神奇效果呢?這是要不斷堅持,漸漸見效的,這個道理現在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