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江湖「畫像」:短期格局不變的交易所賣方市場

火訊財經注:當穩定幣“龍頭”不再穩定,那些後入局的穩定幣該怎麼辦?

穩定幣江湖“畫像”:短期格局不變的交易所賣方市場

摘要:就目前情況而言,並不是用戶選擇了USDT,而是交易所選擇了USDT。

當穩定幣“龍頭”不再穩定,那些後入局的穩定幣該怎麼辦?

10月15日,USDT突然出現暴跌,跌幅一度達7.5%,創史上最高連跌記錄,其價格最終跌破0.88美元。與此同時,其他一些主流幣種價格卻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揚。

USDT遭遇了什麼?未來是否會完全崩盤,進而導致穩定幣整個的市場格局發生變化?此舉對那些後入局的穩定幣而言,又意味著什麼?

穩定幣行業仍屬交易所主導的“賣方市場”

眾所周知,彼時因為監管的介入,多國政府禁止用法幣交易加密貨幣,這才給穩定幣的生長提供了土壤。

而USDT儘管面臨無定期審計計劃、中心化嚴重,涉嫌隨意增發,銀行賬戶的美元儲備不夠透明等一系列問題,卻還是憑藉著背靠Bitfinex、錨定法幣的特殊身份順利成為全球各大主流交易所主推的對象,總市值一度超過28億美元。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針對此次USDT暴跌一事,市場上分析指出,此事緣起USDT託管銀行破產,為此部分大額USDT賬戶準備出逃,而Bitfinex卻鎖定了這些賬戶,進而造成兌付困難,用戶恐慌性拋售USDT。

對此,穩定幣USC合夥人Cynthia Wang在接受小蔥APP採訪時指出,“此次的USDT事件是早晚的事情,因為穩定幣本身就是一個不透明的一個機制,它整個的流通是基於市場對它的信任,當這種信任一旦遭到深層次的質疑,大家就會拋售,拋售就會跌。這其實有點像我們的黃金,簡而言之,大家知道美元要跌了,然後買點黃金儲備起來。”

在其看來,目前幣圈整體市場仍是賣方(交易所)主導。也就是說,並不是用戶選擇了USDT,而是交易所選擇了USDT。眾所周知,USDT最初能夠流行起來也是得益於交易所的推動。當交易所等核心用戶確定幣種後,終端用戶(散戶)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用戶的使用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完全崩盤不太可能,短期內市場格局難以改變

USDT事件後,人們對於當前的穩定幣市場格局充滿疑惑。受當日大跌影響,一些國外交易所甚至宣佈暫停USDT的充值和提現功能或者引入其他新的穩定幣。一時間,人心惶惶。

談及USDT是否會完全崩盤的問題,Cynthia Wang表示,全部崩盤不太可能或者崩盤的時間不會這麼快。第一,USDT目前仍佔據穩定幣市場份額的90%;第二,大家持有USDT更多的是短期行為,例如散戶,只是為了去規避一下風險。只有各個交易所才是持有USDT的主力軍,而對於他們而言,更不可能會短期內就拋售,因為USDT並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變現,也就是所謂的通過官方渠道去提取美元。

事實證明,USDT當前的霸主地位確實難以撼動。據瞭解,USDT在經歷此次暴跌事件後,交易量仍居高不下。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在此次暴跌過去24小時內USDT交易量為22.3億美元,僅次於比特幣。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短期內市場格局難以發生改變,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經過了此次事件,市場上穩定幣多元化的聲音漸起,相信這對於其他穩定幣而言,是一個絕佳的進入機會。

後入局的穩定幣:機會和風險同在

其實,今年以來,各大交易所對穩定幣的興趣陡增。今年8月份,有消息傳出,幣安Labs、火幣、OKEx和Dunamu(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Upbit所屬公司)紛紛向一個名為“Terra”的穩定幣項目投入總計3200萬美元資金。

一方面,後入局的穩定幣數量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穩定幣正規軍的建設也日益完善。

今年9月10日,紐約金融服務局(NYDFS)批准了兩款基於以太坊發行的穩定幣,分別是 Gemini 信託公司發行的穩定幣Gemini Dollar(GUSD)和Paxos信託公司發行的穩定幣Paxos Standard (PAX)。這兩款穩定幣都是基於公有鏈以太坊平臺,由100%美元存款做發行準備金,與美元1:1兌付。

與此同時,一大批後來者也逐漸在穩定幣市場上嶄露頭角。

USC是後入局的穩定幣代表之一。據瞭解,USC目前的發行量接近300萬美元,全球用戶量超過一萬,但由於監管的問題,USC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國外。不過,目前國外用戶增長情況良好。

USC方面表示:“當初決定做穩定幣主要的初衷是認為區塊鏈將來除了具備很多的金融屬性之外,也具備了支付的屬性。而USC的母公司Goopal Group本身是做傳統支付行業起家的,所以是有一些支付基因在的。而USC不想只做一款交易屬性的穩定幣。目前還在做落地支付的探索,正在爭取土耳其、拉美地區銀行開戶、申請支付等牌照。 ”

談及穩定幣市場上後入局者,Cynthia Wang表示,對於一些後入局的穩定幣而言,其實不具備優勢,但同時也不具備劣勢。因為目前大家是處於一個平等的機會,就穩定幣市場而言,先發的未必最終就會走向終點,後發的也未必就一定會失敗。對於新的入局者,一方面要做好自己,使穩定幣真正實現穩定;另外一方面還是要著眼全球,進行全球化佈局。

但對穩定幣後市的表現,不少業內人士對此卻不太樂觀。

MakerDAO中國區負責人潘超在接受算力智庫採訪時指出,“很多人都被USDT套住了,包括專業的投資者和量化團隊。大眾對其信任一旦垮塌,USDT很難再實現與美元1:1的平價。這樣一來,伴隨其它穩定幣的溢價,市場的計價單位就亂了,也會給交易者帶來困惑。”此外,他也從行業的角度做出預判,稱未來市場中可能只剩下一到兩種穩定幣。

不僅如此,幣圈大佬李笑來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更是直言:“客觀評價,穩定幣的很多解決方案,在我眼裡,都不是特別靠譜,甚至不如USDT靠譜。”

穩定是相對的, 穩定幣不見得就是個偽命題

一直以來,市場上對穩定幣的質疑從未消減。DFund創始人趙東曾在朋友圈直指穩定幣是一個“偽命題”,稱其不符合所謂的貨幣“不可能三角”理論,即穩定幣不可能同時滿足穩定、自主和流動性。該言論一度在朋友圈引發討論。

此外,央行官員近期發了兩篇論文,一篇指出穩定幣可能會對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形成衝擊;另一篇指出,如果GUSD規模做大,央行的角色將很尷尬,因為其在支付清算體系和貨幣政策等方面的職能難以發揮。

Cynthia Wang對此表示:“偽命題這種說法有點誇大,因為存在必合理。事物的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所謂的穩定自主和流動,一定都是在某一個生態或者在一個經濟體內的穩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相對穩定。”

針對央行官員的撰文,她指出,首先,這些經濟學家的個人觀點,可能無法代表央行的態度;其次,無論任何貨幣,在一個經濟體內必然是會受到監管的,絕對的無監管的數字貨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像比特幣,所謂的全球流通也是相對的。而在這個大的前提下,每一個經濟體或者主權體(國家主權或者政權),其自身做支付清算體系和貨幣政策等的職能都是不可被撼動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IBM和普華永道等巨頭先後入局穩定幣行列。客觀來說,這種其他行業巨頭“跨行”進軍穩定幣領域的舉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穩定幣這個行業的朝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