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堤设伏,火烧辽兵——白洋淀中这个淀因杨六郎的胜利得名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雄安新区,最真实的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雄安新区大事小情!

宋堤设伏,火烧辽兵——白洋淀中这个淀因杨六郎的胜利得名

白洋淀是由143个大小淀泊联在一起形成的,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淀叫烧车淀。烧车淀的名字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呢?

原来,白洋淀一带是宋朝的边关。杨六郎当时镇守的雄关就在白洋淀北面不远的地方。那时,这里人烟稀少,荒草遍野,而且只有一条通往雄关去的长达二十多里的小土道,当地人习惯称这条小土道为宋堤。宋堤狭窄,只能凑合行单车。

宋堤设伏,火烧辽兵——白洋淀中这个淀因杨六郎的胜利得名

一年,北国韩昌侵犯中原,宋兵一时从瀛州败退下来,一直退到了新城的白沟河。镇守在这里的杨六郎同韩昌在白沟河苦战了三天三夜,也没分出个高低上下来。六郎见韩昌兵马比自己多,长期打消耗战难以取胜,便想起了一条胜敌的妙计。他预先派兵土隐藏在宋堤两旁的芦苇荡里,伺机行事。第二天,杨六郎与韩昌交战,杨六郎只同韩昌打了几个回合,便顺着宋堤向段村方向假装败退。韩昌不知是计,带领大队人马紧紧追赶。一时间,在长达二十多里的宋堤上,一溜长蛇似地摆满了韩昌的粮车人马。韩昌正往前追赶,猛然看到这里地势险要,堤窄车马多,两边全是淀水,芦苇一望无边,不禁大吃一惊。他立刻下令退兵。但是,这时已来不及了。因为堤窄,辽兵的车、马掉不过头来,堵住了他的退路。正在这时,忽听一阵战鼓从四面响起,宋堤两旁芦苇荡里射出无数火箭。大堤两边一人多高的芦苇荡登时起了熊熊烈火。火借风力,风助火威,越烧越大。韩昌只得抛下人马粮草,带领几个随从狼狈逃窜了。转眼间,大火把韩昌的兵马车辆烧了个净光,杨六郎全胜而归。

后人为了纪念杨六郎火烧辽兵的胜利

,便把这个水淀叫成“烧车淀”。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一份二十年前的导游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