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廣西東興、憑祥試驗區考察的調研報告

為學習借鑑其他試驗區和口岸的寶貴經驗和做法,加快推進試驗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9月12日—16日,應東興試驗區管委會邀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喬衛國帶隊,赴廣西自治區南寧市參加第三屆中越跨境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專場推介會,並對東興和憑祥試驗區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市發改委主任哈斯夫、商務局局長賈玉虎及試驗辦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及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參加會議情況

9月12日下午,調研組參加了第三屆中越跨境經濟合作論壇暨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專場推介會,會議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舉行,由廣西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北部灣辦、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管委會共同主辦及支持,具體由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簡稱東興試驗區)管委會承辦,廣西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桂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防城港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東興試驗區工委書記李延強,越南芒街市代表團團長、芒街市人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阮進勇等中越雙方嘉賓出席論壇並致辭。廣西自治區相關部門領導、越中友好協會、越南廣寧省芒街市、平遼縣、海河縣代表團,以及來自其他省市兄弟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戰略合作伙伴、商協會、僑商會、境內外媒體等300多位嘉賓出席本屆論壇及推介會。該會議議程包括領導致辭、項目簽約儀式和論壇主題發言三個環節。在論壇主題發言環節,共有6位權威專家學者和商協會企業領導圍繞“跨境產能合作——打造新時代跨境合作示範區”主題進行發言。

通過參加此次會議,調研組感受到東興試驗區管委會及防城港市政府在宣傳推廣試驗區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嘗試,其作用已經初步顯現,吸引了大量符合東興試驗區和跨境區產業發展的港商和內地客商。此次會議上共簽約19個合作協議,簽約總金額159.66億元人民幣,涉及商貿旅遊、黃金、跨境加工和跨境物流、通用航空、加工貿易、機械製造、體育用品、生命健康、智能產品研發、紡織服裝等眾多領域。兩部門充分利用東盟博覽會的品牌效應,將試驗區和跨境區推介會打造為招商引資和項目推介的重點宣傳平臺,成為第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系列重要活動之一,值得我市學習和借鑑。

二、赴東興試驗區實地考察學習情況

9月13日,調研組赴東興試驗區進行調研學習,實地考察了東興口岸和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瞭解到東興試驗區充分利用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方面的優勢,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為沿邊開發開放闖出了新路徑、積累了新經驗。東興試驗區位於中越邊境,是全國首批三個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之一,主要建設目標是“成為深化我國與東盟戰略合作的重要平臺、沿邊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重要樞紐和睦鄰安鄰富鄰示範區”。區域面積涵蓋廣西自治區防城港市所轄的東興市、港口區全境,以及防城區的防城鎮、江山鄉、茅嶺鄉(類似於瑞麗和綏東試驗區,均跨多個縣級行政區),總面積1226平方公里,人口18.3萬人,擁有5個國家級口岸和5個邊民互市區(點)。主要亮點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試驗區機構和配備完善。中共東興試驗區工作委員會和東興試驗區管理委員會於2012年7月批准成立,分別為廣西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防城港市委書記、市長分別兼任試驗區工委書記和管委會主任,設常務副主任一名(正廳級),副主任兩名(副廳級),下設辦公室(內設秘書科、人事行政科、機關後勤服務中心)、政策法規處(內設政策研究科、改革創新科、規劃建設科)、投資促進處(內設產業發展科、開放合作科)等3個正處級處室和綜合服務中心(屬於正處級事業單位,內設綜合科、宣傳科、調研科),核定行政編制25名、事業編制10名,加上編外聘用人員共有50餘名工作人員。東興試驗區管委會主要負責試驗區範圍內規劃編制、資金使用、項目推進和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等前期工作,具體業務由相關縣市業務部門協助實施。

(二)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進展迅速。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位於中越界河北侖河兩側,雙邊核心區規劃面積23.4平方公里,其中中方一側規劃一個核心區(面積9.9平方公里)和七個配套園區(74平方公里);越方一側規劃總面積13.5平方公里。中方一側園區內按照“1+7”產業開發模式,主要佈局跨境金融、商貿、旅遊、國際會展、加工貿易、保稅倉儲、大宗商品交易等跨境產業,在7個園區佈局進出口加工、現代物流等配套支撐產業。

一是行政管理方面。廣西自治區、防城港市和東興試驗區從上至下高度重視跨境區開發建設,於2015年底由防城港市黨委政府、東興試驗區管委會、東興市黨委政府聯合成立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中方園區)建設指揮部,全權負責跨境合作區的開發建設。指揮部由防城港市委常委、東興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管理年任指揮長,東興市委書記、市長分別任副指揮長,下設辦公室、規劃建設組、項目融資組、招商引資組、徵地拆遷組等5個工作組,分別由東興試驗區管委會相關處室負責人和東興市有關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充分發揮防城港市、東興試驗區、東興市三個層面力量,推動了跨境合作區建設迅速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申報審批方面。中越雙方早於2013年就由部長級官員簽署了《關於建設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的諒解備忘錄》。2017年1月,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華,中越雙方發表聯合公報,提出“積極磋商達成一致,儘早簽署《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共同總體方案》”。同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雙方發表中越聯合公報,決定加快商籤《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共同總體方案》。目前已將共同總體方案上報商務部,正在爭取兩國政府批准。

三是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方面。目前,中越跨境區“兩縱一橫一環”路網已基本貫通,中越北侖二橋具備通車條件,中越北侖河二橋口岸開放獲得批覆,國門樓、9個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項目預計年底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投資10億元。驗貨場工程於2018年1月10日正式開工,標準廠房二期、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商貿旅遊服務中心等項目即將開工建設,預計基礎設施總投資達60億元。

據瞭解,中越跨境區招商引資的主要優勢是東興試驗區與越南政府達成跨境勞務合作協議,可以低價使用越南勞務,同時利用東盟廣大的消費市場,並給與企業所得稅減免9%徵收的優惠政策。為優化營商環境、扶持企業入駐發展,東興試驗區管委會還先後出臺《重點產業直接股權投資資金管理辦法》《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管理辦法》《委託招商暫行實施辦法》《鼓勵建設和使用標準廠房暫行辦法》等產業扶持政策,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在跨境合作區投資發展。目前,天虹紡織控股集團、陽光財富集團、中煤建工集團、香港中商投金控集團、香港廣利通集團、廣州冠昊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利嘉實業(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已在跨境經濟合作區註冊。6月21日,東興試驗區工管委分別與佛山錫山傢俱有限公司和上海冠龍閥門機械有限公司簽約,投資臺灣加工貿易產業基地項目和閥門及鑄件機械生產基地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20.5億元。另有24家企業已有意向入駐。國內紡織行業排名前三的天虹紡織集團已正式運營;大型央企中煤建工集團設立了西南地區及東南亞區域總部;總投資超過30億元的利嘉閩商國門商務中心、東興國際金融城、中國—東盟特色商業街三個項目即將進行土地招拍掛;投資50多億元的中國沃特瑪創新聯盟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正在進行入園磋商並開展廠房規劃設計;國際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商貿旅遊服務中心、廣西東盟家電集散中心等項目正在深入磋商;四川野馬汽車、河南鮮易控股、南京世輝照明、東莞普萊雅製衣、香港南益集團等一批大型民企、港臺企業正在洽談合作意向。

(三)先行先試成果顯著。經過四年多的努力,東興試驗區先後取得“十個全國第一”“二十一個廣西第一”的創新成果,在沿邊金融改革、跨境勞務合作、邊貿轉型升級、跨境勞務合作區等方面為廣西和全國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是開展跨境勞務合作試點。東興試驗區於2015年7月1日試點中越跨境勞務合作,直接為合法入境的越南籍人員辦理就業許可證和《經營登記證》,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截至目前,東興試驗區已批准8家試點企業,總批准用工人數約1200人。聘用一名越南勞工,每年可以節約用工成本13000元—15000元。2017年廣西自治區正式批准東興試驗區為跨境勞務合作試點地區,明確允許在試驗區內跨境勞務人員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出入境證,有效期由原來1個月延長至6個月,可多次往返,到期可續期兩次,每次三個月。防城港市政府及東興試驗區提出加快推進此項工作,並印發了《廣西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加快推進跨境勞務合作發展實施方案》,由東興試驗區管委會牽頭,試點地區推進至東興市全域,並組建跨境勞務“一站式”管理服務中心、跨境勞務信息平臺、跨境勞務市場,制定特殊區域、特殊模式、特殊管理、證件待辦、審批備案、商業保險等管理辦法。

二是把互市貿易打造成了“貿易+生產”的大產業。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位於東興市北侖河東岸,主要交易商品有海產品、糧食、水果及日用生活品。一期佔地面積260畝,2016年完成近100萬筆交易量,交易額達到122.78億元。近年來,東興市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在快速增長的邊境貿易支撐下,創新開展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工作,有效促進了“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走出了具有邊境特色的工業經濟發展路子。主要措施及成效如下:

1.推行邊民互市通關作業“一指通”。啟動了“廣西邊民互市‘一指通’系統”,實行全程通關作業“一指通”,實現海關對邊民互市進出口商品管理、海關審單、接單、查驗、監裝監卸、數據統計分析等監管環節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通關速度和科學管理水平;實現邊民申報、交易、結算、查驗、通關、臺賬管理及後期監測等信息化管理。提高邊貿產業的管理、服務和決策信息化水平。

2.優化通關環節管理。實施互市商品目錄、價格參數化管理,通關係統對相關信息及時維護,實行邊民通關終端設備自行申報,提高邊民申報效率。實施系統自動審單,對符合互市主體資格、商品範圍、價格額度和查驗無異常的自動辦結通關,提高貨物通關效率。加強卡口放行管理,卡口自動採集車輛編號、貨物重量信息與邊民申報單電子數據對碰,數據一致方可抬杆放行。建立業務異常判斷預警機制,對邊民互市進出狀況實時統計,將違法違規記錄自動納入系統“黑名單”。

3.開創“互助組+互市+落地加工”互動發展新模式。創建了邊境貿易“1+N、20+1”的邊民脫貧新模式,即組建以1個黨支部領航,N個邊民互助組、每組成員20人以上,每組吸納1名以上貧困戶人員的邊民互助組,從指定互市區(點)進口商品銷售給邊境地區加工企業,幫助邊民特別是貧困戶增加經營性收益,推動邊境貿易興邊富民。東興市邊民互助組現已發展到57個,組員1931人,人均月收入達3000—5000元。同時,東興市財政給予每個邊民互助組成員2萬元授信資金,每個邊民互助組100萬元的信用貸款;對具備有能力的貧困戶,再由指定銀行提供5萬元以下、3年內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此外,由京華公司每月貼息20萬元,在桂林銀行貸款3600萬元資助邊民互助組開展互市貿易。互助組的貸款資金既可直接參與邊貿獲得收入,也可以免稅額入股,並根據所佔股份分紅,實現“邊境貿易+金融服務”扶貧模式的良性循環,並帶動了加工製造行業的迅速發展。今年前7月,東興市邊民互市貿易落地加工企業發展到24家,實現工業產值17.5億元,同比增長65%,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9.5%,跨境加工製造業企業發展到84家,實現工業產值46.6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2%。

三是成功實施沿邊金融改革。東興試驗區依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成為廣西自治區第一個、全國第二個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全國第一個開展人民幣與越南盾特許兌換業務,成立全國首家跨境保險業務中心,簽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第一個跨境反假貨幣合作協議;成立的東盟貨幣業務中心是雲南廣西兩省區目前唯一的專門落實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而在邊境一線設立的銀行業務中心,所形成的人民幣兌越南盾的匯率成為上海外匯交易中心的官方匯率。

四是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為更好地服務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東興市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辦法,引進方式為公開招聘和柔性引進。待遇方面,屬於公開招聘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或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按先進後出的辦法入事業單位編制。引進的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每人15萬元安家費,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碩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每人5萬元安家費,具有“985”工程院校學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每人2.5萬元安家費,分5年平均支付,並提供在東興工作期間住房條件。生活補貼方面,對企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除外)在職的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分別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600元的生活補貼;既有正高職稱又有博士學位者,可同時享受以上兩項補貼。本土人才培養方面,單位在職在編幹部職工,參加在職研究生學習的,在職攻讀期間,保留工資福利待遇和職稱評審資格。對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學歷的,由市財政分別給予20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對獲得碩士學位的,由市財政給予10000元的一次性獎勵;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職稱晉升為副高級、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由市財政分別給予5000元、10000元的一次性獎勵。

三、赴憑祥試驗區實地考察學習情況

9月14日,調研組赴憑祥試驗區進行考察,實地調研了憑祥市出入境接待大廳、城市規劃展廳、綜合保稅區、友誼關口岸及邊民互市貿易點等。憑祥試驗區規劃範圍包括崇左市下轄的憑祥市全域以及寧明縣、龍州縣、大新縣、江州區、扶綏縣部分區域,面積1279平方公里,人口約172萬人。擁有包含1個國家級海關特殊監管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1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廣西憑祥邊境經濟合作區)、4個國家一類口岸(友誼關、憑祥鐵路、水口、愛店)、3個國家二類口岸(平而、科甲、碩龍)、14個邊民互市貿易點(其中,浦寨和弄壞為全國最活躍邊民互市區,兩地年互市貿易額超過300億元)。

(一)正在爭取設置管理機構。臨時機構方面,憑祥試驗區成立了臨時管理機構,以崇左市黨政主要領導為指揮長的廣西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規劃組、政策組、項目建設組和督查組,抽調17名精幹人員在崇左市發改委集中辦公,相關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統籌推進試驗區建設各項工作。正式機構方面,已制定《關於中共廣西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工作委員會、廣西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的方案》,規格為副廳級,已上報廣西自治區編辦待批。工作推進方面。制定印發了《崇左市口岸經濟暨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五個同步“二十個一”工作推進表》,同步開展規劃建設、先行先試、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上項目、體制創新,明確了“二十個一”方面工作的責任主體、工作內容、時間節點,確保各項工作責任落實到位。啟動了憑祥試驗區總體規劃和7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委託浙江大學進行編制,目前已經完成初稿,並上報廣西自治區發改委待審。

(二)爭取新一輪政策支持。憑祥試驗區參照廣西東興等已獲批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若干政策和《國務院關於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起草了《加快推進廣西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若干政策》已上報廣西自治區發改委待審。同時,草擬了《廣西憑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條例》,待徵求各方意見建議並修改完善後按有關程序上報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2017年,憑祥試驗區共爭取到中央預算內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專項5000萬元。

(三)成功創建中國首個國檢試驗區。作為廣西口岸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邊境城市,憑祥是我國最大的陸路水果進出口口岸,每年從該口岸進出口的水果量超過百萬噸,主要為東盟國家的榴蓮、山竹、蓮霧、火龍果等熱帶水果,在中越邊境貿易中具有批多量小、成交快的交易特點。為破解有效監管和便利通關兼顧的難題,去年9月全國第一個國檢試驗區即中國—東盟邊境貿易國檢試驗區在憑祥友誼鎮卡鳳村建成投運,項目依託憑祥市邊境貿易貨物監管中心建設而成,佔地面積650餘畝,累計投資近10億元,已陸續建成了申報受理中心、監控指揮中心、輻照處理中心、檢疫處理中心、聯合查驗中心、快速檢測中心等六大中心並通過預驗收投入試運營。該國檢試驗區實行不同於一般貿易的檢驗檢疫監管方式,在確保疫病疫情和質量安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促進邊境貿易“快驗快放”和“優進優出”。在邊境貿易監管方面創新,一是報檢全流程實現無紙化,自助申報機能夠實現邊民指紋識別、身份證刷卡驗證的快捷申報模式,同時支持智能手機等多種申報方式,申報時間由10分鐘縮減到20秒,極大方便了邊民的申報。二是突破傳統的通道查驗和報檢模式,建立“關口前移+過程監控+協同把關”的前推後移式的全過程、扁平化監管和貨物報檢、檢驗檢疫監管、出證放行一體化工作機制,與海關等部門實現聯合作業的一站式通關,提高進出口貨物驗放速度近60%,同時實現符合條件的全國各地水果在國檢試驗區直接報檢出口,帶動更多的國內優質水果走向東盟市場。三是對部分產品放寬監管條件。對部分無雙邊協定或者輸入國無註冊登記要求的出境動植物及其產品不再要求註冊登記;對市場採購出口的部分消費品不再要求必須在產地實施檢驗。四是優先推行採信第三方檢驗結果。採取“前期認證採信+事後嚴格監管”的“雙採信”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使通關時長再縮短65%,推動東盟特色資源性產品和民生產品進口,帶動沿邊地區具有東盟特色的產業發展。該試驗區自運行以來,共檢驗檢疫貨物7.1萬批次、貨值15.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13.3%。

(四)開通廣西邊境貿易綜合服務平臺,發展出口商品採購產業。通過開發集報關、退稅、融資、物流倉儲、信息服務、關稅和稅務服務、網絡營銷管理、客戶服務等幾大子系統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系統,按照流程管理系統與屬地管理系統進行構建,涵蓋貿易各方經營主體和貿易全流程的綜合管理服務功能。該平臺運行至今,在為貿易出口管理各部門開展業務提供數據信息支撐的同時,也為各經營主體提供報關、報檢、免稅備案、結匯等“一站式”政務服務,對商品出口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支持。對憑祥試驗區引導邊民和邊貿企業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發揮邊境貿易在沿邊開發開放及邊貿扶貧中示範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憑祥試驗區利用該平臺建設出口商品採購基地,已編制並上報《中國—東盟(憑祥)出口商品採購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上報上級部門審批,正在向上爭取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地區。

(五)推動互市貿易改革,帶動貧困人口脫貧。經瞭解,2017年憑祥試驗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230.82億元人民幣,佔廣西自治區總量比重38.8%;全年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622.68億元,居全國首位。目前,憑祥市共有8家邊民互市貿易合作社,組建邊民互助組383個,組員1.38萬人,實現邊民人均增收1700多元。與東興試驗區邊民互市貿易改革做法類似,採取“支部+合作社+黨員”的模式,把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邊民互市貿易合作社組建相結合,發揮農村黨組織、農村黨員在互市貿易規範管理中的作用。同時,依託憑祥市邊貿扶貧產業園引進鵬源農副產品加工、金正吉農副產品加工、恆標變性澱粉加工、佰秀農糧油農副產品加工等8個堅果、糧油、水果、酸奶等互市進口商品加工項目,發展進口產品加工業,推動互市貿易商品的加工升值。

(六)推進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該跨境區規劃面積93.9平方公里,其中:圍網區面積14.48平方公里、跨境合作區配套區面積79.42平方公里。目前,已初步完成《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憑祥園區建設方案》《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憑祥市物流業發展規劃》,憑祥市政府與越南同登—諒山口岸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已簽訂《關於建立定期會晤機制的備忘錄》,確定雙方共同建設跨合區,正在爭取中越雙方部長級會談和政府批覆共同總體方案。

四、啟發和建議

(一)理順試驗區機構設置。目前,全國共有7個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其中,瑞麗試驗區為正廳級機構,設專職副主任為副廳級;東興試驗區為正廳級,設常務副主任為正廳級;勐臘(磨憨)試驗區與跨境區合署辦公為副廳級,滿洲里、二連浩特、憑祥和綏芬河—東寧四個試驗區均未設立管委會,大多為臨時過渡機構,人員均為臨時抽調。從發揮作用來看,最早成立管委會機構的試驗區,在先行先試、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爭取到若干政策和大量資金支持,並牽頭完成了跨境勞務合作、邊民互市貿易改革、人才特區建設等多項任務。但二連浩特試驗區獲批以來,在行政管理體制上一直沒有予以明確,隨主要領導變動先後進行過多次調整,分管領導、工作人員也幾經更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試驗區建設的順利推進。2017年初,李紀恆書記聽取二連浩特試驗區彙報後,支持成立試驗區管委會,同年,市編辦將機構設置方案上報自治區編辦待編委會研究。為此,建議市委、政府提高對設立試驗區機構的重視程度,積極協調自治區編辦,爭取儘快獲批成立,有效解決試驗區行政管理體制不順、權責不一、先行先試不通不暢等問題,加快推進試驗區建設。

(二)加強對試驗區的宣傳和推介。從目前情況來看,各試驗區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工作,主要採取“借殼生蛋”策略,即利用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的展會和論壇,順勢推介試驗區,比如東興試驗區參加東盟博覽會、綏芬河—東寧試驗區參加中國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等,吸引了大量國內外企業到試驗區投資興業。通過展會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全面宣傳推介試驗區,製作宣傳片和宣傳冊,邀請重點企業代表和媒體記者參加推介會,對試驗區的基本情況、區位優勢、優惠政策、產業特色及對外合作等方面情況進行詳細介紹,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和推介作用。而目前我市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只是在每年的“二洽會”期間有一定宣傳。為此,建議下一步制定我市試驗區宣傳推介的具體方案,藉助部分國家和自治區知名展會的影響力,大力宣傳試驗區和跨境區相關政策,推動招商引資取得實效實質性的效果。

(三)改革創新邊民互市貿易形式。廣西東興、憑祥兩地邊民互市貿易能夠取得成功,主要原因:一是毗鄰國越南水果、糧食、海產品資源豐富,這些產品允許以互市貿易的形式進入我國;二是兩地充分發揮政策效力,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聯檢聯運部門能夠靈活掌握政策尺度,互市貿易受到邊民高度認可;三是多次進行改革創新,從最初的“螞蟻搬家”到現在的“邊民互助”,再到正在探索的出口採購基地建設,把互市貿易從外貿“配角”發展到涉及跨境貿易+跨境金融+跨境加工的大產業體系,以上成功經驗做法值得我市學習借鑑。隨著我國七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逐步推進,在貿易便利化、市場監管和跨境金融等方面將逐步放開、放寬,建議我市邊民互市貿易區相關聯檢聯運部門,主動適應邊境貿易發展的新形勢,改變目前對邊民互市貿易區的監管模式和管理理念,讓國家給予邊民的特殊政策發揮效用,真正造福中蒙兩國邊民。

(四)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二連浩特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及總體規劃中,均提出建設二連浩特人才特區,大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但試驗區獲批以來,由於各方面原因,始終沒有突破這一難題。從東興試驗區人才引進政策來看,比我市2014出臺的人才引進培養政策力度更大、吸引力更強,起到的實際效果也更突出。鑑於我市人才引進政策已經到期,建議市委、政府深入總結上一輪政策效力,綜合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拿出更符合未來發展、更有力的人才政策,以保障試驗區建設的人才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