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要發揮「五治」作用

點擊藍字

陈一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五治”作用

關注我們

10月8日至10日,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浙江調研加快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時強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防範化解基層社會風險矛盾為著力點,以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為抓手,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格局,充分發揮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一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五治”作用

調研期間,陳一新先後來到諸暨市楓橋鎮綜治中心和楓源村,溫州市鹿城區蟬街、五馬街街道,與基層幹部、村民和基層社會組織骨幹交談,實地瞭解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情況,並分別在杭州、諸暨、溫州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陳一新對浙江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加快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做法、成效及經驗給予充分肯定。

陈一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五治”作用

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石。陳一新指出,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基層社會面臨諸多風險矛盾,基層社會治理面臨諸多難題挑戰,迫切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途徑,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近些年來,各地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方面進行了許多新探索,這其中具有時代意義的是發揮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值得認真總結、系統集成、不斷完善提升。

一、發揮政治的統領作用,把基層黨建貫穿於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黨建統領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大政治優勢。要堅持黨建引領,全面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引導基層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真正把基層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優勢。

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各方協同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制,加強黨對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領導,統籌基層各種力量資源,形成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合力。

——要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和工作機制,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堅持人在哪裡、黨員在哪裡、基層黨的建設就推進到哪裡,織密基層黨組織網絡,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和黨的工作覆蓋面。

——要堅持“黨建帶社建”,建設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各類社會組織為依託的基層群眾工作體系,最大限度把群眾組織起來,實現從社會人向組織人的轉變,圍繞基層黨組織構建“公共服務圈”、“群眾自治圈”、“社會共治圈”。

陈一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五治”作用

二、發揮自治的基礎作用,激發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

人民群眾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力量源泉,村(居)民自治是基層自治的重要載體。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堅持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讓人民群眾成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受益者、最積極參與者和最終評判者,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

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要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推動建立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城鄉基層社會治理體制,積極探索基層民主自治的新機制新方式新途徑,發揮群眾自治組織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優勢,真正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要注重發揮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的自律規範作用,

引導城鄉基層組織制定完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各類規則,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規則體系,織密織牢約束社會成員言行舉止的規則之網,促進基層群眾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要注重發揮基層社會組織的獨特作用,引導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同時,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開展社會志願服務、救助困難群眾、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等公益事務,讓基層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

三、發揮法治的保障作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認真貫徹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堅持把群眾路線與法治方式結合起來,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思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要切實加強地方立法工作。善於運用地方立法權,有針對性地通過立法建章立制,為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具體、明晰、有效的法律依據。

——要切實推進基層法律實施。針對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要健全落實依法決策機制,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針對影響城鄉基層社會穩定的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領域,要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增強基層群眾安全感。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司法問題,要深入推進執法司法規範化建設,落實執法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鄉鎮、村居律師、公證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站點建設,廣泛運用互聯網開展法律諮詢,讓基層群眾能夠享受到更便捷、更優質的法律服務。要加大法治宣傳力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深化法律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等基層普法活動,提升基層群眾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會氛圍。

陈一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发挥“五治”作用

四、發揮德治的先導作用,使基層社會治理建立在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

德育是中華文化的生命稟賦,德治是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傳統。道德教化既治心又治本,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要通過加強道德教化,提高城鄉居民的道德修養,促進基層社會和諧穩定。

重點要抓好三項工作:

——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注重發揮鄉賢文化、家訓家風、生活禮俗的教化作用,不斷提升群眾道德素養,厚植基層社會治理的道德底蘊。

——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人物的示範引領作用,大力開展道德模範、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凡人善舉宣傳活動,堅持不懈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像抓黨風那樣抓社風,以良好的政治生態引領社會生態,以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契機,懲惡揚善、抓源治本,弘揚社會正氣,凝聚社會正能量,全面改善和優化基層社會生態。

五、發揮智治的支撐作用,以智能化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和效率

智能化建設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極大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效率。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善於運用智能化手段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為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增量”。

重點要抓好三項工作:

——要加快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智能化平臺,善於把大數據應用為特徵的智能元素融入到基層社會治理各方面,推動相關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開放兼容,實現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

——要加快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新特徵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重點建設社會矛盾排查預警體系、公共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切實提高各類風險隱患預測預警預防能力,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要加快網上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基層服務資源,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網絡,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馬上辦、一次辦、網上辦”等改革和“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等便民舉措,切實提高服務群眾的效率和水平,讓城鄉基層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事、辦成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