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證明:相機高像素≠高畫質

很久以前,我就一直用實踐給大家說明一個事實:

高像素密度的相機並不能通過縮圖得到低像素密度相機的效果。

為此,我還用佳能的80D(等效135畫幅6144萬像素)與佳能1DX(1800萬像素)給大家做了一個示範。例如下面的圖片,都是佳能300mm f/2.8L II分別搭配80D、1DX拍攝的,參數也完全調節一致,然而出片的色彩差別卻很大。

今天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證明:相機高像素≠高畫質

上為1DX、下為80D

由於80D是APS-C畫幅,而且80D還有像素優勢,所以當1DX放大200%的時候,物體大概與80D的100%大小一致。

從放大的局部我們可以看到,1DX由於像素密度的劣勢,在細節方面是完敗於80D。但1DX的圖像色彩更濃郁,成像更渾厚,而80D的圖像明顯發灰。

那麼這種情況下,你覺得高像素密度的相機(80D)細節多,就是畫質高嗎?

今天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證明:相機高像素≠高畫質

上為1DX、下為80D


事實上,很多人就是這麼想的。曾經還有一個“槓精”跟我說,細節是最寶貴的,色彩是可以PS的……

然而,今天一個偶然的拍攝,正好戳破了這套說辭。

我買了一個拍立得,今天興沖沖的拍了兩盒照片。

今天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證明:相機高像素≠高畫質

富士wide拍立得照片

晚上興沖沖的將拍立得的照片用單反翻拍成數碼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用80D+50stm鏡頭翻拍的這張拍立得照樣,臉部是沒有層次感的,完全糊成一團。而且無論我怎麼調節光源,在電腦上調節raw文件,80D始終沒有能力把拍立得上的人像膚色層次表現出來。

而我換上了佳能的1DX之後,還是用50stm的鏡頭,這個問題卻迎刃而解了……

今天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證明:相機高像素≠高畫質

左1DX、右80D

今天我用一個實際的例子給大家證明:相機高像素≠高畫質

左1DX、右80D

顯然,高像素密度的相機,雖然可以獲得更多的紋理細節,但像素密度越高,相機獲取色彩、層次的能力就越差。例如今天拍立得相紙翻拍,就是捕捉微弱反差細節的題材,高像素密度的80D就完全被1DX壓制了。

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檢驗一下,用不同像素密度的相機對拍立得的人像照片進行翻拍,相信實踐是可以反覆檢驗真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