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的饢

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的饢

剛出坑的饢,散發著誘人的香

饢是新疆特色美食,它傳承久遠,在新疆人的生活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地域遼闊的新疆,饢的種類繁多,有統計達50多種,最大的饢是片饢,最厚的是窩窩饢,做工最精細的是油饢,還有甜饢,肉饢等等。中間薄而脆硬,邊沿厚而鬆軟的饢中之王“艾曼克饢”(片饢),每做一個要用一公斤麵粉;也有直徑不超過十公分,但卻有五六公分厚,中間還有一個小窩的袖珍饢“吉爾德饢”;還有好像蔥花餅似的薄饢,一層層的脆皮中藏著洋蔥;用麵粉和牛奶、雞蛋等各種輔料烤出的香饢,不僅美味,易於保存,而且養胃健胃……

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的饢

品嚐美食的維吾爾族小朋友

無論什麼樣的饢,都各有風味。

新疆人做饢,既不叫“揉”,也不叫“擀”,而叫“打”——打饢,一個“打”字形象地刻畫了做饢的過程。在維吾爾族農戶家,會常見到饢坑。土黃色的饢坑,饢坑的邊上就是一疊疊的很高的烤饢。忙碌的維吾爾族打饢師傅使勁在案板上摔打著一團和進了牛奶、洋蔥、雞蛋、清油、鹽巴或者砂糖的麵糰,將它們變成一個個邊緣厚、中間薄,圓圓的大饢,再用木頭雕花模子扎出一圈一圈的花紋,抹上芝麻和清油後,再一個個地甩進燒得滾燙的饢坑內,讓饢緊貼在饢坑壁上,不一會兒,一個個沾著芝麻、洋蔥、香氣四溢的饢就出坑了。

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的饢

 新疆美食饢

在新疆,吃饢也有一定的講究,無論是自家進餐,還是宴請來賓,首先要把饢擺在桌子的中間。往往是吃了饢,喝過茶,才上其他飲食。吃饢時,要把有花紋的那一面朝上放;一個饢要掰開,大家分著吃,並且要掰著小口吃,表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簡單而樸素的饢就這樣與新疆人的生活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不僅食俗如此,人們對掉在地上的饢也不敢掉以輕心,而是將其拾起並“束之高臺”——讓飛過的鳥兒吃掉。

新疆人離不開饢,“可以三日無肉,不能一日無饢”,新疆詩人北野形容饢是“最接近糧食本質的食物”,一句話道出了饢的本色。如今,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裡,可以看到從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出土的饢,那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饢,雖然“灰頭土臉”,但仍在驕傲地炫耀著它的悠久歷史。千百年來,它就是這樣在平凡中昇華,始終以物美價廉的姿態出在市民的餐桌,成為新疆人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不僅陪伴新疆人的日常生活,也被視為幸福的象徵。

維吾爾族群眾在走親訪友時,也不忘帶上一包自家打的饢。沒有哪一種食物比饢更隨和,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沒有誰不適合吃饢;沙漠、戈壁、高原、牧場,沒有哪裡不適合饢生存。在新疆舉辦、或是異地參展的商貿洽談會上,包裝精美的新疆饢註冊了商標,出口到了馬來西亞、文萊等東南亞國家,真正讓新疆饢飄香國內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