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大數據、量子信息技術的春天到來,我國已多線領跑全球

中國電子學會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共同撰寫的《中國電子學會會士觀點》(2018)裡介紹的電子信息領域前沿關鍵技術裡特別提到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大數據技術和量子信息技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大大縮短了面試時間。但因技術要求高,目前仍處於測試和試點階段,與產業化推廣之間的距離,仍隔著諸多困難需要克服。但是,專家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由中國倡導的5G架構標準現在是全國引領者,影響力巨大。

5G、大數據、量子信息技術的春天到來,我國已多線領跑全球

5G真的不遠了

5G畢竟屬於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領域,具有極強的全球性。要推廣5G產業化,就要思考如何建設一個全球化的頻譜。不同的區域需求不同。資源、技術支持也不平衡。再加上網絡複雜化,5G並不能獨立自成一個網絡獨霸體系,它要與前面所有的2G、3G、4G網絡多網共存,這個業務連接非常複雜。屆時還將涉及到資源的調配等管理層面的問題,困難度數呈指數級上升。

5G、大數據、量子信息技術的春天到來,我國已多線領跑全球

面向2020年發展的5G移動通信系統的產業化還需思考演進場景可能出現的變動以及應對措施,以及應對業務結合本身存在的滯後性問題。雖然有種種困難,但是5G時代已經吹響了前進的號角。如果說是4G改變的是人的生活方式,那麼5G改變的,會是整個社會。

5G、大數據、量子信息技術的春天到來,我國已多線領跑全球

大數據、大時代

說完了5G就來談談大數據技術吧!對於“大數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範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引用:大數據時要有大數據思維)

5G、大數據、量子信息技術的春天到來,我國已多線領跑全球

在IT行業,大數據又被稱作巨量數據集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標誌著信息化正在進行數字化和網絡化的細細打磨,開始進入智能化的高級階段,給人們帶來更好的感官感受。假如你想學好大數據做那隻抓住風口尾巴的幸運兒,你需要學好java編程技術。linux技術操作命令,Hadoop集群等。尤其是JAVA編程技術,簡直就是大數據學習的基礎!以此,人人都能分得風口一杯羹!

5G、大數據、量子信息技術的春天到來,我國已多線領跑全球

量子信息技術與5G、大數據相比,似乎更加神秘,運用好量子信息技術能幫助我們實現破除“隔牆有耳”的危險。量子通信在原理上能提供一種不能破解、不能竊聽的安全的信息傳輸方式,保護好我們的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而且在今年中科大報道的量子保密通信研究中可以知道,量子密鑰QKD在新型超低損光纖中共纖混傳可生成碼率為每秒5kbit,甚至在高級儀器輔助下已經實現每秒400bit量級全天候的量子密鑰傳輸。

如果僅僅只把量子通信看成是量子信息技術的全部,那也太小看量子信息技術這門由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起來的新學科、新領域了。量子信息技術除了量子通信,還包括量子計算、量子測量等。據悉這些都將在2020年實現產業化新突破,為醫療、通信等行業注入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