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的兩個小提問,網際網路的大未來?


馬化騰的兩個小提問,互聯網的大未來?

文|朱曉培

10月24日凌晨,馬化騰突然在知乎上提了兩個問題:

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一天過去,這個提問就已經吸引了到了1700多個回答。答案五花八門,比如關於基礎科學的突破問題,就有人提到了數據存儲,電池,基礎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學等。

馬化騰的兩個小提問,互聯網的大未來?

不過,答案很可能像極客公園的張鵬所說,“這個問題很難有正確答案。”

實際上,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問題傳遞出來的信息——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這也正契合了前不久騰訊宣佈第三次架構調整和戰略升級的轉型方向——“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

顯然,馬化騰和騰訊已經感知到了變化。但關鍵是,接下來他們會怎麼做。

上一個問題和答案

馬化騰上一次在知乎提問,還是6年前。他當時的問題是:“整個人類處於互聯網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互聯網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

在這些回答中,有人提到了從互聯網向移動端的鏈接,以及遊戲化。不過,這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

2012年,正處在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前夜。沒有人會想到,一年後,智能手機的普及裹挾著O2O大潮會席捲和重塑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約車、外賣、上門洗衣、美甲和修手機,但凡你能想到的需要,都有人在嘗試提供。

百度押寶了91無線,阿里投資UC瀏覽器都還要等一年後再發生。但騰訊已經調整了組織架構,將業務劃分為企業發展、互動娛樂、移動互聯網、網絡媒體、社交網絡及技術工程等6個方面,押注社交和內容。

回看當時的財報,2012年第一季度:騰訊收入96億。而到了2018第一季度,騰訊總收入735.28億元,網絡遊戲收入287.78億元,社交網絡收入180.99億元,網絡廣告收入106.89億元,其他業務(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業務)收入159.62億元。

6年裡,騰訊收入增長了近8倍。而這種持續、快速的增長,正是得益於其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

誕生於2011年的微信,鏈接了超過10億的用戶數,在為人們提供了社交便利的同時,也成為了像電信一樣的通信基礎設施,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入口。而以《王者榮耀》為代表的手機遊戲,以及像《創造101》這樣的自制節目,在豐富了人們業餘生活的同時,也為騰訊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馬化騰的兩個小提問,互聯網的大未來?

騰訊還投資了滴滴、美團等公司,滿足人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消費需求的同時,構建了自己的開放生態。騰訊的開放戰略專注做“連接器”,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社交平臺、內容平臺、支付平臺以及技術能力,與眾多合作伙伴一起,創造性地連接了人與人、人與數字內容、人與服務。

下一個機會在2B

今天,流量紅利在逐漸消失,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智研諮詢的報告顯示,2017 年底國內手機網民數量已達到 7.53 億,同比增速僅為 4%,移動網民整體滲透率達到 97.5%。考慮到現有潛在新網民用戶的開發難度較大,當前國內移動網民規模已接近天花板,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時代已趨於結束。

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提到,互聯網紅利是否消失,主要是取決於從哪個維度看。從用戶的角度看,紅利確實是差不多到底了。但從效率看,2B業務的比重在上升。他曾經拉過一個名單,對比中美的科技公司,發現在美國,Salesforce,Workday,Oracle等2B的公司基本佔據了科技業的一半版圖,但在中國2B的公司卻一直沒有形成氣候。他認為,

中國互聯網的下一個機會就在2B。

實際上,隨著大數據、雲計算、智能硬件、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產業互聯網方面,包括醫療、教育、工業、汽車、零售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方面,已經顯示出了巨大的市場潛力。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產業互聯網規模達到了36.0萬億元,2018年將達到42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6.7%,預計,2020年中國產業互聯網規模將達到55萬億元。

而BAT們在B端也早有所佈局,業務發展的深度廣度也遠遠超出行業的想象,如今他們又不約而同地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教育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雲已經有2000多個合作伙伴,行業解決方案超過六十種,在政務、醫療、工業、零售、交通、金融等領域都創造了一些數字化轉型成功探索的案例。如騰訊投入大量資源,與三大運營商一道成立合資公司——數字廣東網絡建設有限公司(數字廣東公司),助力廣東加快廣東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強省建設。

“數字廣東”的目標,是希望打通“數據一盤棋“,讓整個流程再簡化,提高對市民和企業的政府服務效率。比如粵省事小程序以微信為入口,操作門檻低,廣大市民只要在小程序上完成身份認證,並關聯自己的證件,就可以享受包括辦理社保繳納、醫保移動支付、公積金查詢、結婚登記、在線續簽港澳通行證等200多項服務。

馬化騰的兩個小提問,互聯網的大未來?

2018年騰訊二季報顯示,騰訊“其他業務”(支付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1%至174.96億元,首次超過了社交網絡,排在收入佔比的第二位。

9月底,騰訊又宣佈了全新的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把聚焦2B作為重點。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表示,互聯網即將進入下半場,各行各業迎來更大規模的產業升級。在接下來的 10 年,整個社會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在互聯網上半場,騰訊的使命是做好連接;而在下半場,騰訊的使命是成為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他還強調:“很多人說我們只有To C的基因,沒有To B的基因,我是不相信這個說法的。”

而此次,馬化騰在知乎的提問,也透露出了他對產業互聯網的重視。

做好“助手”

2017年度員工大會上,馬化騰就提出,“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2B的能力。”

過去一年,馬化騰提的特別多的另一個詞是生態。各個生態的企業都和騰訊肩並肩站在一起,通過互聯網給人類的世界和生活帶來很多改變。“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要做好“數字生態共同體”,就需要有強大的2B能力,服務好“共同體”的合作伙伴。

2018年的騰訊雲+未來峰會上,馬化騰第一次提到騰訊給自己的新定位,“一三五七”,即一個目標三種角色五大領域七大工具。其中,“一個目標”指騰訊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助力數字化轉型升級;“三個角色”指三件事:做連接、做工具和做生態,提供接口、最完備的工具箱、共建數字生態;“五個領域”是助力數字中國的五個領域: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七種工具”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雲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安全能力。

目前,騰訊的七種工具已經開始運用到各種To B業務。比如騰訊雲智慧零售與永輝生活、超級物種等永輝旗下一系列品牌門店進行合作,在落地門店提供人臉識別技術,結合永輝自主研發的門店自助收銀系統通過人臉識別支付,不掏手機輕鬆完成購物全流程,極大提升了用戶門店購物體驗。

馬化騰的兩個小提問,互聯網的大未來?

騰訊雲通過大數據應用中臺,進行品類優化和銷量預測,實現精準人貨洞察,為永輝實現消費洞察,大幅提升門店經營效率。在此基礎上,永輝可全面瞭解門店豐富用戶畫像及實時交易轉化率,實現全景式消費洞察,並通過數據分析運營更好的服務永輝會員。

馬化騰說,騰訊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三四年前,互聯網科技企業喜歡把這稱作“賦能”。但馬化騰認為,賦能這個詞還是有點霸道,“我們的定位應該更加準確地描述為‘助手’,就是‘幫一把’。”

很多傳統行業的龍頭其實並不一定特別認同‘賦能’這個詞,他覺得它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去+它。騰訊慢慢意識到的確是這樣的,一個領域,比如工業的汽車領域,到底是互聯網技術去顛覆它,還是工業去掌握互聯網技術,最終螺旋迭代自提升?“我覺得是後者。”馬化騰認為,每個產業自身技術非常深,有先發優勢。

與金融業、汽車產業等傳統行業的合作越深入,騰訊越覺得,助手的定位,更加符合現狀,也符合未來。“各行各業在未來的數字化轉型中,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轉型升級,才是真正的轉型升級。”馬化騰說,“我們並不是搶別人的飯碗,反而給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讓他們能做得更好,這裡面有大量的新的創業機會。”

看起來,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做“助手”的思路,和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開放平臺的理念,異曲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