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能悟透素書中這兩句話,事事吉祥,煩惱頓除。
秦末黃石公所作素書,被民間視為奇書,天書,張良因得奇書,方能決勝於千里之外,這部素書,包含了太多做人做事的智慧,一個人,若能讀懂素書中,一兩句話,足以受用一生。
在生活中,人人都想遠離痛苦,收穫幸福,可苦於沒有辦法,這本素書中,剛好有兩句話,正是教會我們,該如何才能吉祥如意,遠離煩苦。
第一句,吉莫吉於知足。
這句話大概含義是說,最吉祥的莫過於懂得知足了。知足是一種智慧,知足不是消極的,而是要我們學會,該取的取,該舍的舍,珍惜當下,你所擁有的,不要一山望著一山高。
孔子的學生顏回,就是一個懂得知足的人,一簞食,一瓢飲,人也不堪甚憂,回也不改其樂。可以說顏回已經到了,環境也無法影響到他的境界,一個人,有口飯吃,有口水喝,無論身在何處,都不改其樂,如果我們能向顏回學習,懂得知足常樂,吉事不請自來。
要知道,慾望是永無止境的,知足也要知止,知止不能止於慾海,而要止於至善,善良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善良知足的人,必將多福,惡毒貪婪的人,必將多禍。
知足不是什麼都不去追求,而是要學會,追求與滿足慾望無關的事,追求人生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追求如何讓自己,不負此生,快樂的度過每一天。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你是否大富大貴,而在於你是否活出了自己的價值,是否不愧於人,不欺己心。
第二句,苦莫苦於多願。
這句話解釋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願望太多。道德經中也說過:福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可見貪得無厭,是痛苦的根源。
多願與知足,剛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懂得知足的人,自然煩惱少,痛苦少,事事順心如意,一個願望太多,什麼都想得到的人,必然會因為,所求太多,所得太少,而生出種種煩惱。
人的煩惱與痛苦,皆來源於對慾望的可求而不知足,細想一下,我們過往的每一個痛苦,都是來自於,自己當初想要得到一個,現在已經失去的東西,因為自己的患得患失,求之不得,才會產生痛苦。
要知道,即便是我們想要的,全部得到了,也終究還是會失去的,得到時,你或許會開心一時,但失去時,你就會痛苦一世,你得到的越多,失去時就會越痛。
人生最美好的,往往是那些,你想要得到,卻無法得到,得到以後,又會失去的,如果一味的追求美好,就會迷失在慾望的苦海,永遠不能上岸,因為美好的,總是虛妄不實的,只有平平淡淡的,才是最真的。
苦莫苦於多願,吉莫吉於知足,只有牢記這兩句話,明天才會吉多苦少,人生很短,要學會珍惜現在,珍惜此刻你所擁有的,不要被你的慾望牽著走,不要在做慾望的奴隸了。我們要學會用理智去戰勝慾望,只有自己做主人,你的生命才活出了意義。
幸福之道,只有四個字:那就是淡泊少欲。感恩閱讀與關注。
閱讀更多 聖度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