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黑龍江省唯一成功的女性心臟移植手術患者出院 “換心人”大家庭首添女性成員

哈醫大二院心臟康復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換心人”組團首體驗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哈醫大二院4.26愛心日大型義診現場

2018年,哈醫大二院“換心人”於文峰已經健康生活24年,繼續領跑中國大陸地區心臟移植術後存活時間的紀錄,為紀念我國心臟移植取得的里程牌式成就,銘記黑龍江醫學界為我國心血管外科進步做出的貢獻,4月26日上午8時40分,第14屆哈醫大二院“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如約在哈醫大二院門診大廳拉開帷幕,“4.26愛心日”已經陪伴龍江市民走過了十四個春天,成為龍江人民心中重要的心臟健康品牌。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哈醫大二院院長張斌(左一)在義診現場探望換心人

26日一早,很多市民們提前就來到哈醫大二院門診自覺排起長隊,等待專家義診,來自心內科、心外科、神經內科和內分泌科的十二位頂尖專家準時來到義診現場為市民們奉獻愛心,為數百名患者進行了免費的診療和諮詢。在心內科專家的指導下,四位“換心人”接受了全面的身體檢查,確保其身體各項指標正常,為他們的心臟健康保駕護航。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我國著名心外科專家、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夏求明教授與參加義診的心臟外科專家在義診現場合影

今年前來體檢的是我院存活十年以上的四位“換心人”:中國大陸地區心臟移植存活紀錄保持者於文峰術後第24年、趙傳軍術後第23年、楊孟勇術後第18年和孫立濱術後第11年。在義診現場,我國著名心臟移植專家、四位“換心人”的主刀醫生夏求明教授也出席了本次義診。今年92歲高齡的夏求明老教授依舊精神飽滿思維清晰,見到了四位換心人,夏老和換心人們都非常激動,“如同見到親人”,楊孟勇激動地說,“每次見到夏老師,我們就充滿安全感”。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在心臟康復中心接受各級媒體採訪。

二十四年間,於文峰、趙傳軍、楊孟勇等“換心人”成為我國“換心”群體的重要標杆,於文峰組織的全國心臟移植患者病友交流群是很多“換心人”心目中大家庭,今年,“換心人”的大家庭又添了一位特別的新成員:金兆穎。4月26日,金兆穎在家人的陪同下,與哈醫大二院心外科醫生激動話別,正式康復出院,成為黑龍江省唯一成功完成心臟移植手術並健康出院的女患者。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中國大陸地區心臟移植術後存活時間記錄保持者、換心人於文峰探望金兆穎,鼓勵她要充滿信心

26日清晨,金兆穎來到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剛剛落成開幕的心臟康復中心,體驗心臟康復運動的全過程。在這裡,她遇到了同樣在哈醫大二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每年定期回院複檢的其它“換心人”:於文峰、楊孟勇、趙傳軍和孫立濱。做為心臟移植的“前輩”,他們熱情地向金兆穎介紹“換心”之後的生活和康復過程,鼓勵她積極走入社會,擺脫疾病心理,重新開始美好的生活。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金兆穎在哈醫大二院心臟康復中心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心功能測試

歷經四次開胸手術挑戰心外手術記錄 我省唯一成功存活的女性心臟移植患者出院

黑龍江患者金兆穎今年35歲,是一位單親媽媽。2003年,金兆穎在當地醫院被檢查出左心室粘液瘤,當年便做了第一次心臟外科手術。2006年,其心臟粘液瘤復發,在哈醫大二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2017年5月複查時,發現其粘液瘤復發更為嚴重,第三次進行了開胸手術。手術結束後,主刀醫生、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副主任謝寶棟告訴患者,她患有的粘液瘤雖為良性腫瘤,但會“惡性生長”,細小的腫瘤根蒂已佈滿心臟內膜,無法完全清除乾淨,復發是遲早的事情,只有做心臟移植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謝寶棟教授為金兆穎聽診

僅僅10個月後,金兆穎的心臟粘液瘤再次復發並快速生長几乎佈滿整個心腔,最大一個腫瘤長達7釐米,謝寶棟估計,以此速度生長,患者僅剩一到兩個月的生命。3月31日下午6時至次日凌晨2時,由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副主任謝寶棟主刀,為其實施了心臟移植手術徹底根治了“要命”的心臟粘液瘤。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換心“兄弟連”新添女成員。圖為哈醫大二院老換心人看望即將出院的金兆穎

主刀醫生謝寶棟介紹,這次心臟移植手術難度較大。患者術前十五年間經歷過三次開胸手術,其心臟與周圍臟器和胸壁粘連十分嚴重,一旦開胸時牽扯到心臟發生破裂,根本沒有時間建立體外循環,打開胸腔、暴露心臟十分困難。患者的胸腔嚴重粘連,過去三次手術的術後滲血已經將心臟與周圍血管、肺部、胸壁等包裹在一起,整個胸腔長成了一團“亂麻”。謝寶棟醫生用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一點點剝離粘連,把完全看不出心臟的肉團“雕琢”出了心臟的模樣,術中完全避免了對心臟的損傷和胸壁神經損傷。歷經8個小時驚心動魄的戰役,這場艱難的心臟移植手術最終以圓滿的結果順利完成。患者金兆穎僅在術後10小時就脫離了呼吸機並可以進食,恢復速度快出乎了醫生們的意料。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出院前,金兆穎和父親與心外科醫護人員合影。

4月26日,金兆穎順利康復出院,在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進行了心臟康復的系列訓練,醫生們詳細地指導她未來生活的注意事項和康復訓練過程。據謝寶棟介紹,金兆穎是目前我省唯一成功完成並健康出院的女性心臟移植患者,由於女性患心臟惡性疾病的數量少於男性,並且術後心理康復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心臟移植長期存活的患者中女性很少,因此未來恢復期要著重關注女性患者對心臟移植的心裡適應度和康復管理,患者金穎的前期手術和重症監護期間都非常順利,未來的康復要靠她自己的意志、科學的康復訓練和家人、社會的支持。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主任蔣樹林教授(右一)帶領醫護人員送金兆穎出院。

哈醫大二院心臟康復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專家指導你如何“健心” 第五大生命體徵心肺耐力或可決定心臟壽命

在愛心日到來之際,黑龍江省規模最大、康復設施最完善、人員配備最全面的哈醫大二院心臟康復中心正式落成投入使用,迎來哈醫大二院“換心人”團隊作為首次體驗嘉賓,全程體驗心臟康復過程。中心配有齊全的康復、評估、急救設備,有專業的心臟康復師陪同進行康復訓練,為各種心臟疾病患者提供醫學評估、運動評估、營養評估、控制危險因素、心理指導、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導等專業服務,減少心臟疾病患者出院後猝死率、再發病率和再入院率,校正生理及精神上的失調狀況,幫助患者儘早迴歸社會,挺高生活質量,通過二次預防實現生命預後的全面改善。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神經內科王麗華教授參加義診

據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介紹,心臟疾病從治療開始就已經將康復理念融合進去,治療結束後患者直接進入康復階段,心臟康復中心的建立實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一站式服務,從治療到康復的無縫連接,並且心內科在很早就成立了隨訪中心,會定期召回出院的老患者進行康復情況檢查,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復期、維持期以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全面管理服務和關愛。近年來,美國心臟協會提出將“心肺耐力”作為評價人體生命狀態的第五大生命體徵(前四個生命體徵包括:呼吸、體溫、脈搏、血壓),心肺耐力就是心臟、肺部、血管、呼吸系統能長時間在特定狀態下持續高效工作的能力,持續時間越長,說明心肺耐力越好,幾乎是預測健康的最佳指標,心肺耐力是比傳統危險因素,如:吸菸、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更有力的預測死亡風險的因素。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內分泌科李強教授參加義診

在這個理念支持下,心臟康復中心把訓練心肺耐力、評估心肺耐力作為重要基礎,提供:有氧訓練、循環抗阻訓練、柔韌性訓練、醫療體操、作業訓練、放鬆訓練、行為治療、心理指導等科學訓練方法,有針對性地為心臟疾病患者做康復訓練。主要適用的人群包括:各種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各種心臟病術後(心臟瓣膜置換、心臟移植);高血壓、高脂血症人群;早期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人群;肥胖人群;運動能力減低的患者。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心外科田海教授參加義診

據哈醫大二院院長張斌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在簡陋的條件和艱苦的環境下,完成了振奮醫學界的心臟移植手術, 為我國臟器移植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創新精神也成為哈醫大二院心血管外科的寶貴財富。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哈醫大二院再次取得突破,完成三次開胸術後的心臟移植手術。目前哈醫大二院是我省唯一一傢俱有心臟移植准入資質的醫院,從國家器官捐獻工作開展以來,哈醫大二院相繼開展DCD(心臟死亡人體器官捐獻)、DBD(腦死亡人體器官捐獻)和DCD+DBD器官移植手術,其中,哈醫大二院心外科通過腦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獻所完成的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率極高,目前無一例死亡病例,患者生存質量良好。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心外科李君權教授參加義診

張斌院長介紹,在心臟移植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哈醫大二院為我省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設了國際領先的康復中心,引進先進的國際心臟康復理念,完成了從心血管病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大健康”平臺建設,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真正將“健康”理念落實到醫療實踐全過程。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心外科張慶華教授參加義診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心外科謝寶棟教授參加義診

哈醫大二院迎來第14屆“4.26愛心日”大型義診活動

心內科專家參加義診

相關鏈接1:

哈醫大二院三例典型 “換心人”概述

(一)楊玉民

楊玉民,1958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風鎮,上世紀80年代初靠開一間殺豬作坊為生。1991年,他患了心肌炎,經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並伴有心力衰竭,病變心臟比正常心臟要大3倍,胸腔幾乎沒有博動的空間。治療這種病的惟一有效辦法是進行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術。而當時心臟移植手術在中國的成功率僅有40%,在美國為50%,但楊玉民願意冒險一試。

  1992年4月26日,楊玉民在哈二醫附院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供體心臟是一名23歲的腦死亡患者的心。手術由著名的心外科專家夏求明教授主刀,進行了4個小時,醫院動用了上百名醫護人員,僅手術縫合就達1000餘針。這個黑龍江省首例心臟移植手術就獲得成功。

  術後的楊玉民同樣要與時刻伴隨著他的免抑排異反應作鬥爭,要服用和注射大量的抗排異藥物。但是他堅信新的心臟會不斷地適應自己,而且堅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最讓他和醫生驚喜的是術後第2年,楊玉民的妻子就懷孕,現在楊玉民的女兒已經16歲,叫楊陽,能歌善舞,聰明伶俐,惹人疼愛。楊玉民在移植心臟後也重操舊業,做起了豬肉生意。

  也許是楊玉民的生活和工作成就了他作為一名正常人的心態和健康,就是在後來遭遇連健康人都難以躲避的生命中的第二次生死大劫時,他仍然挺了過來,健康地活著。

  移植心臟後的第8個年頭,2000年5月的一天,楊玉民騎摩托車時被疾駛的出租車撞得人仰馬翻。這還不算,被撞出8米開外的摩托車重重地砸在他身上。司機將他送往解放軍211醫院時,急診醫生看到他胸部長長的縫合傷口才知道楊玉民做過心臟移植術,連忙讓司機把楊玉民送到為他做心臟移植術的哈二院。檢查結果讓醫生們大喜過望。除了大量的外傷和心率加快外,楊玉民別無他傷,心臟也好好的。

  這種情況就是在健康人身上也是罕見的,遭受如此大的車禍居然沒有讓心臟受損,看來楊玉民真有天助。不過哈醫大二院心血管醫院院長於波教授認為,楊玉民所接受的那顆強健的年輕人心臟也是幫助他的原因之一。儘管車禍後楊玉民心臟也受到一點影響,但過了約半個多月,楊玉民異常跳動的心律卻又奇蹟般地平靜下來。

(二)於文峰

於文峰,一個不幸的人,之所以說他不幸,是因為在三十歲,正值青壯年的時候,他患上了只能換心才能存活下去的心臟疾病;然而,他又是幸運的人,之所以說他幸運,是因為,他接受了一次中國醫學界的重大突破“心臟器官移植”。目前他已平安度過術後的24個春秋。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被醫生用雙手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從此,開始了一次感恩社會、奉獻社會的新生。

(三)楊孟勇

對於一個人來說,在成功的路上,幾乎從頭到尾都灑滿了攀登、跋涉的辛勤汗水;但對於全國最高齡心臟移植患者楊孟勇來說,在與生命的較量當中,更增添了幾分辛勞、幾分苦澀、幾分汗水,這辛勞、苦澀和汗水,說明了一個哲理:把活當成目的,只不過是懦夫的藉口,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現在所珍惜的應該是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好好的活著。

相關鏈接2:

“愛心日”的由來

25年前,生活在哈爾濱郊區,以賣豬肉為生的楊玉民被哈醫大二院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合併心力衰竭”,心臟已經擴大到正常心臟的三倍!胸腔幾乎沒了心臟博動的空間,各科專家會診認為,現在治療這種病的惟一有效辦法只有進行心臟移植。在經歷了強烈的思想鬥爭後,楊玉民決定接受心臟移植。在1992年4月26日,當時的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主任夏求明教授主刀,為楊玉民成功實施了同種異體原位心臟移植手術,供體心臟來自一名23歲的腦死亡患者。手術進行了4個小時,全院動用上百名醫護人員,僅手術縫合就達1000餘針,手術非常成功,一年以後,楊玉民迴歸社會,自食其力,並於第二年喜得“千金”。

在“換心人”楊玉民健康度過術後第十一年之際,即2005年,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專家和數十名在哈醫大二院做過心臟移植的“換心人”聯合向社會發起倡議,以當時國內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楊玉民手術重生日為標誌,設立“愛心日”,並向社會發起倡議將“4月26日”設立為“中國愛心日”。哈醫大二院在每年4月26日開展義診、免費手術、科普宣傳等活動,旨在宣傳普及心血管防病保健常識,提高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意識,採取醫療惠民措施回饋龍江患者,更重要的是宣揚“愛心”傳遞、關愛社會的醫學大愛精神。

相關鏈接3:

哈醫大二院心臟康復中心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心臟康復中心始建於2018年3月,佔地面積約200m 2,包括接待大廳、運動治療室、心肺運動評估室、準備活動室兼休息室,隸屬於心血管內科,目前治療團隊擁有心內科醫師、心臟康復醫師、護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3人。現擁有成套的心臟康復評測、訓練治療、監護急救等醫療設備,其中包括:心肺運動測試系統、功率自行車測試儀,同時遙測運動心電監護系統保證運動康復中的實時心電、血壓監測。通過精確測定患者運動中的實時心肺功能情況,評估患者的運動風險並進行運動危險分層,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在心電監護下進行康復運動訓練,確保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心臟康復中心建立以來,團隊已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等)、慢性心力衰竭等進行心肺功能評估、運動能力測試,部分患者進行了心臟康復治療。

目前開展的項目有:Ⅰ期、Ⅱ期、Ⅲ期心臟康復,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PCI術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臟病的康復。

評定項目有:心肺運動測試(CPET)、6分鐘步行試驗(6MWT)、平衡能力評估、肌力評定及柔韌性評定等。

平衡能力評估:單腿站立試驗、功能性前伸試驗、2.4米起身行走試驗

肌力評定:30s手臂屈曲試驗、30s椅子站立試驗、握力

柔韌性評定:抓背試驗、改良轉體試驗、座椅前伸試驗

目前承擔臨床研究:國家十三五項目子課題《早期康復質量評定改進體系對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力衰竭發生率影響的研究》,前瞻性、多中心、隊列臨床研究。

相關鏈接4

心血管疾病康復,簡稱心臟康復,是指以醫學整體評估為基礎,通過五大核心處方(藥物處方、運動處方、營養處方、心理處方、危險因素管理和戒菸處方)的聯合干預,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復期、維持期以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全面和全程管理服務和關愛。

心臟康復建立的理念:

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構建一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基於每個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情的基礎上旨:1、校正生理及精神上的失調狀況,幫助患者儘早迴歸社會;2、減少猝死率、再發病率和再入院率,校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抑制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過程;3、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心理社會及職業的狀況,通過二次預防實現生命預後的全面改善。

心臟康復中心建立的背景:

發達國家心血管疾病康復已日臻成熟,擁有完善的指南、成熟的模式和配套的立法與醫療保險體系支持。發達國家心血管疾病康復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死亡率、再入院率,且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率和社會復職迴歸率顯著提高。中國心血管疾病的康復正處在發展階段

(1)我國心血管疾病負荷重:

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2.3億,不僅急性發病人數逐年增加,而且年輕化趨勢明顯,PCI的患者數量也持續增加,2008年約18.2萬,比2007年增長26%,2011年高達34萬。

(2)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反覆發病及住院:

面對眾多的心血管病急性發病患者和數十萬PCI後患者,對於發病前的預防以及發病後的康復沒有得到應有重視,導致大量發病後患者得不到進一步的醫學指導,從而反覆發病、反覆住院,重複冠狀動脈造影與血運重建,醫療開支不堪重負。

(3)心臟康復能夠減少心血管疾病患者再發病率及再入院率

(4)心臟康復能夠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社會復職迴歸率,全面改善生命的預後。

心臟康復適用的人群:

1)各種心臟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支架植入術後、心臟搭橋術後)、慢性心力衰竭、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各種心臟病術後(心臟瓣膜置換、心臟移植)

2)高血壓、高脂血症

3)早期糖尿病、胰島素抵抗

4)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5)肥胖

6)運動能力減低的患者

心臟康復中心配有哪些專業的設備:

1、評估設備:運動心肺功能測試設備

2、監護設備:遙測運動心電監護系統

3、運動訓練設備:醫用功率自行車測功儀、醫用立式健身車、醫用臥式健身車、醫用抗組訓練器、醫用有氧跑步機等,同時配有彈力帶等便捷康復輔具。

4、搶救設備:除顫儀、常規急救藥物的搶救車等。

在心臟康復中全程有心臟康復團隊陪同,包括心內科醫生、心臟康復醫師、物理治療師、護士、營養師及心理治療師等。

心臟康復中心能為心臟疾病患者提供哪些康復訓練?

有氧訓練、循環抗阻訓練、柔韌性訓練、醫療體操、作業訓練、放鬆訓練、行為治療、心理指導等

心臟康復中心與康復科的區別

目前康復科主要針對骨科以及神經科康復。

心血管疾病的康復需要專業心內科醫師領導下的心臟康復團隊。運動康復中實時監測心電、血壓,通過精確測定患者運動中的實時心肺功能情況,評估患者的運動風險並進行運動危險分層,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


文|李華虹 方若冰 曹玥

攝影|楊帆 曹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