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黃泉,我們永記——墓志銘里看人性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不用為我悲哀,朋友,千萬不要為我哭泣。因為,往後我將永遠不必再辛勞。天堂裡將響徹讚美詩與甜美的音樂,而我甚至也不再去歌唱。

提起凱恩斯,大家能想到的可能就是“經濟學家”、“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革命”,再沒別的,其實凱恩斯最令人讚美的是他對經濟實際事務的處理上,可以看到他的一生都在跟別人爭論,或總統、或學者、或商人、或政客,這些爭論,就是他積極入世的表現。不僅是個智慧的經濟學家,也是個恪盡職守的政治家,時刻維護大英帝國的利益。同時,他在工作上有著不甘停歇的精神和毅力,一次次地病倒,積勞成疾,最終在1946的夏天,因為勞累過度而離世,留下了身後的一生光輝和這句墓誌銘。

一句“不用為我悲哀,朋友,千萬不要為我哭泣。因為,往後我將永遠不必再辛勞。”可見,凱恩斯一生都非常忙碌,為國家奉獻,為經濟學發展鋪路,不停地爭論,不停地研究,以致勞累而亡,“忙”就是心亡,身死。沒有一點時間閒暇,沒有一點時間留給自己,他太累了,他太需要一些時間歇歇,不說是一種解脫,起碼凱恩斯是平靜離開的,他對死亡平和接受,甚至有一絲希望,終於可以脫下重擔,像鳥一樣在充滿“讚美詩與甜美的音樂”的天堂自由飛翔。

他的離開是因為自己無法再為人類做貢獻,連唱歌的力氣都消失殆盡。我們該怎樣幸運有這樣一個人,為了全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奮鬥。

碧落黃泉,我們永記——墓誌銘裡看人性

傳播思想非常迅速

普希金

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也許多年之後,人們忘記了這個繞口的名字,但是卻一直銘記著一首詩“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Не печалься,не сердись! В день уныния смирись: День веселья, верь, настанет. Сердце в будущем живёт; Настоящее уныло: Все мгновенно,все пройдёт;Все мгновенно,все пройдё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樣一個愛生活的人,卻在1837年和丹特斯的決鬥中不治身亡,原因是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尼古拉耶夫娜·岡察洛娃,生活終是欺騙了他,這位俄羅斯的太陽年僅38歲就這樣落了,失去了神往,失去了靈感,失去了眼淚,失去了生命,也失去了愛情 。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可他依舊像詩中表達的愉快的一生,沒有抱怨和仇恨,那人兒如精靈般去往天國。

碧落黃泉,我們永記——墓誌銘裡看人性

在愛的道路上,不會有盡頭

牛頓

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

墓碑上的:“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我總覺得後人會錯了牛頓的心意,他需要的不是多麼華美的光環,多麼美好的讚賞,不是人們的慶賀或者永記,他只想表達自己好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麗的貝殼而歡欣鼓舞,而展現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一生徜徉在真理中,是牛頓的訴求,而人們卻偏要感嘆是“裝飾品”。再過偉大在真理面前也很渺小,牛頓的自謙是因為他看到了最真實的自己,追名逐利,名垂青史,不過是後人的揣測。

輕如塵埃,純如孩子是您的真心所感,但您在我們心中重如泰山,您可會怪我們贊您偉大?

碧落黃泉,我們永記——墓誌銘裡看人性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富蘭克林

印刷工富蘭克林

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裡取得了民權。

他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是獨立戰爭重要的領導人之一,發明了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無數的光環套在他的身上,而身後只留一句“印刷工”。

這是怎樣的精神?這是怎樣的氣度?這是真真的“匠工精神”、“不忘初心”。

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十歲時就離開學校,十二歲,他到哥哥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可以說他後來的成功都和這一時期形成的習慣和毅力有關。

中國有句古話,七歲看老,印刷工的富蘭克林便勤奮專注,心有大局,之後的N多成就也是必然,他人視作最低賤的工作確實這個偉人之所以偉大的起點。

碧落黃泉,我們永記——墓誌銘裡看人性

天空那道最美閃電

聶耳

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

不知道我們每次在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的時候是否還能想起那位叫聶耳的音樂家,或許他離我們太遠,偶爾就忘了吧。

魚能看到大海流淚,貝殼能聽到大海歌唱。正如可拉託所形容的那樣,離世的聶耳依舊有一雙靈敏的耳朵,捕捉這個世界最美妙的聲音。

碧落黃泉,我們永記——墓誌銘裡看人性

音樂是有靈魂的,有精神的

幾世幾代後,我們忘了偉人的名姓,音容,笑貌,貢獻,猛然間一瞥這墓誌銘,耳邊似乎依舊聽到了他譜的曲,腦海中呈現一些生命的文字,他們從未遠離。

大家晚上好,前幾晚電腦出了些問題,沒有發文,可能讓大家白等了,實在抱歉。歡迎評論轉發,謝謝,期待您的批評建議。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