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赤峰日报」左慧忠:根植“三农”沃土办实事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左慧忠:根植“三农”沃土办实事

(赤峰日报10月22日一版)左慧忠,一名来自市农牧业局的扶贫干部。2017年3月,他被派驻到阿旗巴彦花镇任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镇党委副书记。

左慧忠出生在农村,从小就体验到了农村的贫困生活,立志要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1990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种子管理工作,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市种子系统人员不断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到10年的时间,将赤峰市种子企业数量发展到自治区的50%,培育的农作物品种占自治区的30%,种子生产占自治区的90%,为我市农业连年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左慧忠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扶贫事业中。近两年,他与阿旗干部群众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他和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带领4个村的村书记到兴安盟农科所、保安沼水稻研究所,找水稻专家请教种植技术、求购水稻种子、联系播种机、协助农民播种,最终落实试验田36亩。他与种植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指导种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秋季旱种水稻试验成功,亩产实现500斤,填补了我市农业生产发展的空白。旱种水稻全程未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打造了发展有机大米的新路子。

今年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巴彦花镇旱种水稻快速发展到360亩,亩产达750斤,现已全面丰收,明年全镇旱种水稻面积有望突破1000亩。左慧忠坚持将产业发展同脱贫攻坚相结合,组织成立了旱种水稻种植协会,采取“种植协会+产业大户+贫困户”的方式,带动8户贫困户种植旱稻38亩,今年将实现脱贫致富。

在有传统养殖习惯的宝力格村,左慧忠邀请知名养殖技术专家培训指导。针对赤峰市全面禁牧政策,为农民免费发放青贮玉米种子500多斤,实现舍饲圈养。改变养殖户追求头数的传统观念,教授养殖户减羊增牛,更换优良品种,及时出栏,全镇养殖业正由头数向质效并重方向转变。

两年来,左慧忠在巴彦花镇重点推广了农作物新品种、病虫害防控技术、科学施肥和灌溉技术、肉牛肉羊养殖技术,改变了农牧民传统种养方式,得到了农牧民的高度赞誉。

左慧忠积极协调引进内蒙古凌志马铃薯公司、赤峰丰田种业、阿旗天柱农业公司等10多家龙头企业,与农民直接对接,发展订单农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巴彦花汇源米业打入青岛超市高端市场、姚家段肉牛养殖合作社品牌创造、巴彦花专业合作社落户阿里巴巴,实现了产业发展的提档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农牧民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想办法,赢民心,扑下身子办实事

为了节省群众购买种子的开支,今年春季,左慧忠组织爱心种子企业为23户贫困群众捐赠种子113袋,价值近万元。 针对去年试验表现良好的品种,引导经销品种的内蒙古利禾种业、丰田种业等企业开展“优质爱心种子”下乡活动,企业以成本价销售种子,扶贫献爱心。今年,“优质爱心种子”下乡活动为群众节省26.5万元,覆盖农户802户,其中贫困户136户。“优质爱心种子”增产10%以上,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312万元。

经过近两年来的朝夕相处,左慧忠得到了巴彦花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 “我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左书记”。

抓党建,促脱贫,强化培训提素质

2017年3月8日,驻镇第三天,左慧忠主动利用召开镇党代会的机会,为职工和村“两委”班子讲党课。系统讲解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中央一号文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等内容,激发镇村两级班子发展产业、脱贫攻坚的热情。

两年来,左慧忠开办夜校40次,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指点迷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摒弃“等人送小康”的心态,形成了外部扶助与内部尽力的互动机制。每当看到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听到村民们说“左书记,这回我知道咋干了,谢谢你”的时候,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爱“三农”,搞研发,发挥优势促脱贫

脱贫攻坚的核心在于产业扶贫。 左慧忠想方设法引导农牧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用,采取贫困户直接参与、入股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目前全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已达50多家。

2017年,左慧忠提出了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把种植玉米调整为种植水稻的设想。这一设想提出后,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媒体报道·赤峰日报」左慧忠:根植“三农”沃土办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