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作者 / 田不然

出戏。

《悍城》第五集,看到前獄警白振赫,把另一男主珞珈置在冰水裡拷問,娛sir不禁虎軀一震:捆綁、冰水、封閉空間,內涵豐富的元素,挑逗著想象力。

基情從第二集那句“我好像對你更感興趣”開始,就水銀洩地般流淌:那握住你的手臂的我的手、那冰火相撞的對視,那不經意間的同框鏡頭,是點石成金的法術,將這部懸疑熱血題材的劇作化為女性觀眾的心頭好。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與之相對的是男女cp感情線的弱化——女主作用如一個微博用戶所說說,“畢竟如果沒有女主的話,這部戲應該是過不了廣電那一關的”。

去diss一部網劇的賣腐元素,無疑是教科書式的鋼鐵直男愚蠢示範,況且除了迷之打戲,《悍城》情節紮實,結構精巧,畫面格調感強,它擔得起一聲“誠意之作”。

但男男cp成為整個泛娛樂行賣點這一事實本身,卻值得探討:它植根的腐文化是一個被遮蔽的話語生態,是深海下游弋的抹香鯨,龐大而不被外人熟知。它最終符合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的觀點:“相對於亞文化與緣趣社交群,精英和大眾的二分已不再具有意義。”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統治文藝生產的男男cp

2014年,因為執著於探尋《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與華生的動人“真愛”,“中國腐女”一詞被一家英國雜誌報道,那是中國腐女的高光時刻,在受到了多年的冷嘲熱諷之後,她們終於披上了類似“中國菜征服老外”“中國網文幫助老外戒毒癮”的榮光。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但友邦的驚詫程度,無法反映彼時腐作為賣點,對當時國內娛樂生產的影響,遑論今天,已經有了一套“符合國情”的標準化生產系統。文藝界的商業奇才郭敬明2010年出版的《爵跡》,就超前性地符合了該類產品的所有特點,先看下面一段文字:

你……要幹嗎?”麒零的嘴被銀塵用力地捂著,發出含混的聲音來。離自己鼻尖只有幾寸距離的銀塵的瞳孔,像是波濤洶湧的黑色大海。

“你……你要幹嗎?!”當麒零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銀塵冰涼而修長的手指已經撩開自己的衣服滑了進去的時候,他整個人像是燒紅了的蝦,用力掙扎著企圖彈起來,但又被銀塵壓得死死的,動彈不了。

這段文字有以下幾個要素:1.在“法律的邊緣”上,極盡挑逗男男cp聯想之能事;2.cp人設往往是冷麵霸道vs蠢萌/賤兮兮;3.“腐”只是內容的濾鏡,將之抽離,仍然構成完整的敘述,但在市場上競爭力銳減——受眾更關心“cp的結局”而非故事的結局。

這可能是中國最成功的IP運營模式,它經歷了兩輪由“興趣愛好”到商業化的躍遷,第一輪以晉江為代表,將耽美文這種“純粹無功利的審美創作”,變成規模化的商業內容輸出,為國內腐向內容做了豐厚的原始積累、基於人多勢眾而帶來的正名、和諸如“年下攻”(攻年紀比受小)、“女體化 ”(把原著中的男性角色改成女孩子進行同人創作)等成熟的內容創作體系。

而隨著所謂的泛娛樂時代到來,內容製作者將“男男cp”作為腐文化的社會代言人,在政策、市場、粉絲期待中找到最大公約數。其強大的“現實扭曲力場”,原本與之無涉的內容也不得不向之示好。

2014《古劍奇譚》熱播,其中大師兄和蘇蘇的 CP 曾多次成為微博熱搜排行第一;南派三叔在《盜墓筆記》創作過程中,從無到有硬拗出了“瓶邪cp”,成為了粉絲追更的不懈精神源泉;綜藝上有《奔跑吧兄弟》陳赫李晨cp,陳赫鄧超cp;動漫上有現象級動漫《魔道祖師》的忘羨cp......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B站上有大量男明星cp的剪輯,

比如岳雲鵬,有些故事剪輯得非常感人

這種興盛局面,實質上是內容商家與消費者的合謀,商家驚奇地發現,只要在兩位男主間灑下一點粉紅色的曖昧,就會獲得豐厚的流量,以及粉絲的長情——相比比在技術、內容等方面苦心孤詣的投入,男男cp簡直是零成本、低風險、高收入的業界良心。

“賣腐已經是國際影視營銷的一個挺老套的招數了,好萊塢也喜歡用,比如《復仇者聯盟》。”此前有媒體採訪了一位企宣,“目前來看,國內影視劇只要有兩個顏值不錯的男主,我們都會在活動上安排他們賣腐,稍微親親抱抱,或者言語上有點曖昧,現場氣氛就會變得特別好,這就叫一種賣點,十分收穫吧。”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誰在為男男cp買單?

2018年6月,優酷自制網劇《鎮魂》上線,這部改編自晉江大神priest同名小說的都市科幻題材作品,從製作上講可謂是一塌糊塗毫無亮點,但它硬是靠朱一龍白宇這對男男cp,以及他們的演技,做到了上線44天網播量突破28億,相關話題171次登上微博熱搜的成績。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鎮魂女孩”們貢獻的不僅僅是流量,還有海量的真金白銀,當朱一龍與白宇的表情包、視頻剪輯等一輪輪刷爆社交平臺突破圈層,意味著第二季的招商費用滾雪球式增長。七月下旬,鎮魂在淘寶上的官方旗艦店曾一度被下架,傳言是粉絲過於熱情被以至於被誤判做刷單。

雖然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男男cp受眾畫像,但相關文章、研究的分析都大同小異,如2017年廣西大學一份碩士論文指出,腐女群體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5- 26 歲, 65. 4%的腐女為 獨生女,61 %的腐女的學歷是大學本科或大專, 甚至有7%的腐女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 89%左右的腐女的生活領域在大中小城市。

但這批高學歷、高消費能力的群體,並未受到商業光環的完整庇護。百度的“反腐女吧”,孜孜不倦地展示著腐和腐女帶來的斑斑劣跡,並進行吐槽,帖子《腐女讓人討厭的不知多少項:)》可以看作其中代表,簡單摘要幾條:

全民皆應基:這個懶得吐槽,總之祝願她們當同妻然後染上艾滋:)

ky:到處刷腐,不論什麼作品,真是很沒素質(碼了這句,突然發現是像狗隨處撒尿)。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反腐女吧給自己的定位是“立高雅之巔”

“我只想說,關你屁事。”老劉,一名資深腐粉顯然不認同上述的觀點,“我喜歡強攻強受,相愛相殺——因為我看男女會感到生理不適;而且男男,就覺得比較純粹,又不用生娃結婚分財產啥的,當然了,abo也能生,不過一般男男都生不出來,就是感覺關係更平等和純粹,男女愛情在男權社會,很多時候是不對等的關係。”

她的話,與著名性學者、社會學家李銀河分析的腐文化心理互相印證,即“距離感”和“男同的關係是比異性要輕鬆和平等的一個關係”。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當娛sir拿出另一份報道,李銀河稱部分女性組男男cp是出於嫉妒,無法接受心儀的男性喜歡其他女性時,老劉先發了個驚訝的表情,過了會說:“我覺得,還是不是。”

交鋒的產生實際上是輿論對腐女出圈的報復性反撲,一直以來腐女活動範圍都處於相對封閉的圈層:晉江、B站、百度貼吧(腐女吧)等,內部更是依靠行業黑話提高了外界窺探門檻。但隨著組男男cp,這種最安全的腐元素向整個文娛行業進擊,它已經與諸多亞文化一道實現了對傳統雅俗秩序的消解:沒有高低對錯,只有一個又一個觀念聚合團體。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但是是女權的勝利嗎?

《2017年中國女性消費調查報告》顯示,52.4%的女性認為收入水平與配偶相當/相近。這一數據如相關文獻所說, 是“半個世紀以來,西方婦女運動與西方女權主義理論帶動了全球範圍內的女性主義興起,由此改變了女性被動和從屬的地位“的產物。

與之相應的則是女性消費的興起,最近的例子是男頻IP被女頻IP無情碾壓。推論似乎很容易得出,作為女性消費的一種,代表著“腐文化”的男男cp,在這一波大潮中自然水漲船高。

考慮到中國語境,可能還要算上鮮肉文化這個參數,2006年,南都週刊在報道《萊卡-加油!好男兒》時,採用《男色大拍賣 你夠膽消費嗎?》標題。

該文激起了廣泛的討論,伊能靜在採訪中“義憤填膺”的話語好像新時代的宣言:“為什麼男色就不可以被消費,為什麼女生比基尼就可以張貼在牆上,就不叫被消費呢?我覺得這是對女性的鄙視,而不是對男性的讚美。我認為這不叫消費男色,這本來就是一個消費的年代,男色女色都很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一年,李宇春獲得”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伊能靜言語中邏輯的自我牴牾並不妨礙其判斷力,高歌猛進到了今天,鮮肉文化已經花開兩朵,一朵是愛豆文化,一朵則是基於鮮肉們俊俏秀氣的顏值,而產生的腐文化,並以男男cp作為其在全社會的代言人。

這二者本質都是女性通過經濟權利而嘗試對男性在情感關係上的控制:要麼潔身自好,要麼聽我的話和其他男人好,不服你去看鹿晗現在過得好不好——“愚蠢的直男們”diss小鮮肉娘炮根源也在於此,他們對其中的從屬地位感到恐慌。


從《神探夏洛克》到《鎮魂》,腐文化的熱度從未減弱


一種聲音認為,鹿晗關曉彤戀情的公開,

使其人氣暴跌

所以一切的問題又回到原點,如果說是女權的進步出現了腐、男男cp,那能反過來推論,後者的出現,推動了女權的進步嗎?

不能,但她確實有利於女性和男性“勢均力敵”。

只有商品才可以被消費,當一個個相貌美麗的男性被降格、物化成商品時,昭顯的並非是“女性不可以被物化消費”,而是“男性女性都可以被物化消費”,女性仍然服從著男性在過去幾千年中制定的法則——但消費關係的構建,至少讓女性擺脫了單方面捱打,開始有能力與對方“互相傷害”。

但“腐文化”想在中國社會出圈,男男cp也僅是權宜之計,它最終還是要去呈現一些普遍性的困境,開拓更廣泛的敘事空間。而非以獵奇性質的目光審視男同。

事實上已經有人在做了,比如上文中提到的Priest,她直接表示自己的《殘次品》,是要致敬《1984》,書中的時代被擱置在奧威爾和赫胥黎設想的世界徘徊;《默讀》則關乎人的心理創傷,討論人實現“自由”的可能。

但即便是實現這一成果,也並不意味著“腐”會從亞文化升格為經典化,未來更偏向戴錦華的描述:“精英文化(或曰經典)與種種流行文化並置為近乎無限的選項當中的一種,對文學經典《悲慘世界》的迷戀絲毫不優於或異於對源自漫畫的《王牌特工》系列的狂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