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平安集團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國家為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獎項。這是對平安國際化人才推動行業發展作用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平安海納百川的人才國際化戰略的一次重要肯定。

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在《平安心語》上曾指出:“一個產品的領先,頂多就是一年半載;一個系統的改進,頂多也就兩三年的優勢,而一支國際化的優秀人才隊伍才能帶來持久的領先優勢。”從單一財產保險公司發展成為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第29位,福布斯全球2000強第10位,僅僅30歲的中國平安能處於行業和市場的創新領先位置,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背後正是因為海納百川的人才策略,確保公司領先的戰略得到最好的支撐。

平安的工作環境相對簡單,沒有所謂的辦公室政治。用人方面不講究中外,只參考國際通用的人力資源管理及績效評估機制,結果導向,績效為王,只要能交出好的業績,任何人都有機會大展拳腳。而平安的國際化人才觀,由高管到中層、基層,正貫穿著百萬平安人。以下從四位平安人的平安情中,我們可以看到國際化人才不僅僅只是一個人手,更是為平安帶來了國際標準的公司治理及經營管理的國際化,共同推動平安邁向世界。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不僅是業績先鋒

更是中西保險業橋樑的搭建者


林明華先生,原名Gregoire Lancner,來自法國的他,現就職於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他父親是法國保險行業的資深人士,還曾擔任過四年法國風險管理協會主席,這讓林明華早早地接觸了保險,當看到中國保險行業的迅速崛起,以及與西方交流的不少空白,他決定來到中國,踏入保險銷售之路。一名法國人在中國賣保險,會有語言障礙嗎?他又是如何融入平安保險代理人團隊的?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在林明華看來,法國與中國存在7小時的時差,法國到中國有10小時航程,兩個國家習慣不同,風格不同,法國人不瞭解中國,更不瞭解中國人,這也是他中文名字的由來——瞭解中國。於是,林明華在初入平安為自己定下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更多的外國客戶認識、瞭解中國,瞭解平安,讓他們願意與平安合作。”

憑藉“努力不懈、不怕失敗、眼光放遠、持續學習和團隊合作”五個工作秘訣,林明華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專注地鑽研自己渠道的業務。因為每天與客戶溝通,林明華的漢語水平日益提高,甚至連最難的方言和兒化音他也能夠輕鬆表現;業務能力隨著語言水平一起進步,日復一日,持之以恆,專業已融入血液,和他成為一體。

他的客戶多是歐美客戶,以法國客戶居多,溝通以郵件、電話為主,因為時差,半夜開跨時區的電話會議是家常便飯。每一筆業務,他都力求融合中西方的保險方式,讓客戶滿意,讓公司省心。在2015產險明星會上,身為重客渠道會長的他以2014年業務達成26873.8萬元,保費增長率182.21%的驕人業績登上明星會總會長寶座。

有人說他是連接中西保險業的橋樑,他說:“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平安人,同時也像千千萬萬的平安人一樣,為了自己的保險夢想兢兢業業地工作。”

馬明哲曾提出兩個平安文化核心點,除了危機意識之外,另一個則是包容。平安團隊很多元,有本土團隊,也有大量國際化人才,只有包容,才能調用人才,共同創造更大的成功。而與之相符的是,林明華也反覆強調,自己這個“老外”能當上總會長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而是團隊、部門、分公司共同合作的結果。“沒有平安的包容,沒有領導們的關心和愛護,我不可能成為現在的我。”甚至在一次採訪中林明華表示,“我在平安很幸福,如果在法國,我不會比現在更幸福!”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不僅是優秀管理者

更是國際一流企業經驗匯聚者


林允禎女士,現任平安普惠首席風控官。來自韓國的她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花旗銀行(韓國)信用卡事業部企劃與分析部主管、GE資本(韓國)個貸風控部主管及渣打銀行(韓國)個貸風控部主管。擁有二十多年國外消費金融領域經驗的她,面對國內情況是否會無法適應?她給平安帶來什麼改變?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近年來消費金融釋放出巨大消費潛力的同時,也讓金融行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風控再一次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如何突破風控技術已經成為各家摩拳擦掌的全新“戰場”。而林允禎接受採訪時則認為,“在中國市場上,大量互聯網金融公司在監管趨嚴之後漸漸消失,這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對投資人、借款人都是一個很好很健康的變化。”

在她加入平安普惠後,則一直在風控領域上深耕細作。 2016年,基於對國內消費者需求的深刻認識,平安普惠大膽革新推出“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之後,不良率持續下降,該年底就達到了接近銀行的3%,遠遠甩開市場上的其它競爭對手。

作為風控部門的執掌者,林允禎和她的團隊從未停止過探索最新的前瞻性風控科技。從率先引入最前沿的人臉識別技術、時空地圖和納米評分卡,到去年全新推出的“微表情”技術,無一不在產品和服務上都打上了深深的“技術烙印”。其中,林允禎表示,平安普惠目前使用的“微表情”由兩套模型構成的,一個模型是來自於中科院教授,而另一個模型則來自於一家美國公司,結合中西技術,分別用於PC和移動端。使用微表情技術可以使負面信息發現率提升4倍,有效識別欺詐風險,當前準確率已達到85%以上。

正如馬明哲所說的,“要給空降球員配置好球杆。這樣才能打出一流的球,作出一流的示範。”在林允禎身上,我們看到平安對其工作的充分授權,從而有更多的機會去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不僅如此,林允禎對團隊管理也有著自己的要求,她曾表示,“為了更好地服務有需要的客戶,我們現在做的是把團隊集中起來,更好地管理他們,讓他們更具專業性”,這也與平安的國際化人才目標不謀而合——平安有一大批聰慧、忠誠、有幹勁的年輕幹部,但大批量地送他們外出學習難度和成本都太大,而通過海外人才的傳、帶和各種各樣的培訓,可以使他們足不出戶,卻能建立國際化的視野、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帶動整個公司、整個行業邁向國際化。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不僅是區塊鏈精英

更是在新領域不斷突破的引領者

陸一帆先生,現任平安金融壹賬通區塊鏈高級產品總監。從高中開始,陸一帆就在國外讀書,畢業後於IBM任職,從事區塊鏈研究,是超級賬本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對比平安,IBM更早開始研發區塊鏈,是國外研究區塊鏈技術的三大巨頭之一。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國外的機會,毅然回國加盟平安?平安又給了他什麼機會,讓他可以大展身手?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陸一帆在2016年來到平安,這個時間點很巧妙。近兩年來,中國眾多知名巨頭公司跑步擠入區塊鏈賽道,看好區塊鏈給金融帶來變革。陸一帆認為,目前國內和國外在區塊鏈技術研發上進程差不多,甚至國內步伐更快一些。並且,相比國內外科技公司,平安擁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更多的投產產品等明顯優勢,因此非常看好平安。而他加盟平安的2016年,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宣佈區塊鏈將是平安未來進軍的重點,平安也開始在區塊鏈領域大步邁進。

“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在2018 IDC Fintech全球百強名單中,金融壹賬通在眾多國際科技公司中脫穎而出,摘下2018 Real Results Awards,獲獎的技術正是區塊鏈,陸一帆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文感嘆。其實,他加盟平安這兩年來,不斷刷新著平安區塊鏈研發和應用:面向中小銀行提供科技服務的金科空間站、面向金融行業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壹賬鏈BaaS平臺、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的壹企銀……

不得不提的是,香港金管局9月上線的支持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網絡,唯一技術提供商就是金融壹賬通,直面的競爭對手包括埃森哲、R3等在內的世界頂級技術公司,背後的團隊正是由陸一帆率領。

在2018年中國平安司慶30年高峰盛典上,陸一帆榮獲重大創新獎。針對海外人才引進對本土人才的意義,平安集團資深副董事長孫建一曾經說過:“本土人才在與海外人才的共同工作過程中不斷進步,加速了他們的成長過程。這樣的人才既瞭解國內市場又有國際眼光,所以能夠適應新型保險公司的需要,成為搶手的人才。”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不僅是行業專家

更是華爾街先進思維的引入者

韓裔美國人Yunho Song(宋倫鎬)先生,現任平安證券總經理特別助理。他曾在美國銀行、雷曼兄弟、Blue Crest資本、瑞穗資本、富士資本等多家國際機構擔任董事總經理,擁有著28年的證券交易經歷,是華爾街知名的國際金融衍生品交易專家,一位出類拔萃的做市商和交易部門管理者。已經國際知名的他,來到平安會“水土不服”嗎?作為“空降兵”,如何融入平安戰略?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針對“空降兵”,馬明哲曾說過“平安的空降兵用得好,跟‘著陸’的位置往往很關鍵。空降兵在平安,基本沒有做顧問的。“在平安的集團或者子公司層面,不少“空降兵”一進來,就直接擔任權限很大的某一業務板塊的執行官,或者某個子公司的董事長兼CEO,全權負責這個領域的工作,人、財、物、架構、體系等,在集團系統平臺的支持下,授權其充分管理,對成敗負全責。

這一點在整個平安國際化人才引進中得到了貫徹。進入平安後,Yunho Song便與另一位華爾街交易員Chris Hodson負責衍生品業務,並在該年內助力平安證券利率互換做市交易量達9590億元,位居各家券商榜首。而就在剛過去的9月21日,平安證券在74家券商中脫穎而出,斬獲“2018證券公司APP十大品牌”、“2018券商APP創新突破獎”兩項大獎,獎項含金量很高,意味著平安證券在服務上持續為客戶創造著更多的價值,也得到了市場和客戶的堅定認可。

事實上,“空降兵”之所以能迅速融合併發揮價值,有賴於被內部成為“七步成詩”的人才引進流程。

每一名核心成員的招聘,都被平安當作一個重大項目來對待,從集團最高領導包括馬明哲,到每一層級的直管負責人,都親力親為,甚至可能花上大半年的時間,和目標候選人進行深度溝通,確保其在空降之前對公司戰略有清晰的理解,達成戰略層面的共識,也因此很好地避免了空降後的水土不服。

引進“外腦”逾20年,國際化人才的平安情結


消化得了如此多海外高手的“內力”,讓一山容得下多“虎”,平安靠的是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企業文化。在這裡,“中西”不分,人才碰不到“玻璃天花板”,海外人才不會當成“另類”。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專業人才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下碰撞思維,共創佳績,能力、業績是評價他們的唯一標準。

隨著平安國際化人才策略的不斷深化,當前,自上而下大量的國際化人才正在形成群聚效應,推動企業戰略升級。未來,平安也將更好地運用國際化人才,實現“金融+科技”的持續推進,以及“金融+生態”的不斷探索,形成新的“平安價值”。

平安產險遼寧分公司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