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殺魚弟:殺死他的不是百草枯,是他的父母!

8年前爆紅網絡的“殺魚弟”自殺了。

在他17歲的這年,他選擇了最痛苦的死法,他喝了百草枯。

百草枯這種毒藥,喝了之後人的意識從始至終都是清醒的,肺卻會慢慢纖維化,目前全世界無藥可救,治療也只是拖延幾天而已,最終還是隻能痛苦的死去。

17歲的殺魚弟:殺死他的不是百草枯,是他的父母!

2010年,一段視頻瘋傳——小孟在自家魚攤殺魚,手法嫻熟,眼神犀利,被網友戲稱為"殺魚弟"。

可是,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嫻熟的殺魚手法呢?答案可想而知。

網友心疼這個孩子,來買魚的人越來越多,其父將店更名為"殺魚弟水產"。

17歲的殺魚弟:殺死他的不是百草枯,是他的父母!

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原本輟學的小孟重回課堂。可能是回到課堂之後生意下滑,也可能是作為老大的“殺魚弟”肩負著所謂“養家”的重任,其父又讓他回來殺魚。

鄰居透露,小孟的父親常打罵孩子,最嚴重的一次,打得小孟差點摘除眼球。

小孟的媽媽卻稱,孩子大了後,早已不太打他了,可輟學回家後,封閉的圈子,小孟幾乎沒什麼朋友可以疏解,到了17歲叛逆期,和父母的爭吵越來越多。

這是怎樣的父母啊!他們把孩子自殺的原因歸結在叛逆期,把孩子自殺的原因歸結在孩子自己的身上!殊不知,如果當初你們這所謂的父母沒有貪圖眼前的一點點蠅頭小利,小孟能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一直呆在校園裡接受教育,他也會交到好的朋友可以談天說地,甚至有暗戀的女孩,甚至也可以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傷仲永》,是初中必修的一篇文章。讀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王安石是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但現在回看起來,這篇文章在父母教育上有著更深刻的含義。

方仲永的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還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

本來,如果方仲永的父母能把他送到私塾,好好培養,方仲永很大可能會成為一個可塑之才。但是,他的父母怎麼做的呢?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像殺魚弟的父親一樣,方仲永的父親也只在乎眼前的這一點蠅頭小利。

同縣的人們對小仲永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這跟剛剛的“殺魚弟”的遭遇何其相似啊!本該去學校的年紀都沒有去學校,而是被迫為了父母的利益奔波。

而最後,方仲永落了個“泯然眾人矣”的結局,而殺魚弟,卻落了個自殺的結局。

“泯然眾人矣”真的是怪方仲永嗎?“自殺”真的是因為殺魚弟處在叛逆期嗎?

不是!

“泯然眾人矣”不是因為方仲永自己不努力,造成這一切的元兇是方仲永的父親!

殺死殺魚弟的兇手也不是百草枯,殺死他的兇手,是他的父母!

“他父親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幹活掙錢。”

這是“殺魚弟”的鄰居的原話。

“應該是13年10月份過後,就眼睛壞掉以後,說回家治療。”

這也是“殺魚弟”的鄰居的原話。

不上學,每天在家裡重複著千篇一律的日子——殺魚,掙錢。

這不算很可怕,最可怕的是,父親隨時都可能的毒打。

13年的時候,他才12歲啊!是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剝奪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權利,是怎樣的父親才能打得孩子差點摘除眼球,是怎樣的母親在孩子承受不了這一切選擇自殺的時候還能說出是孩子處在叛逆期跟父親無關的話?

孩子不是你們的私有財產,不是你們的玩偶,更不是你們的賺錢工具!他不想和你們說話也許不是叛逆,只是絕望啊!他這樣都是因為你們沒有給過他該有的關心和溫暖!否則誰不願意活著!

生小孩不用考試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合格的父母卻可能是殺死孩子的兇手。

“殺魚弟”,雖然目前百草枯無藥可醫,但我還是祈禱會出現奇蹟。如果奇蹟發生的話,我願你,在你接下來的日子裡隨心所欲,可以做自己。如果奇蹟沒發生,如果還有下輩子的話,請找個靠譜的父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