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丑,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自從人類學會冶煉青銅以來,在禮樂文明上可謂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青銅禮器,大部分都為天子之器,尤其是以鼎和斧鉞為重中之重。但是有一件銅器,卻能從天子掃庶民都能有使用的權利。那就是鏡子。今天《聽寡人說》的特邀嘉賓是:宋太祖,趙匡胤。他有一個癖好,就是喜歡照鏡子。唐太宗喜歡照鏡子,那是因為想和魏徵說說明白,他想做一個好皇帝,也不想史書胡亂編排自己。但是宋太祖就很有趣,他是真的喜歡照鏡子,尤其是在當上皇帝之後。這個愛好更明顯了。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宋太祖即位的原由其實和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差不離多少,但是優就優越在,他的上司北周,沒有後代了。一代超級將領,像楊堅只能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廢了少帝宇文闡。但是趙匡胤卻是在兄弟們的推脫下,遇到了十分尷尬的場景。大概是下面這麼個情況。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別人當皇帝是繼承來的也要爾虞我詐,篡位來的也是腥風血雨。這哥們就是,揭竿而起雲集響應,老子要當皇帝啦。有點像東漢前期的更始帝即位,但是人家也是打敗了競爭對手漢光武帝的哥哥劉演的呀。雖然具體情況肯定不是這麼簡單。但是比起太多的開國一帝來說,趙匡胤的路走得有些過分簡單了。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迅速復北平南。但是草根出身的他始終對自己當上皇帝這件事有著暴發戶一樣的不切實際感。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趙匡胤與其說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如說它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他雖然和秦始皇並稱為“行動上的仁義”(因為開國皇帝就他兩沒殺有功之臣),但是不比秦始皇家裡積攢了6代的治國經驗。老趙同志更喜歡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親近之人。於是在宋朝,皇帝自稱為“朕”的幾率也不是很大。稱呼皇帝叫“官人”,其實那時候在小家庭裡,妻子稱呼丈夫也叫“官人”。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正是因為自己的親民,但是朝廷禮制又常常提醒著他是一位至高無上,太上忘情的皇帝。所以老趙就妹妹照鏡子,說自己“不似人君”。也就是說,他自己覺得自己不太像個皇帝,不像他侍奉的柴氏一樣有君王氣度。甚至不似他的弟弟趙光義一樣有儒雅之風。半生戎馬下來,一言一行都是武將的風範。但是又因為受後周兩位當世能君的影響,他在主持國政上也沒有捉襟見肘。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在政治經濟以及民生上,宋太祖可以說是整個宋朝商品經濟和小農經濟繁榮的奠基人,可以說中國古代在宋朝達到了經濟發展的革命式變化都要有賴於趙匡胤。老趙同志在治理黃河的問題上不用堵也不用疏,他用的方法是種樹!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的做法在那個時候已經在宋太祖的手裡普及了。在河運上,雖然修河的是隋煬帝,當時讓京杭運河發揮溝通南北繁榮經濟的作用的,老趙同志要記頭功。他改革科舉,中國歷史上的“陽光科考”,防止作弊的運動就是由趙匡胤提出來的。至於在政治上的成就,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官制的變化,太繁多,我就不再贅述了。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總之正是這樣一個時刻反省自己“不似人君,不像皇帝”的皇帝。對待母親,寧願答應將皇位傳給弟弟的要求,對待妻子敢為她金戈鐵馬,踏平天下,對待下屬從不做鳥盡弓藏的腌臢事,對待天下百姓,他以仁心居上。一代明君的稱號,吧整個舞文弄墨的宋朝皇帝加起來都拿不到,但是宋太祖當之無愧。但如果要哀嘆後代子孫不肖祖先,那大可不必。因為宋太祖之後的皇帝,沒有一個是他的子孫後代。

當上皇帝之後天天照鏡子,覺得自己實在是醜,這舉動成就千古明君

趙匡胤不是不孕不育,他有自己的子嗣。但是在史書記載上,因為一個金匱預盟(就是他媽媽死前說讓他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匡胤的皇位最終兄終弟及,50歲駕崩之後皇位上坐著的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而且由於世系的關係,這兩支皇室後代處的也不好。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受打壓也是事實。

謝謝閱讀,評論區等您來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