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話的音量,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的修養!

一個環境裡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有兩件事,一是氣味,二便是噪音。

蔡康永曾說:“講話時最好自覺的降低音量 ,不光是因為太大聲會吵到別人, 而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會讓別人很難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你說話的音量,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的修養!

有人總結道:自古貴人聲音低!所以別讓你的音量直接暴露了你的修養。

保羅福賽爾曾在《格調》中說:“藍先生夫婦常衝著對方大喊大叫,聲音穿過所有的房間,而白先生一家總是控制著自己的音量,有時聲音小到互相聽不見”。

這裡的藍先生和白先生喻指藍領和白領,他用音量來剖析階層的差異性。

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曾坦言,他住在清華教授的宿舍裡時,幾年聽不到人和人之間高聲說話或夫妻吵架的聲音,而搬進了民房公寓後的他震驚地發現,每天都能聽到有人家在大聲說話和歇斯底里般的爭吵。

你說話的音量,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的修養!

教育程度越高,越是注重文明的人,越在意說話時的聲調。

因為很多時候音量是和情緒成正比的,當音量逐漸拔高,多數都在發生什麼讓人不快的事情。

所以音量也是那、禮儀的一部分,而禮儀的目的是讓周圍的人感到舒服,全情以禮待人,壓低聲音說話,便是貴氣之人的行為底線。

正如梁實秋所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的自我修行。

所以你的音量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你的修養了!

文章及圖片整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