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第一監獄

遠東第一監獄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坐落於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原是外國殖民主義侵略中國,侵犯中國司法主權的產物。這座監獄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由英國駐新加坡工程處設計中標,當年年底動工興建,啟用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5月。2013年,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這個監獄將被關閉 。提籃橋監獄是由10餘幢樓房組成的建築群,始建於1901年,啟用於1903年5月,後經陸續擴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規模,並使用至今。由於建築精良,規模宏大,提籃橋監獄曾號稱“遠東第一監獄”。

歷史沿革

提籃橋監獄在1943年交還租界以前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華德路監獄,長期由英國管理,俗稱“外國牢監”、“西牢”。

1903年5月18日,第一幢監樓竣工啟用。以後陸續增建,至1935年形成佔地60畝、樓房10餘幢的規模,四周有5米高的圍牆。

提籃橋監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曾關押過許多著名人物。1945年至1948年間,這裡是關押、審判和處決日本戰犯的場所,曾有上百名日本戰犯關押於此,至少有13名日本戰犯處決於獄內。

提籃橋監獄將其中一幢樓房改建成上海監獄陳列館。其中還特別展示了一個保存完好的室內絞刑架設施,下方有活動地板,屍體可以直接落入一樓的停屍房。

提籃橋監獄作為一處精美的近代建築群,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建築保護單位”。目前(截至2013年)部分建築為上海市監獄管理局所在地。

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7月8日,位於上海鬧市區的提籃橋監獄,因佔據了寶貴的土地。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這個監獄將被關閉。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韓生呼籲提籃橋項目開發商按照保護倫敦塔和巴黎巴士底獄的方式來保護提籃橋監獄,他說:“我們應該想想我們失去了多少有關這座城市的獨特記憶,要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生。沒有靈魂的城市就是座死城。”

身為提籃橋監獄改造規劃小組成員的上海同濟大學學者阮儀三說:“我們會保留值得保留的部分,但城市改造和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當地居民對關閉監獄並可能將他們居住的社區改造為停車場表示歡迎。66歲的嚴印根(音)說:“我們是真的想搬遷——這是我們窮人過上更好生活的唯一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