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全市公共運輸骨幹的「腰杆兒」,288公里地鐵爲武漢大發展提速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關注武漢地鐵

更多信息一手獲取

今年10月1日上午9時10分,拖著行李箱的市民王女士臉上掛滿笑容從7號線瑞安街站進站,此番她準備前往武昌火車站換乘4號線去武漢火車站。“以前過節到武漢火車站乘高鐵回老家,最少要提前2個多小時出門,就是怕堵車。”王女士介紹說,7號線開通後,只提前1小時出發即可,40分鐘以內就能到武漢火車站。

今年國慶節,隨著地鐵7號線和11號線東段一期開通,武漢已擁有1、2、3、4、6、7、8、11號線東段一期、機場線和陽邏線共10條地鐵線路,運營里程達到288公里,共有車站199座。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陳漢濤 攝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按照武漢地鐵目前的發展速度,武漢將用不到20年的時間,走過倫敦140年曆程(目前倫敦地鐵運營里程約410公里),這將開創一個世界公共交通建設和發展的奇蹟。

從無到有、從線到網,武漢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創造的“武漢地鐵奇蹟”,其地鐵模式、地鐵速度、地鐵質量、地鐵文化、地鐵精神都是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精神的生動寫照,都是復興大武漢時代浪潮的一個縮影。

城市規劃先行 地鐵覆蓋全市各地

武漢,兩江交匯,河湖眾多。僅僅依靠公交車出行,不僅耗時久,而且速度慢,容易受地面交通狀況影響,市民對建設地鐵呼聲很高。

然而,武漢相對於國內外其他城市,地質條件顯得特別複雜,也被形容為“地質博物館”:軟的、硬的、稀的、稠的什麼都有,山體、溶洞、湖區、大江、大河一個不少。地下施工難度大,風險高。大武漢地下情況之複雜,曾被專家認定為“不適宜修地鐵的城市”。

為了城市的未來發展,為了解決市民的過江和出行需求,武漢下定了修建軌道交通的決心,並矢志不渝地推動地鐵建設向前發展。

2001年,我市啟動了軌道交通的規劃。2004年,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投入運營。2011年1月,《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0-2017年)》正式得到了國家的批覆,同意武漢在8年內建設8條(段)軌道交通線路,共142.6公里,新增車站數112座。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2012年,隨著2號線投入運營,武漢的地鐵時代正式到來。隨後,武漢地鐵規劃和建設大提速。國家相繼批覆了多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為武漢地鐵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按照國家批覆的武漢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至2021年,武漢市還將陸續建成地鐵紙坊線、2號線南延線、蔡甸線、5號線、8號線二期、11號線東段(光谷火車站—武昌火車站)等軌道交通項目,建成總長達40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路,基本形成“主城聯網、新城通線”的軌道交通網絡系統。

地鐵不斷延伸 新城區居民受益

2012年12月底,隨著2號線按時開通,武漢正式迎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地鐵時代。此後的每一年裡,武漢都在開通新的地鐵線路,給這個城市的公共交通不斷帶來喜悅和驚喜——

2013年12月底,4號線一期工程通車,武漢全市三大火車站首次被地鐵連通;2014年12月底,4號線二期工程通車,漢陽地區首次迎來地鐵;2015年12月底,3號線一期工程通車,武漢地鐵實現了成環的目標;2016年12月底,武漢迎來了史上首次一年開通兩條新線的歷史時刻,機場線和6號線的開通不僅讓坐飛機出門再也不用趕了,而且全市各個交通樞紐均開通了地鐵;2017年12月底,武漢再創奇蹟,一次性開通8號線、陽邏線和徑河線3條線路,書寫新的歷史;2018年,在已開通7號線和11號線東段一期的情況下,武漢還將在年底開通紙坊線。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徐振 攝

地鐵線網越開越密,越來越多的市民得到了實惠。家住黃陂區前川街的劉建力的工作單位在1號線利濟北路站附近,每天早上的通勤工具是K3公交和1號線。K3公交是和1號線無縫對接的黃陂公交線路,黃陂居民親熱地稱它為“快3”。僅需半個小時,就能把黃陂前川居民送至漢口北地鐵站,大家再從這裡坐上1號線,就可直奔目的地。

劉建力算了一筆賬:從時間上來說,他早上6時40分登上K3,7時10分就能到達漢口北站。7時15分,他就能坐上1號線,約45分鐘後到達利濟北路站,8時05分走進公司大門。“因為在起點站乘車,1號線上肯定有座位,舒舒服服坐到公司。”劉建力說,這樣的通勤方式花費也不多,K3公交費3.3元,地鐵刷卡3.6元,一天往返不超過15元,“如果開車,這15元,連停車費都不夠”。

參與城市重大時刻 地鐵骨幹作用凸顯

軌道交通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的重大工程,作為現代化、大運量、高效率客運方式,首要功能在引領公共交通。武漢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幹,在多次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凸顯了公共交通骨幹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6年夏季,一場十多年未見的洪澇災害襲擊武漢,周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市民出行受到嚴重影響。當時的武漢地鐵雖然僅有1、2、3、4號線,但在持續性強降雨來臨之時,武漢地鐵並未停擺,仍在堅持運行。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根據2016年7月6日的統計數據,在搶排中,武漢地鐵1542臺泵組、90臺可移動抽水泵馬力全開,全線鋪設防滑地毯1620米,壘裝防汛沙袋9900餘個,沙包7000個,吸水膨脹袋6300個,用掉黃沙328立方米,全天運送乘客近80萬人次。而從強降雨發生的6月30日至7月5日,武漢地鐵累計開行列車10118列,列車正點率99.98%,運送乘客1083.2萬乘次,最大程度保障了市民出行需求。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2018年1月下旬,冰雪肆虐,武漢三鎮道路被積雪覆蓋,多處結冰打滑,街頭車輛明顯減少,地面車輛進入“龜速”模式,部分公交線路甚至停開,一些出租車停運,所幸地鐵仍舊“堅挺”,正常運營。大量市民選擇乘坐地鐵,高峰時刻,1號線、2號線、4號線幾乎趟趟爆滿。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郭皓明 攝

關鍵時刻,盡顯擔當。2018年1月27日,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決定:全線網延時30分鐘收班。當日客流突破347萬乘次大關,創造了當時最高地鐵客流。

雪是冷的,心是熱的。武漢地鐵人在風雪嚴寒中堅守,讓寒冷的城市暖流湧動。

來源 長江日報 武漢地鐵運營

▼ ▼ ▼

還想知道哪些線路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