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什麼是“五陰世間/五蘊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一、佛學辭典釋義總結

【五陰世間】:為三世間之一。又作五蘊世間、五眾世間。“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五蘊和合構成眾生的身心。以“五蘊”障覆眾生真性故,又名“五陰”(色即有質礙之生滅依正報,受即領納諸塵,想即思想,行即造作,識即了別。以此五者,陰覆真性,皆名為陰)。“世”為可對治、無常、能毀壞義,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義;“間”為“間畔”、“各有差別”、“其中”義;墮於“世”中之事物,有“生、住、異、滅”諸現象,軌持其性,各各差別,謂之“世間”。

五陰所成之身心、國土等依正報,皆各各依因緣具則和合生,依因緣失則分散滅,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之無常法,故名“五陰世間”。五陰之法,有十界有漏、無漏等之差別。《摩訶止觀》卷五上載,十法界雖通稱為陰入界,然其一一之法界實則各有不同,如:三途為有漏之惡陰界入,三善為有漏之善陰界入,二乘為無漏之陰界入,菩薩為亦有漏亦無漏之陰界入,佛為非有漏非無漏之陰界入;即以十種之陰界各自不同之故,稱為五陰世間。此乃天台智顗大師根據《大智度論》所立之說法。(詳情參閱:本頭條號前述之“色\色蘊”、“受\受蘊”、“想\想蘊”、“行\行蘊”、“識\識蘊”、“世”、“界”、“世界”、“世間”)


什麼是“五陰世間/五蘊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二、佛學辭典釋義分列

FROM:《佛學大詞典》

【五陰世間】:五陰之世間。為三世間之一。又作五蘊世間、五眾世間。即色、受、想、行、識等五陰之法,有十界有漏、無漏等之差別。《摩訶止觀》卷五上載,十法界雖通稱為陰入界,然其一一之法界實則各有不同,如:三途為有漏之惡陰界入,三善為有漏之善陰界入,二乘為無漏之陰界入,菩薩為亦有漏亦無漏之陰界入,佛為非有漏非無漏之陰界入;即以十種之陰界各自不同之故,稱為五陰世間。此乃天台智顗大師根據《大智度論》所立之說法。[《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大般涅槃經疏》卷十八、《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

什麼是“五陰世間/五蘊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五蘊世間】:(術語)三世間之一。舊譯曰五陰世間,五眾世間。十界五蘊各各差別之謂也。

什麼是“五陰世間/五蘊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五陰世間】:(亦名五眾世間。)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也。十界五陰各各差別,故名五陰世間。(色即質礙之色,受即領納諸塵,想即思想,行即造作,識即分別善惡。以此五者,陰覆真性,皆名為陰。)

什麼是“五陰世間/五蘊世間”?——佛教術語佛學辭典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