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清代王文治書法欣賞《自書詩稿》,乾隆50年(1790年)王文治60歲是所書。行楷書圖片24張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號夢樓。江蘇鎮江人。他的書法根於二王而以穩健出之,字體端正,行筆流暢。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的風神,集中表現在一個“秀”字上。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的“秀”,第一感覺就是從他那疏朗的章法中透露出來的。其書法,無論行書還是楷書,無論大字還是小字,在章法佈局上都善於用寬舒的行距、筆直的行氣,製造一種簡約的、有序的、寧靜的、內斂的美,給人一種清新拔俗的感覺。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氏書法的結構形態,變化十分豐富。他的行書,胎息“二王”,又曾習李(邕)、米(芾)、董(其昌),但不是具體哪一家的影子:從容瀟灑,得之於“二王”;欹正相生,來源於李邕;爽利跳宕,借鑑於米芾;簡捷率意,取法於香光。王氏善於取長補短,把這幾家風格有機地熔為一爐,寓奇崛於尋常,出之以平和自然,不故作驚人之姿,這也是其書“秀”的又一個原因。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書法的秀與拙,與用筆的露與藏有很大關係。歷來論書重藏鋒,以其可以內斂鋒芒,積蓄元氣;若露鋒的比例過大,則易筆意淺薄,流入輕佻一路。王文治行草敢於露鋒,其露鋒來源於《蘭亭序》。歷來取法《蘭亭序》的書作,許多被指責為“姿媚之書”,就連王羲之本人也被韓愈批評是“羲之俗書趁姿媚”,難怪有人說王文治書法為“女郎書”了。但“姿媚之書”也好,“女郎書”也好,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優點正是“秀”。平心而論,王氏用筆雖露鋒較多,但露而不浮、不薄,這是因為他善於在行筆中減慢速度,內斂鋒毫。故而,王氏筆下的露鋒,既外耀了精神,又蓄住了氣勢,豐富了作品的審美內涵。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最後,王氏書法的“秀”,還與他大膽借鑑董其昌的淡墨手法有很大關係。所不同的是,董氏書法追求“潤含春雨,乾裂秋風”的效果,而王氏則嚮往“神寓約略濃淡之際,韻生紙墨相發之間”的意境。不可否認,王氏能開闢秀韻天成的書風之新境界,並以“秀”色光耀書法史,其淡墨的運用功不可沒。但同時也應看到,董、王的某些淡墨書作,不可避免地給人以“神寒氣儉”(康有為語)的羸弱之感。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王文治書法欣賞《古五言詩冊頁附釋文》風神獨出 秀韻天成

釋文:

  • 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
  • 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 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
  • 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 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
  • 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 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
  • 悠悠百世後,英名擅八區
  •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 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
  •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
  •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
  •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 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
  • 買臣困樵採,伉儷不安宅。
  • 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
  •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寥廓。
  • 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 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
  • 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
  • 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斗儲。
  •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 俛仰生榮華,咄嗟復凋枯。
  •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
  • 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
  •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 高蹈風塵下。長揖謝夷齊。
  • 青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
  • 雲生樑棟間。風出窗戶裡。
  • 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
  • 翹跡企潁陽。臨河思洗耳。
  • 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
  • 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
  • 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
  • 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
  • 綠蘿結高林。蒙籠蓋一山。
  • 中有冥寂士。靜嘯撫清弦。
  • 放情凌霄外。嚼蘂挹飛泉。
  • 赤松臨上游。駕鴻乘紫煙。
  •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 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
  • 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
  • 時變感人思。已秋復願夏。
  • 淮海變微禽。吾生獨不化。
  • 雖欲騰丹溪。雲螭非我駕。
  • 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
  • 臨川哀年邁。撫心獨悲吒。
  • 逸翮思拂霄。迅足羨遠遊。
  • 清源無增瀾。安得運吞舟。
  • 珪璋雖特達。明月難闇投。
  • 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
  • 悲來惻丹心。零淚緣纓流。
  • 雜縣寓魯門。風暖將為災。
  • 吞舟湧海底。高浪駕蓬萊。
  • 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
  • 陵陽挹丹溜。容成揮玉杯。
  • 姮娥揚妙音。洪崖頷其頤。
  • 升降隨長煙。飄颻戲九垓。
  • 奇齢邁五龍。千歲方嬰孩。
  • 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
  • 晦朔如循環。月盈已復魄。
  • 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
  • 寒露拂陵苕。女蘿辭松柏。
  • 蕣榮不終朝。蜉蝣豈見夕。
  • 圓丘有奇章。鐘山出靈液。
  • 王孫列八珍。安期煉五石。
  • 長揖當途人。去來山林客。
  • 晨策尋絕壁。夕息在山棲。
  • 疏峰抗高館。對嶺臨回溪。
  • 長林羅戶穴。積石擁階基。
  • 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
  • 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
  • 活活夕流駛。噭噭夜猿啼。
  • 沉冥豈別理。守道自不攜。
  • 心契九秋{韓韋=餘}。目翫三春荑。
  • 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