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頭」襲擊滙豐控股,橋水基金沽空10億美元帶頭衝鋒?

截至10月24日,匯豐控股沽空比例連續5天超過50%,這似乎意味著空頭正在狙擊匯豐控股。而根據彭博數據顯示,橋水基金3月份曾累計沽空1億股匯豐控股,若此次橋水基金帶頭沽空,恐對匯豐控股股價不利。

“大空頭”襲擊匯豐控股,橋水基金沽空10億美元帶頭衝鋒?

有趣的是,9月份、10月份,港股通資金持續買入匯豐控股。考慮到,此前通過港股通買入該股的資金,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平安。或許,中國平安便是匯豐控股最大的多頭。


10月24 日,匯豐控股沽空比例連續5天超過50%,較年內平均水平高出30個百分點。匯豐控股為港股第一大權重股,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市場走勢,“空軍”狙擊匯豐控股,似乎並不是一個很好的信號。

而匯豐控股最大沽空倉位,便是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彭博數據顯示,2018年3月23日,橋水基金曾申報在倫敦交易所累計沽空1億股匯豐控股,相當於該股流通市值的0.5%,當時市值約合9.42億美元。若該基金領頭之下,其他對沖基金跟進沽空,恐不利於匯豐控股後續股價走勢。

目前,匯豐控股在恆生指數成分股中的權重是10%,可以說,買入或者沽空匯豐控股,便可以撬動恆生指數。而匯豐控股股價持續疲軟,也不利恆生指數走勢。

不過,橋水基金規模龐大,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600億美元,沽空近10億美元匯豐控股股票,也有可能是對沖策略,即一邊做多,一邊做空來獲取阿爾法收益。當然,橋水以做風險平價聞名,沽空匯豐來源於對沖阿爾法策略,稍稍令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兵臨城下”,空頭襲擊匯豐

10月25日,匯豐控股收報61.20港元,下跌0.65%,收盤股價再創一年以來新低。由於10月29日,匯豐控股將公佈業績,屆時管理層對於未來收入增長趨勢、息差表現,以及新興市場業務資產質量的展望將成為關注的角度。此時空頭雲集,可能豪賭匯豐控股業績表現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10月18日、10月19日、10月22日、10月23日和10月24日,匯豐控股沽空股數分別為1383.56萬股、2690.24萬股、1594.00萬股、2307.32萬股和1777.32萬股,沽空佔成交金額比例分別達51.66%、57.37%、60.70%、54.57%和50.31%,連續5個交易突破50%,10月22日沽空佔成交金額比例甚至高達60.70%。

10月25日,空方力量有所削弱,當日沽空股數下降至673.24萬股,沽空佔成交金額比例也降至39.81%。


“大空頭”襲擊匯豐控股,橋水基金沽空10億美元帶頭衝鋒?


2017年港股牛冠全球,重倉港股的投資者也大獲其利。不過2018年受到國內經濟下行以及貿易爭端影響,港股走勢一片慘淡。匯豐控股雖然是全球化佈局,主要業務仍集中在香港,據悉,該公司超過6成利潤來自香港。因此,匯豐控股今年股價也是一路下行。

匯豐控股一路暴跌,橋水基金卻獲利頗豐。3月22日,匯豐控股收報73.84港元,照此計算橋水基金沽空股票數價值73.84億港元(約合9.42億美元)。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橋水基金平倉記錄。而截至10月25日,匯豐控股收報61.20港元。這相當於,不考慮利息成本的基礎上,橋水基金通過沽空匯豐控股,已經浮盈達12.64億港元了。橋水基金沽空匯豐控股獲利頗豐,這導致市場憂慮其他基金公司也跟風沽空,從而拖累匯豐控股股價。

匯豐控股是香港三大具有港幣發行權的商業銀行之一(其餘兩家分別為中國銀行和渣打銀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因此,做空匯豐控股也被很多人認為是做空香港。

比如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港府救市資金就曾與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在匯豐控股、長江實業、香港電訊等多隻股票上來回拉鋸。

值得注意的是,橋水基金近日剛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備案第一隻私募基金,其國內私募業務正式揚帆起航。基於國內做空機制並不完善,橋水基金似乎很難進行風險平價策略或利用可做空資產部署對沖阿爾法策略。

不過,該對沖基金沽空匯豐控股,或許並不是為了做空獲利,可能是為了對沖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風險。目前,橋水基金正在積極籌備進入中國,希望在國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背景下,開發中國業務。據業內人士透露,橋水基金希望未來中國基金規模達到千億級別。

近日,橋水基金聯合首席投資官Bob Prince在加拿大的一個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目前美國和歐洲的經濟週期已經接近尾聲,建議投資者應該考慮“放眼亞洲”。

他表示,一年以後,亞洲新興市場的經濟的增幅可以超過墨西哥經濟體量,五年以後,亞洲新興市場的經濟增幅可以達到日本的經濟體量,而十年以後,亞洲新興市場的經濟增幅會達到歐洲的經濟體量。

橋水VS平安?

從上文可以看出,橋水基金是匯豐控股最大的多頭。有趣的是,匯豐控股最大的多頭,很可能便是國內最大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

2017年12月6日晚間,中國平安公告稱,其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向香港聯交所申報,平安資管通過港股通渠道累計買入匯豐控股10.18億股,持股比例為5.01%,成為匯豐控股重要的投資者之一。

彼時,貝萊德集團為匯豐控股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6.8%,而摩根大通也持有匯豐控股4.8%的股份。平安資管舉牌後,便超越了摩根大通成為匯豐控股第二大股東。

此後,中國平安繼續買入匯豐控股。截至2018年2月9日,中國平安披露了在匯豐控股中的持倉,共持有約12.5億股,佔匯豐控股總股本的6.17%。根據港股通數據顯示,港股通持股約為13億股,也就是說,港股通持股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平安。

根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18年2月份期間,多個交易日港股通(滬)淨買入匯豐控股金額都超過10億港元。不過,2月份之後,港股通成交榜卻很少見到匯豐控股身影。

等到9月份之後,匯豐控股再度密集上榜港股通成交榜。自9月3日至10月25日,匯豐控股登上港股通成交榜超過20次,且每次排名幾乎都是前三。不完全統計,期間港股通共計買入超過85億港元匯豐控股股票。


“大空頭”襲擊匯豐控股,橋水基金沽空10億美元帶頭衝鋒?


從上文可知,2月份通過港股通大肆買進匯豐控股股票的,便是中國平安。或許,此次中國平安又通過港股通加倉。若非中國平安,恐怕也很少有機構能夠籌集超過85億港元資金。

可以看出,一邊是以橋水基金為首的空頭沽空匯豐控股,一邊是以中國平安為首的港股通資金持續買入。或許,多空雙方持續交火值得關注。

也有可能,橋水基金和中國平安看似是站在對立面,卻各有各的想法,沒有交鋒的打算。即橋水基金是為了對沖風險,中國平安志在牟取匯豐控股第一大股東地位。

假設9月、10月通過港股通買入匯豐控股的都是中國平安,以66.46港元港股通平均持倉成本計算,買入股票約合匯豐控股總股本的0.63%。而中國平安此前持股比例為6.17%,若假設成立,中國平安總持股將達到6.8%,逼近第一大股東貝萊德集團。

另一方面,或許是受到了中國平安的壓力,目前貝萊德集團在匯豐控股的持股比例已升至7.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