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一頓膳食一百二十道菜,吃不完的菜都去哪裡了?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社會地位最高的不用多說,自然是皇帝。既然地位尊崇,生活細節上自然是無比豪奢,在吃飯方面展現得尤為明顯。滿清入關之後,在吃飯一事上的講究可以說達到了窮奢極欲的地步。

溥儀一頓膳食一百二十道菜,吃不完的菜都去哪裡了?

清朝皇帝吃飯叫做用膳,由專門的御膳房來打理皇帝的飲食。一般來說,清朝的皇帝一天都是兩頓飯,早上開完朝會之後吃一頓,下午課業結束時再吃一頓。別看他們還不如我們今天一日三餐,估計你是想象不到他們那兩頓是咋吃呢!

根據《清史稿》記載溥儀每次用膳都有一百二十道菜,而且這不是他的特權,自康熙起便是如此了。這一百二十道菜還不包括飯後的甜點、水果等等。據統計連不是皇帝的慈禧太后每頓飯也是一百道菜起步。

溥儀一頓膳食一百二十道菜,吃不完的菜都去哪裡了?

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每頓膳食之中肉中就有不止百斤,每頓飯單說擺一擺就要好大一會兒功夫,至少要七張桌子才能放得下。

而且皇家飲食很有講究這個朋友們都知道,最具特色的就是一道菜不能夾取三次。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菜上來以後,靠皇帝一個人是不可能吃完的,即便偶爾有一同用膳的妃子等人,也不可能吃完這一百多道菜。那麼問題來了,吃不完的菜都去哪裡了呢?

溥儀一頓膳食一百二十道菜,吃不完的菜都去哪裡了?

最多的是將剩餘飯菜回收,然後倒賣出宮。因為是皇帝吃過的,在民間也有著一定的市場。甚至由此還造就出了一項新興產業,有近萬人靠著倒賣剩飯剩菜的方式養家餬口。吃的人也高興,賣的人也樂呵。

除了倒賣之外就是賞賜給他人,不過這屬於少數情況。大臣、妃子還有皇子都有機會得到皇帝賞賜的剩飯剩菜,這些得到賞賜的臣子、妃子還不能坐下吃,只能圍著桌子站著夾幾筷子。最重要的是必須是戲精!就是在你吃的時候不管喜不喜歡,都得流露出極度滿足的表情。不然就是對帝王的不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