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山東王:韓復榘

他在軍閥割據混戰的年代裡登上歷史舞臺,本來是直係軍閥馮玉祥麾下的大將,結果在後來的國民黨和軍閥之間的中原大戰中臨陣倒戈。在山東地區為蔣介石鞏固了前線陣地,本人便紮根山東,由此執掌山東近十年。

在韓復榘執掌山東時曾立志發展山東,但是抗戰爆發以後因為多方面因素使得他不戰而退,後被蔣處罰,遭到戴笠暗殺。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湖南王:何鍵

早年他曾是湘軍的主要將領,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也屬於叛變型。一心只想追逐功名,投靠蔣之後大力反共,後來還為汪偽政權賣命,向日寇洩密,被時人唾棄。後隨國民黨退至臺灣,於1956年在臺北離世。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湖北王:何成浚

他是最早在湖北參與變法的一批人,早年追隨在黃興身邊,人送外號小孟嘗。黃興逝世後又跟隨孫中山和蔣,一直活躍在湖北一線,任湖北省省長。抗戰爆發,濟南事變後奉蔣之命同日寇談判,但是堅決不在不平等條約上簽字,誓要一站到底。最後在1961年在臺灣病逝。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雲南王:龍雲

本來跟隨在滇系軍閥的首領唐繼堯的副將,後來發動兵變逼唐下臺自己親掌雲南大權,主政雲南達十八年。在這十餘年中大力發展雲南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可以說他對雲南及東南亞都有一定影響,故而被人稱作雲南王。

抗戰爆發後大力支持全國抗戰,並在國防會議上鏗鏘有力地發言:滇省軍隊已全部整理就緒,隨時都可為國家效命!此人為堅決抗戰的代表,不惜犧牲一切貢獻國家,力求在國家危亡之際盡一份力。

新中國成立後他離開雲南,將大權交由我黨,後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貴州王:王家烈

貴州自民國起便軍閥混亂,機緣巧合下王家烈任貴州省主席。從眾人中脫穎而出的王家烈培養了諸多親信,實力愈發壯大。不過他雖然統領貴州多年,但是一直有內部矛盾的產生。最終也由內部矛盾起再加上紅軍長征,在貴州一帶蔣借“剿共”之說強行收攏貴州軍權。

失去大權的王家烈漸漸退居二線,不再活躍於歷史舞臺。新中國成立後被我黨感染,後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並售賣自己曾經的私宅以求能彌補曾經對勞動人民所犯的過錯。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四川王:劉湘

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後來任川軍總司令和四川省政府主席。執掌四川省十餘年,一直為四川省的發展做貢獻。而此人最為著名的就是熱血與愛國!

劉湘絕對是一名當之無愧的愛國將領,他的熱血也感染了身邊很多人。一直奮戰在抗日第一線,帶病上陣結果吐血身亡,死前留下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川軍也沒讓他失望,抗戰期間一直同日寇作戰,軍心不改。抗日戰爭中傷亡最多的軍隊便是川軍。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南天王:陳濟棠

陳濟棠是粵系軍閥的主要代表人物,民國初年便於廣東發跡,一路升遷,一直是國民軍在廣東的代言人。他在軍事、政治領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也使得他在全國都握有極大話語權,當時廣州政府甚至能跟南京政府分庭抗禮。後掌握廣東陸海空三軍後被人稱為了“南天王”。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青海王:馬步芳

馬步芳又被稱作“西北王”,是西北地區的主要軍閥。他為人十分奸險狡詐,對上不忠對下不義,但是在打點關係上工於心計。雖然沒有什麼朋友兄弟,但是在政治上掌控力極強,將“集權”二字完美運用於自己的軍隊上。

他的起家主要還是靠著最初的西北諸馬打下的戰果,一直以來在青海地區就有權利“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封建繼承方式,這才使得這樣一個奸詐小人最終掌權青海多年。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寧夏王:馬鴻逵

他和青海王馬步芳同出一轍,都是由先人餘蔭在得以發跡。也是多次易主,最終選擇了追隨蔣之身旁。曾任寧夏省主席十七年之久,可以說在寧夏一手遮天,故而被稱為“寧夏王”。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新疆王:盛世才

前期在蔣的手下做事,但是後來二人由於意見分歧導致盛世才被“發配”新疆。結果他在新疆混的風生水起,控制新疆的軍事、政治十餘年。即便他當時沒有什麼公職,但是在當地人眼中他的權勢要絕對大於那時的新疆省主席。

民國時期稱雄一方的十大“地方王”,不同的選擇造就不同的結局!

本篇中沒有寫到東北王張作霖和山西王閻錫山。因為在小編眼中,這些在民國時期稱雄一時的地方王雖然在當地可做“土皇帝”,但是和這兩位比起來還是想去甚遠。之後小編會單獨作張作霖和閻錫山的事蹟,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