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強烈推薦閱讀,必有收穫)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強烈推薦閱讀,必有收穫)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強烈推薦閱讀,必有收穫)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

6月17日傍晚,暴雨初歇,空氣清新,天色微暗,行人匆匆。

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後終於可以回家,我的心情頗為輕鬆。為了避免紅綠燈的阻撓,我把車開進輔道。車速控制在三十邁左右,我很愜意地享受這雨後帶來的舒適。

突然從路邊竄出一團黑影,我趕忙剎車。昏暗的燈光下,一個矮瘦的身影從我急停的車頭擦肩而過。車子沒有任何被觸碰的跡象,我驟然緊張的心頓時釋然。

再看看那個黑影,他似乎沒有察覺自己剛才與死神幾乎輕吻了。他垂著頭,我看不清他的眼睛,他長長的頭髮很凌亂地貼在耳朵、後腦、前額。

“又是一個網絡遊魂。”我暗暗嘆息道。準備上車離去,我卻發現正打算慢慢邁過馬路的“網絡遊魂”似曾相識,一個名字竟然從我的口蹦出來:“楊建!”

我的聲音不大,卻讓“網絡遊魂”停下了腳步。他似乎很長時間沒聽到有人呼叫他的名字了,他停住了腳步,回頭向我望過來。

他確實就是楊建!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

“老師……”楊建向我打招呼的聲量也很低,我從中聽出了他的猶豫和驚訝。看他沒有馬上走的意思,我把車駛到他身旁。

“楊建,你去哪呢?好久沒見你了。近來好嗎?”我沒理會他對我的打量,先詢問他。

“沒……沒去哪裡。到處……到處逛逛。”他故作輕鬆鎮定的語氣沒有掩蓋住他內心的慌張。是啊,他畢竟才十五歲,即便學會了撒謊,謊言的成色明顯沒有成年人的高。

“又到網吧上網了吧?”我低聲問道。逃學到網吧上網,是楊建在學校“賴以成名”的陋習,也是導致他輟學的最主要原因。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強烈推薦閱讀,必有收穫)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

楊建瞟一瞟身後的網吧,知道無法抵賴,他囁囁嚅嚅地說道:

“不去網吧,我還能去哪裡?”

他的回答輕鬆略帶無奈。入我耳,卻不啻一記狠狠的耳光!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除了泡網吧,已無處可去,這讓身為教師的我情何以堪!

雖然導致楊建從一個健康向上的孩子蛻變成今日墮落茫然的社會少年的責任不在我,可我畢竟曾是他的老師。我曾有許多機會勸他“懸崖勒馬”。但一週只上他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後,我還有多少時間與他面對?

楊建與我同住一個小區,我認識他的父母,所以楊建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我就認識他。那時,他還是一個靦腆害羞,見了生人就往後躲的小男孩。

上了初中之後,他的性格突然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變得膽大包天、叛逆,常夜不歸宿。他的父母經常到網吧找到他。

楊建的“屢教不改”終於令家長灰心喪氣,也令班主任洩氣,他的父母為他向學校“遞交”了“自願退學申請書”後,楊建輟學了。

楊建從老師同學的視野中消失了,他的離去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班裡的總體成績、紀律也改觀不大。可是,我在那個班的音樂課堂,少了一雙專注的眼睛!

楊建很喜歡唱歌,不過,他的聲帶發音有些問題,在高音部位總有破音。他似乎也清楚自己的先天不足,每次唱歌,他都刻意地繞開高音或者憋氣突破高音。所以,他唱歌很惹同學發笑。難能可貴的是,面對同學的嘲笑,他仍然唱得很認真。

他想加入學校的音樂第二課堂,我答應了,但班主任不同意,原因很簡單,楊建“先天不足,品行不好。”我不便因為學生的此等小事與同事產生矛盾。我只能安慰楊建說:你不妨學學樂器的演奏。

楊建似乎接受了我的意見,但上課的態度明顯沒有以往那麼好。我沒太在意。

突然有一天,楊建的班主任邀請我跟她一起到楊建家家訪。我陪她去了。原來楊建欠交作業、頂撞老師、逃學…班主任的列舉讓家長暴怒,當著我們的面,楊建的父親颳了楊建幾巴掌,我當時本想起身阻攔的,可是考慮到我不是“主角”,他的班主任並沒有阻攔,我一個“術科”老師,連副班任的“配角”都不是,我有什麼道理“橫插一缸子”?

那次的家訪是楊建沉迷網吧的導火線……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強烈推薦閱讀,必有收穫)

孩子,我該拿什麼拯救你

後來我想,要是我那次出手攔住楊建父親對他的毆打,楊建是不是不會變壞得那麼快,那麼徹底?我無法預料!

眼前的楊建比在學校時還瘦弱,他個子不高,脊背卻有點佝僂,我突然想,要是我兒子將來也變成這樣,我該怎麼辦?

是啊,他不是我兒子,我自然沒有他父母般的切膚之痛。可是,假如有朝一日,我兒子也變成了他這般,我該怎麼辦?

我的心突然一陣緊揪!

“楊建,要……要老師帶你回去嗎?反正也順路!”

“謝謝老師,我爸…我爸不認我了……”楊建的語氣仍舊是輕鬆而無奈,可是,我卻聽出了他對歸家的渴望。

看他要從花基上穿過馬路,我再次叫住他,從包裡拿出十元遞給他:“楊建,去吃點東西,老師請你。”

楊建沒有拒絕,他接過錢後說了一聲謝謝,我看他轉身往網吧的方向走,心裡再一次緊揪:

“楊建,你不是想再回去上網吧?”

“不是。我還有一個朋友在裡面……我叫他一起去吃……老師,錢我會還給你的。”

看著他消失的背影,我自忖無法跟在他身後去驗證他是否撒謊,但我寧願相信他。畢竟,他還是一個孩子!

假如我當初不是以配角的心態“作壁上觀”,此時的楊建在幹著什麼?

“教師不是上帝,但做著與上帝相同的工作。”

教師,應懷慈悲心遠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