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韻秋城|周翔:蘋果的故事(十)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對於許多昭通人來說,蘋果與生活、與事業、與家庭、與朋友, 甚至與命運,都多多少少有著一些美好的記憶和故事……

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昭通蘋果還是奢侈品的時候,昭通蘋果還 有一個“專員蘋果”的雅號。當年昭通特產兩張名片,一張是葡萄井 酒廠的葡泉二麴酒,另一張就是昭通蘋果。白鶴村、丁家灣、花果山 的蘋果是落地不沾灰的,不進入市場,早在枝頭上就計劃分配掉一半 了。多數是供給一些重點的機關單位,按單位人口分配,由農業局有 關科室核定,登記造冊。或者是用於重點招待。計劃外臨時需要,還得專員簽字批准才行。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白鶴村有個基幹民兵連,常常會接到連夜挑蘋果送進城,接待重要客人的 任務,大家樂此不疲:披星戴月,男女同行搭配,幹活不累。一路說著笑話, 嗅著滿籮的果香,十多里路,不知不覺就到了。如果遇到專署機關伙食團長高 興,喊炊事員捅開火煮碗麵條給大家宵夜,管夠吃,美死你。

當年的地委、行署機關也栽了不少雙帥蘋果,既是機關幹部勞動的平臺, 也是機關接待的果源。每到八九月間,碩果飄香滿園,外來客人入機關誇果、 賞果,“把果話工作”,別是一番情趣。 白鶴村蘋果園每逢果子成熟季節,看管難度較大,既要防野獸禍害,還要防盜竊行為。為此,果園除加強警戒外,還特地養了一條藏獒。藏獒吠聲如狼,威武勝過土狼,看護效果明顯。但當時糧食憑定量供應,藏獒的口糧難以解決。 後來蘋果園寫了個專題報告直報專員,聲明“如果不能解決藏獒護園的口糧, 咱們的勞動果實將難以保證豐收”。陳專員大筆一揮“勞動果實必須確保,藏 獒有功不能虧待”,當即特批給這條藏獒辦了個購糧本,按全勞力每月三十五 斤供給。

有一次,軍分區丁司令員夫人興致勃勃,前來白鶴村蘋果園參觀,對金帥 雙帥讚不絕口。蘋果園工作人員也誇讚丁司令員身經百戰、訓練民兵有方。並 不失時機地提出掛果時節護園難的問題,希望丁司令能批准派民兵不時重點巡 邏果園。沒想到丁夫人十分熱情負責,沒幾天就派警衛員捎來一隻半自動步槍 和幾十發子彈,說請示丁司令了,勞動成果應當保護,但是派民兵有難度,發 給他們一支槍壯壯膽,非緊急情況不準開槍,更不準向好人開槍。這條槍就這 樣留了下來。有幾次發現偷果賊,一拉槍栓,就全嚇跑了。平時倒便宜了幾個 喜歡打獵的人,幸虧沒惹麻煩。後來公安機關嚴格槍支管理,此槍因沒辦持槍 證而被收繳。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1995 年 10 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來昭通視察,看望過小龍洞鄉那 個一日三餐吃洋芋的老鄉楊長才後,總理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那晚,專門負 責為總理駕車的司機小鄭給他送來一盤精選的昭通蘋果,他看都沒看一眼,只 是心情沉重地問他: “小鄭啊,你給我說 實話,像小龍洞這樣 的窮鄉親,到底還有 多少?昭通除了馬鈴 薯,就沒有別的特產 了嗎?”來自菸草公 司的小鄭機智地回答 說,昭通屬於貧困地 區,窮人哪裡都有一 點。不過,馬鈴薯不是昭通的特產,昭通的特產是蘋果。說著他把蘋果托盤端 起來,雙手送到總理的面前。

朱鎔基顯然沒有胃口,那個叫小龍洞的窮地方給他的刺激太深了,他當場 潸然淚下,恨不能將口袋裡所有的零花錢都送給那個窮兄弟,可惜他兜裡從不 裝錢。他真沒想到,共產黨率領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四十多年了,竟然還有這 樣一貧如洗的人家!

小鄭再次端起果盤,朱鎔基推辭說不削皮的水果醫生不讓吃。小鄭說,總理,這是削好的呀,您嚐嚐。朱鎔基詫異地看著眼前嚴絲合縫的蘋果,拎起果 柄只輕輕一抖,那原本裹緊果身的皮屑頓時簌簌脫落,如同脫衣舞演員倏然亮 相。總理有些驚喜,面露笑容,說刀法還可以。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不僅刀法可以,味道更可以啊。您嚐嚐,不比青島蘋果差。”小鄭跟總 理跑了整天,總理很喜歡這個整潔、嚴謹、技術精湛、不多言多語的年輕人, 有時還會問他一些細緻的民情,所以小鄭斗膽誇起了昭通蘋果。朱鎔基一嘗, 果然不錯,那是一枚紅富士,甜脆、冰糖心,總理又咬了一口,問起昭通哪些 地方種蘋果啊,小龍洞能不能種蘋果這類的問題,小鄭一點也不慌,說起灑漁, 說起樂居,並肯定說小龍洞也能種,只要樹種和技術跟得上……云云。平時不 苟言笑的朱總理露出難得的笑容,說真沒想到高寒山區還能種出這樣美味的蘋 果,還說,多種蘋果總比種洋芋強嘛。

這段非正式談話,被一旁的秘書記錄下來,附在朱鎔基對內昆鐵路再次上 馬的指示記錄中,對內昆鐵路建設的指示中,強調了一個詞:不是力爭復工, 121 而是必須。談到蘋果與洋芋的話語中,強調了“多種蘋果總比洋芋強”。這個 記錄,次日便傳達給當時的地委秘書長王迤中,王迤中立即彙報地委書記朱安 邦、專員楊傳江,顯然,這句話對後來昭通蘋果產業發展部署也是頗有分量的。

原昭通市公安局長高泉,曾經在孔家灣蘋果農場擔任伙食團總務,人們稱他高團長。他在城裡家人和家屬院孩子們的心目中,可是一位最受歡迎的蘋果 大使。1970 年代,家屬大院的糞便也是可以賣錢的。某生產隊承包了那一爿 小小的廁所,不僅免費打掃清除,還不時送一些褐煤之類的東西,給大家引火 做飯。那褐煤固然好,但高團長帶來的蘋果,更使孩子們唇齒留香,實在難忘。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那自家的糞便沃土施肥,果實反饋人們,形成良性循環,正是孩子們長久 的喜悅所在。

高團長不時會帶來一些大大小小的蘋果,有較便宜一點、略有損傷的落地 果,大約三分錢一斤;有農場職工按人頭分配的中型果,不要錢;有價格稍高 質量也較好的議價果,一角左右一斤。

高團長帶來的果實,自己留下落地果和 部分議價果,分配果則多數分發給全院子七八家的孩子們。他們家的蘋果,由夫人徐醫生作主分配,分給四個孩子,按照大孩小果、小孩大果的原則分下去, 自有其道理。高奶奶高堂自然得最佳的議價果。大路貨的落地果,用來做早點 分配,用徐醫生的說法,叫做“飯後一個果,神仙不如我。” 高團長一般在週六近黃昏時騎五一牌載重單車馱蘋果回家。每當此時,孩子們就會自動聚集在小院門口翹首盼望,一見到他高大的身影出現,人群中總 會發出一陣輕微的歡呼聲:高叔叔載果歸來,這裡又將是一個迷人的週末!

最先闖蕩蘋果市場的李世昌,談起緬甸泰國總有說不完的感慨。當他憑一 股子熱情和闖勁進入異國他鄉,才突然發覺,一切都是那麼無助,他沒有三寸 不爛之舌,唯有一片熱忱,全靠自力更生。

他深入原國民黨部隊93 師駐地時,一下子就驚呆了。時隔六十來年,這 支當年誤入異國的部隊,依然保持著過去的編制和番號。儘管泰國政府不給他 們上戶口,不讓他們享受本國的公民權,他們卻頑強地生存著,無時不思念著故鄉,準備著一旦有機會就飛奔故園。他們的駐地牆上鮮明地書寫著:“1945 年盧漢變節,迫使我軍流落他鄉……”云云。據說當時這支部隊有一萬一千多 人流落,集中在一村、國軍將領段希文、李密等曾經在此辦過軍校,整飭隊伍, 成為獨立王國。當他們看到來自祖國滇東北的李世昌這條漢子,嚐到這來自烏 1 蒙山麓甘甜的蘋果,他們激動得潸然淚下。他們和淚吞嚥著代表鄉情鄉愁的昭 通蘋果,不僅與李世昌愉快地交易,最終還成了朋友。這時的蘋果,已經超越 了它本身的意義和價值。

泰國曾經是非常理想的市場,李世昌在這兒挖到蘋果生意的第一桶重金, 也受到過第一次重創。他在異國遇上了“老賴”,貨到不付款,只推說是三角 債。李世昌就來個守株待兔、以逸待勞,就駐紮在你老闆家,麂子火腿乾巴放 開甩,不給錢就不走人。後來那老闆耐不住了,就拿了一卡車“紅牛”飲料抵 款十萬,李世昌沒經驗就答應了。結果押貨過關受阻,好不容易打通關節,最 後“紅牛”出手,已經是紅蘿蔔打馬——大半截不在了。好在後來的李世昌吃 一塹長一智,慢慢將“貨到付款”變成“款到發貨”,這是緬甸人給他上的一 課。真是果價不高學費高。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魯甸硯池村三組果農楊大順,已年近八旬,而他家鄉 1960 年代種下的五 株蘋果,樹齡已達五十多歲。楊大順的壯年、老年歲月,就是與蘋果為伴的時 光。他在蘋果收成季節的穿 著,永遠是一件陰單布、布 疙瘩對襟衣,戴一頂褪了色 的解放帽,加上一張隨時微 笑著的癟嘴。魯甸街子上許 多消費者都認識他,他們並 不知道楊大順的大名,只是 瞅準他的造型來買他的蘋果。 他們奔走相告:那個穿布疙 瘩對襟衣裳的老者,他賣的 蘋果小麼小,確實甜得很!大家所說的甜得很的蘋果,就是老楊村裡的老樹蘋 果,被大家譽為“五朵老金花”。

老楊最記得的是,“四清”之前,地委工作組來硯池山蹲點,就帶來了這 些樹種,之前還種過一批。後來鬧文化大革命,以糧為綱的時候砍掉一些,再 後來說“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又砍倒一些。這幾株是鄉 親們好不容易才保護下來的,所以顯得特別金貴。老樹也爭氣,結果不太多,個頭也不太大,就是甜,這種甜,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好形容的,可能這就 123 是所謂的歲月芬芳吧。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浩豐蘋果合作社的掌門人王天勇,當年下決心傾力投入蘋果產業時,囊中 羞澀,創業受阻,王妻善解人意,見識不凡,支持他賣房投資,好不容易才把 家業支撐起來。他們當初以三萬元價錢賣掉的房屋,而今價值可達十五萬元。 問王妻是否後悔,她 的回答像他夫妻共創 的 品 牌 一 樣“ 嘎 蹦 脆”:“房子有價, 情義無價。勇勇從小 就喜歡種蘋果,無論 如何,我要支持他, 成全他。成功了更好, 失敗了也淡化。我們 還年輕,大不了從頭 再來嘛!”

說得多好,這對蘋果夫妻不問收穫但問耕耘,結果大獲成功:地上,帶動 合作社五百多鄉親們共同致富;網上,聯絡各方客戶暢銷全國各地。蘋果之路 在他們腳下,越走越寬廣。

如果說,昭通蘋果是勤勞者的幸運果, 是創業者的致富果,那麼,對於那些在生 活中暫時受到傷痛者,則是撫慰之果和希望之果。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灑漁鄉白鶴村三組的陳顯翠夫妻,勤勞種蘋果數年,積攢了一些錢。而正當這 個家庭大興土木建房之際,陳顯翠丈夫猝 然離世。在巨大的悲傷面前,陳顯翠選擇 了堅強,選擇了將蘋果種植進行到底。在這個身體並不太強健的中年婦女內心,支撐她渡過難關、堅定信念的,就是振作精神,把蘋果盤好。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她家不足兩畝的蘋果園,承載了生存的希冀,未來的指望,欣慰的曙光。 對於這樣的果農,生活一定不會虧待他們:即使糧食、烤煙都不種了,咱們還有蘋果樹,有樹就有果實,就有希望,就有盼頭。即使什麼都沒有了,咱們至 少還有一顆勤勞的心,還有一縷可以放大的陽光……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周翔祖籍山東,供職於雲南電網公司昭通供電局;為昭通作家協會副主席,曾任雲南省電力文聯副會長。曾出版《朱提拾穗》系列散文集、詩歌集;中短篇小說集《捉魚》;散文集《一籠不叫一籠叫》;紀實文學作品集《果緣》等。

果韵秋城|周翔:苹果的故事(十)

投 稿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總 編|沈洋

副 總 編 | 楊玉昆 楊瓊 張國華

主 編 | 楊玉昆

總 策 劃 | 曹斌

策 劃 | 雷雲波 王道榮 邱俊 毛治府 彭沁 王軍

編 輯 | 李潔 虎霖孜(實習)

主 辦 | 中共昭陽區委宣傳部

承 辦 | 昭陽區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