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蘋果公司使用的技術總比別人晚到幾年?

張峰是我不曾離棄的信仰


iPhone使用比友商晚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技術性相對不強的,而很多需要頂尖技術的功能基本上都是蘋果或者三星首發!

在快充、雙攝、全面屏方面,蘋果在這些方面不僅不是首發,還落後安卓一代甚至更多代產品,除了蘋果公司比較“任性”之外,還有就是對於技術的使用的謹慎性,對於不成熟或者不完美的技術,蘋果一般不會使用,而安卓廠商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加宣傳賣點,一有技術就會爭相使用!

蘋果有很多功能首發

指紋識別

其實真正意義上並非蘋果首發,iPhone 5s也不是第一款採用指紋識別技術的手機,但是蘋果是讓手機指紋技術普及的功臣,iPhone5s指紋識別的搭載,讓很多消費者激動,手機安全性進一步提升,眾多手機廠商看到市場反應如此強烈,紛紛推出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產品!

劉海屏

iPhone X,作為蘋果十週年紀念版,終於帶來了全面屏,不過和安卓廠商不同,iPhone X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屏幕形態—“劉海屏”,“劉海屏”使得屏佔比更高,不過給人以“殘缺品”的印象,受到了很多吐槽,不過銷量仍舊很好,而且安卓友商也紛紛推出“劉海屏”產品!



Face ID(3D人臉識別)

iPhone X不僅帶來了劉海屏,還帶來了全新的解鎖方式—Face ID,與傳統臉部識別不同,安全性大大提高!是目前安全性最高的解鎖方式!比三星的虹膜識別便利性更強!


暴走的學霸


蘋果的技術代表著現在科技領域的最前沿,它的技術絕對是不落後的。

但是我們平時使用的蘋果手機,配置上看起來要低於別的手機的配置。那時因為一般的手機廠商抓住了消費者看重配置的特點,因而針對性得單純提升配置,但用戶體驗上,其實大家都發現了,蘋果的使用體驗會更好,而且蘋果手機的運行速度也並不慢。

其實,一個產品,最難得不是提升單方面的能力,而是整體的協調和完美。喬布斯算是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但要做到這一點,恰恰考驗的是技術。

以iPhone X的“黑留海”為例。

它是深度攝像頭,包括了結構光發射器、結構光接收器、距離傳感器、環境光傳感器、前置攝像頭等等,用於人臉識別。

結構化光發射器模塊由6個組件組成,來自10個不同的供應商,包括主動對準設備,濾波器,晶片光學元件,衍射光學元件,VCSEL和外延晶片;結構化光接收模塊包括大約六家供應商的四個組件:紅外透鏡,濾光片,CIS和CMOS圖像傳感器(140萬像素)這兩個傳感器能準確識別面部的立體結構,想用一張照片解鎖是不可能的。

在蘋果發佈iPhoneX之後,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競相追捧,但是多家專門研究深度攝像頭的廠商在採訪時紛紛表示,一時半會兒還很難達到蘋果的技術。

在深度攝像頭的發展歷程中,如何去縮減傳感器的體積以及降低功耗一直是各大公司努力的方向。同樣是英特爾的RealSense技術,它的設備體積就非常大,而且需要藉助PC電腦來完成識別,也不適用於現在的移動端需求。


鎂客網


說蘋果公司使用的技術總是比別人晚到幾年,其實是非常不科學的,綜合來看,應該說蘋果在非關鍵技術上可能是比別人要晚幾年,但是在核心關鍵技術上,蘋果卻是一直是在引領行業發展,不然蘋果也不會十年穩坐智能手機市場頭把交椅,成為業界標杆了。


我們來看看蘋果引領了那些關乎智能手機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

1、多點觸控屏幕,可以說是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的體驗模式。

2、應用商店,奠定了蘋果的生態基礎;

3、背照式攝像頭,在當年開啟了智能手機影像系統的進步飛躍;

4、Siri,雖然至今智能程度還是很一般,但是它的出現無疑是開啟了智能手機語音助手的先河。

5、指紋識別技術,智能手機安全驗證的革命性躍升,帶領智能手機從數字密碼時代進入生物識別時代。

6、3D-Touch,雖然發展好像不太像,但是對於觸控體驗影響深遠,為蘋果在全面屏時代的體驗加成非常重要。

7、A系列處理器,自演CPU、GPU、構築了蘋果設備優質體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8、Face ID,生物識別的又一次進步。

那麼蘋果落後於或者說比別人晚幾年的技術又是那些?綜合來看,這些所謂的落後,可能集中在了外觀設計的超窄邊框、全面屏幕、防水防塵、無線充電技術、快速充電技術、大尺寸的COMS、大容量電池這些東西。

這些東西對於智能手機的體驗有沒有影響呢,當然是有的,有這些東西,自然會有更好的體驗,但是沒有這些或者說稍微差一點,對於整體的體驗,並不會造成核心影響。而回到競爭層面,我們更能發現,這些東西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無法構築核心競爭力的,更多的是屬於堆料型的,一個要堆砌,對於大廠商來說,其實並沒有啥難度。只是一個願不願意的問題。


鄰章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也不全是晚幾年,有一些技術也是蘋果先用的:

①按壓屏幕算是其中一個。在蘋果那裡叫做3D Touch,這是一種立體觸控技術,被蘋果稱為新一代多點觸控技術,是在Apple Watch上採用的Force Touch,屏幕可感應不同的感壓力度觸控。雖然不是第一個使用的,但是也是第一批使用的,而且堅持一直使用,並且不斷的優化。這一個3D Touch蘋果第一次使用是在2015年的iPhone6s。

②人臉識別。在我印象中蘋果是第一個使用的,好像之前沒有大規模的使用。這一次蘋果教Face ID。這一個人臉識別是取代了iPhone上用了多年的指紋識別。蘋果這一次是下了決心去推廣人臉識別,甚至不惜在前面弄一個齊劉海。蘋果的人臉識別第一次使用在iPhoneX上。

③3D結構光。3D結構光是蘋果人臉識別的一部分,其實很多安卓也上了人臉識別,但是隻有2D的,不支持3D的。3D結構光是蘋果第一個在手機上採用的3D識別的技術。目前安卓只有OPPO 的Find X。

其實還有挺多的,說不完。

但是為什麼在雙攝、快充、4G、無線充電這些技術上的跟進比較慢?

第一個是蘋果的產品更新比較慢。蘋果通常會在9月的秋季發佈會發佈一年的旗艦機。對比安卓廠商,蘋果實在是太慢了。很多廠商一年推出很多的手機,一年開差不多十多場發佈會。但是蘋果的蘋果的手機發佈會就是一年一到兩場。所以,我們感覺有一些技術蘋果跟進比較慢。

第二,蘋果在技術選擇比較謹慎,不成熟或者是準備淘汰的技術就不用。雖然有一些技術可能會解決面前的問題,但是如果不成熟的話,對於蘋果這種上億的出貨量來說,很致命的。或者是準備淘汰的技術,它也不會用。

第三,擠牙膏。快充技術或者是雙卡雙待,都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了。但是蘋果照樣不使用。快充技術也是到了iPhone8這一代採用,還要花錢買快充套裝。因為蘋果認為即使不用這些技術,大家還是會買的,不妨慢慢擠牙膏。因為蘋果處於領先地位。

要是比技術,蘋果是真的很6的;但是用什麼技術方面,蘋果就有點雞賊了。


太平洋電腦網


我來舉個很好的例子:4G。

幾年前,我的同事有了第一款摩托羅拉4G安卓手機,而我當時用的只是蘋果的3G手機。我對4G手機很好奇,就問他安卓手機怎麼樣。他大吼:“我恨它!這破手機實在太費電了。我換了個4G手機,然後才發現我的網絡運營商根本還沒推廣4G業務。我想把這個破手機扔進垃圾桶。”

當時,科技專家們都在大肆宣揚安卓的優越性,說它比蘋果先進了十萬八千里。我跟熟識的蘋果公司員工聊天,問他們為什麼遲遲不推出4G手機。他們解釋說這是一個戰略決策,博通、因特爾和高通推出的4G芯片依然不夠高效。所以他們選擇等待。

整天承受來自科技專家和科技博主的批評肯定很難受。但請記住,專家不是工程師。他們無法訪問測試實驗室,也無法知道在蘋果這樣的公司裡,工程師們為了完美的結果付出的努力。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已經知道,他們的客戶重視的是電池壽命和其他因素,而不是一些尖端技術細節。

如果你是要與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頭競爭的話得,你必須有自己獨到的營銷策略。那種靠打價格戰的營銷策略在通常情況下結局也會不盡如人意的。有時候,手機制造商會推出一些什麼新鈴聲或花裡胡哨的新功能來博消費者的眼球,像最新的三星手機就掛上了各種新特徵。但是,告訴你一個消息,讓專家們激動不已的曲面屏手機是目前手機市場上退換率和裂屏率最高的手機。作為市場領導者,你必須參與競爭,但你也可以“兩次測量,一次裁剪”。

不急躁,安心做事,有時耐心等待會帶來巨大的回報。龜兔賽跑裡的那隻烏龜不就是這樣麼。


科技秋田君


2017年6月,深科技有幸專訪了蘋果公司的CEO Tim Cook。

過去6年間,他一直受到外界的批評:人們認為他缺乏喬布斯時期的遠見卓識,導致公司創新步伐放緩。但在庫克任職期間,蘋果公司其實保持了高利潤增長,並且積累了多達2570億美元的現金。

另外,庫克本人對許多重大問題都有著極為公開的表態,包括他作為一個同性戀CEO的人生歷程以及對特朗普總統的移民禁令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看法。

為什麼蘋果公司使用的技術總比別人晚到幾年?在採訪中,我們也向庫克提問了類似的問題,不過,我們將技術的範圍縮小到了AI上,並明確地將蘋果和微軟、亞馬遜等同樣在研究和應用AI技術的公司相比較。

在這個問題上,庫克同樣沒有遮遮掩掩。他說,蘋果公司並沒有在人工智能方面落後。以下是他的全部回答:

“通常來說,不到產品即將推出的時候,我們都不會回應。不僅僅是人工智能,其他方面也是一樣。大家經常把我們正在賣的東西跟別人規劃的東西做比較。很多人賣的是概念,他們有他們的理由,我沒有批評誰的意思,只是我們不這麼做。在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我只討論我們今年要推出的產品,所以我不會介紹2019年,2020年甚至是2021年的產品。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未來沒有規劃,只是因為我們還不想說。

消費者是不會在意整合進產品的機器學習技術的,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這種技術的存在。而恰恰是有了機器學習,iPhone的電池續航時間更長。其實iPhone裡有一大堆東西都會讓你感覺‘哦,原來那也是機器學習啊’。我們從來不覺得需要告訴消費者我們的產品裡有哪些用到了機器學習,因為這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我們關心,因為我們在技術領域工作,但用戶不在乎,他們只在乎好不好用。”

從Tim Cook對AI技術應用的態度,我們不難看出,蘋果真正追求的,不在於最先進,不在於最早開始應用,而在於當這些技術降臨到你的手機上時,你能獲得最自然的體驗,或許這是人們為什麼認為蘋果使用的技術總比別人落後的原因之一。


DeepTech深科技


好多黑科技是國產帶動起來的?

現在好多國產手機除了logo是國產還有什麼是國產?拿華為來說,不論軟件,硬件,那個是國產,噴我的看圖說話。

明明是蘋果第一個發現又覺得還應該繼續完善,出於負責任沒發佈的黑科技,走漏了消息,國產奸商聽到風聲後為了和Apple公司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拿出一大批不成熟的技術說自己是第一個。



比如雙攝像頭,華為知道蘋果下一部手機出雙攝像頭急的自己也出,你看看國產那個雙攝像1200w像素有蘋果像素高,2000w都沒蘋果成像好啊!誰也別給我扯蘋果系統怎麼導致成像清晰,這麼說的話,也就承認了你是個買不起蘋果的屌絲!

還有指紋解鎖,看看第一代那部國產手機的指紋識別率有蘋果第一代指紋解鎖的5s指紋識別率高!

國產無良奸商都拿些不成熟的技術來忽悠人。

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們這些噴蘋果的人也有!


亞洲大保健之王


因為有iOS這條護城河,以及利益驅使。

蘋果這兩三年都是被安卓踢著屁股走。

當5英寸以上的手機佔據70%的份額時,才慢慢吞吞的推出個plus,除了放大之外一成不變。

當150美元的手機都能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時候,蘋果才不緊不慢的搞出一個支持快充的iPhone8(還不如叫6sss)。更噁心的地方在哪兒呢,快充頭要另配,第三方質量稍好的一套下來100來塊,官方的29w充電器加配套的Type-c轉lightning線,576元。

再說存儲,蘋果近幾年每一代新機發布都會砍掉上一代最受歡迎的那個容量。

iPhone5s最受歡迎的32G,於是iPhone6變成16G直接跳到64G;

iPhone6到6s,兩年間64G已經被廣大用戶視為完美選擇,於是iPhone7變成32G起跳,直接到128G;

到了iPhone8,128G再被砍,容量變成沒幾個月就能裝滿的64G和大多數人都用不上的256G。

64G和256G的差價是1300元。而蘋果的閃存供貨商海力士給出的採購價是多少呢?64G,38美元左右,256G,85美元。這中間蘋果賺多少大家隨便算。

這一切都是因為iOS這個大殺器。不管安卓怎麼秒殺iPhone,不管蘋果在設計和新技術的使用方面多麼不思進取,iOS都以它睥睨眾生的強大和流暢度為蘋果保駕護航。

國內如果繼續閹割谷歌服務,安卓就是行屍走肉。超越iOS永遠不存在可能性,沒錯,我說的是永遠。


哪來這麼多違禁詞


我個人感覺這麼問題,真的問得非常有水平,而且還是問到了關鍵之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蘋果公司使用的技術總是比別人的晚一兩年!

蘋果手機最大的特徵就是為了實用而創新,所以一定要保證自己的新技術必須是成熟的,而且還是要有價值的,而且在用戶體驗上足夠好的,只有符合這些條件,蘋果才會把技術應用到自己的手機上!

雖然現在大多數的手機廠商搞出來的一些黑科技,乍一聽很厲害,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沒有用到什麼非常厲害的技術,用戶體驗更是很差勁,比如說vivo手機曾經有一個眼球識別的功能,感覺很沒用,安全性,速度都跟不上。

還有,並不是蘋果沒有新技術,我相信蘋果能達到現在的規模,其科研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如果說蘋果一上來就是王炸,以後還怎麼玩,對吧!蘋果現在給我的感覺就是,你們安卓出什麼,我也出什麼,但就是比你們好一點,用戶體驗舒服一些。

這樣才能玩的長久嘛,也是蘋果的一點點小心機,先把技術保留起來,然後慢慢的擠牙膏似的出新技術,一代一代推出來,要不然怎麼賺錢。當然啦,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而已,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千帆辰


如果說要解釋的話,有這麼幾點:

1.等待市場成熟

太早的將新技術應用上市也許並沒有什麼效果,雖然每次蘋果的發佈會一開,就一堆國內廠商拿著小本本在記要如何去copy了。

技術太早上市並沒有什麼好處,比如MacBookPro的全Type-C接口,讓大家怨聲載道,出門還要帶好多轉接口/轉接線。這就是因為Type-C的市場還不成熟,縱然他又再多的優點,其他配套設備無法同步跟上這也會導致很大的問題。

2.蘋果對於用戶體驗的極致要求

這點是喬布斯老爺子時代就一直力求的,因為早就蘋果輝煌的iPhone就是因為市場上其他的手機產品太垃圾了,用戶體驗很反人類,喬布斯才決定做一款手機。用戶體驗一直是蘋果產品賴以生存的重大事項,在喬布斯時代,他甚至會為了一個圖標或者一個功能的左右滑動來和團隊套路較真。

所以在一些技術不成熟的前提下,蘋果是不允許這些技術出現在自己產品上的,因為不成熟的技術導致的用戶體驗斷層只會造成不好的輿論。

3.生產時的良品率

蘋果的一些技術會因為在加入後良品率不足而被砍掉,比如當年iPhone6計劃用的藍寶石屏幕就因為良品率的問題被放棄了。

4.用真正有需求的新技術

蘋果最擅長的是做減法,這也是喬布斯時代留下的傳統了。蘋果應用的新技術一般都會有使用場景的設定,沒有什麼作用的新需求蘋果是不會加進去的。比如iPhone上的FaceID,這個功能加進去除了解鎖之外,還有一項使命就是AR,比如現在簡單的emoji的應用,未來這個功能可以提供3D的刻畫,比如將你copy進遊戲場景等,讓你的真人出現在遊戲裡,是不是很鵝妹子嚶呢?

其實蘋果在真正的革新性技術上是一直敢於應用的,有些技術是蘋果一直在推動前進的,比如指紋解鎖、Taptic Engine、3D-Touch、FaceID、CPU.......當然還有設計,不管啥樣都要抄一抄嘛(手動滑稽)。

其實蘋果的領先遠遠超出你的想象,CPU至今無人能敵,你能想象iPhone X早在蘋果發佈了iPhone4S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立項研發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