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沒法比,中國發展的最大「底氣」是什麼?總理作的這份報告告訴你

世界各国都没法比,中国发展的最大“底气”是什么?总理作的这份报告告诉你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邀在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經濟形勢報告。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變幻莫測,中國經濟又面臨著穩中有變的大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決策層如何看待當前階段的中國經濟?從此次的報告中,我們又能解讀出怎樣的信息?

“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是發展底氣

李克強在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保持在合理區間。前三季度,經濟在高基數的基礎上增速繼續位於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7萬人。用電量、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匹配增長,消費和服務業對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此外,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動能不斷壯大,市場活力持續迸發,日均新註冊企業超過1.8萬戶。在國際國內環境錯綜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實現有就業、收入增、物價穩的發展,而且結構繼續優化,經過努力可以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併為明年發展打下基礎。

支撐我國經濟順利完成今年發展目標任務的底氣究竟是什麼?《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李克強指出,中國有9億勞動者,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這是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巨大的人力人才資源。中國人不僅勤勞智慧,而且有韌性。中國40年的改革開放使廣大勞動者的素質持續提升,技能水平不斷提高。“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這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底氣”。

此前,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目前,我國勞動力素質正在上升。大學生人數和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有居民的整體受教育程度都在不斷上升。在我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的大背景下,從長遠來看,這都可以成為促進經濟成長的動力。

記者也注意到,從近期的一些消息來看,國家也在花大力氣,支持引導廣大勞動者“自我充電”,成為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才。例如,《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顯示,未來如果納稅人進行學歷繼續教育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其個人所得稅可在學歷教育期間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額扣除;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額扣除。

解決醫療、養老問題出真招實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這份報告中,李克強還著重介紹了有關方面在醫保、養老、個稅方面所出臺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李克強指出,目前國內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00萬人,其中許多患者面臨吃不起藥的困境。今年以來,我國已實施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並加大力度加快抗癌藥醫保準入談判,新增了17種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與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的支付標準平均降幅超過50%。這項工作還要一抓到底,最大幅度降低藥價,盡力減緩癌症患者的病痛,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記者也注意到,就在第二天,也就是10月25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印發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的通知》。這份目錄中的新增品種覆蓋面更廣,能夠更好地滿足群眾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的腫瘤藥物中,有6種是抗腫瘤靶向藥物。

此外,李克強在報告中還強調,目前全國養老金累計結餘較多,可以保證發放,可以保證廣大勞動者老有所養、安享晚年。各地要切實負起責任,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國家也會進行統籌調劑,決不允許辛苦工作一輩子的老人養老金被拖欠。

記者也發現,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有關部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養老保險等社保支出進一步“開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10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按照有關要求,國資委開展了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目前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了國有資本200多億元,三戶試點的產權變更登記現在已經完成,國資委正在會同社保基金理事會修改公司的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評論稱,國資劃撥是為了落實去年底國務院下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方案》明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基本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