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那些消失在歷史中的人和事——濟南火車站、雷峯塔


本組照片選自《老照片》已刊文章。留存至今的這些影像,都已經消失在塵土中了,幸虧有這些影像為我們留存那些不可磨滅、不可作偽的往事。圖為19世紀末的北京城崇文門外一帶的風光,西邊可以看到前門的城樓和箭樓。

圖為1906年9月,清廷發佈上諭“仿行立憲”後,廣西桂林的官員們的集會。上方寫著大大的“立憲萬歲”字樣!曾經國人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來推崇和表達對某項事情或者某個人的敬意,往往就有“萬歲”表示,比如“汪主席萬歲”“抗戰勝利萬歲”等。

晚清時,西湖南岸的雷峰塔尚未倒塌,塔下面有一個左手叉腰站立著的人,與高大的雷峰塔形成鮮明的對比。雷峰塔下壓著白娘子,這是我們這一代八〇後人人皆知的事情,不過見過雷峰塔真容的,除了“許仙”外,還要追溯到魯迅那一代人了。幸虧有這外國人拍攝的影像,讓我們見識雷峰塔的高大!


圖為1911年,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南立面。此時濟南火車站前道路尚在鋪設,鐘樓上尚未安裝大鐘。這被譽為“遠東第一火車站”的濟南火車站,歷經晚清、民國和新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的80年代,都完好的、矜矜業業地接待來來往往的人們。但還是被以侵略和法西斯的名目拆毀了。

這是一張站在濟南府城東城牆上由北往南拍攝的照片,幾位長袍馬褂打扮的人在寬闊的城牆頂上悠閒散步。濟南府城牆歷經明清兩代,它的拆除和北京不一樣,而是和日本人制造的五三慘案有關。日本人在1928年進攻濟南時,炸燬了濟南的各個城門樓,而隨後執政的韓復榘沒有財力重新建設,只能因勢利導修建了城牆公路。不過,如今在大明湖南岸,還保存著一段明城牆。

圖為北方農村婦女聚集在河邊洗衣,一派靜謐、安詳的情景。攝於1927年。這種場景在90年代以前,遍佈於中國各地農村。不過隨著現代化的發展,製造業的昌盛,人們早已不在利用河水浣衣了,而且有環保的不力,農村已沒有能夠洗衣服的乾淨天然的水資源了。


圖為山東萊州城俯瞰。20世紀20年代萊州稱為掖縣。此時的古城保存完好,城區大道兩盤聳立著為古代官員歌功頌德的牌坊,透露著古雅的的風韻。 不過,歷經六七十年代的巨大破壞,這些透露著中國傳統文化信息的古建築已經被破壞殆盡,所剩無幾了!

圖為在北京操練中的日軍。七七事變前,日軍在華北屯集精銳。圖為日軍北平駐屯軍在使館區練兵場操練,遠處是北平市街及圍觀的中國民眾。這一現象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結束了!

以上圖文刊登於《老照片》。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1996年12月出版第一輯, 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每年出版六輯,截至2018年10月,已出版121輯。專門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關的文章。定格歷史,收藏記憶,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