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iPhone 依然是目前体验最好的手机,不过,有些腻烦”,在谈到手机话题的时候,已经不只一个朋友表达过类似想要逃离苹果的观点。在iPhone近乎统治智能手机发展趋势十年之后,用户希望新鲜的东西出来。这就像每天吃馒头米饭,时不时还要来几顿饺子面条。

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在“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这本书里边,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有这样一句话: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获得了成功,但是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事情,其实凝聚了苹果很多努力。那些看起来极简、连贯且必然的苹果产品,其实都是依靠理性设计而做出来的。

不难看出,苹果设计的正确性,并且有依据。那些看似感性的理性设计是苹果多次引领智能手机趋势的基础。

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第一部iPhone出现同期的手机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产品,翻盖,滑盖,甚至是旋转的,但随着iPhone的流行,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成了一个样子,直板,带少数按键,没了键盘,不可拆卸电池,触控操作。

iPhone 5上市,金属一体化机身来袭,抛光倒角,铝合金工艺,CNC切割,后来市面上多了很多金属机身的产品,上述各种名词也成了高大上的卖点。

iPhone 5s上市,指纹识别到来,当大众还在讨论指纹有没有必要的时候,不少安卓厂商已经在跟进这项在后续带来巨大影响的技术,现在指纹成了手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iPhone 7 plus上市,变焦双摄成为一大亮点,随后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类似功能的产品,双摄成了旗舰产品的标配,并且为AR带了更多可能。

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iPhone X上市,苹果抛弃了金属一体化机身,随后市面上那些高工艺,高手感的金属手机貌似一下没了,前后玻璃加上金属中框成了目前随处可见的样子。另外,人脸识别也普及起来。

苹果在智能手机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或者说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智能手机的发展。

一个事物总有兴起,发展,成熟和衰退的周期变化,智能手机同样如此。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用户习惯已经稳定下来,代表需求的应用也基本上确定下来,智能手机可以被认为进入了成熟期,手机按固定周期更新,创新点越来越少,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的感觉越来越少,类似当年诺基亚和摩托的时代,不过这个稳定期预计会更长,毕竟手机不光是电话,还是重要的智能设备,和PC有些类似。那么,在这个有些平淡无奇的稳定周期内,满足用户对科技的向往会成为一个需求,该需求对应了新鲜和好玩。

vivo NEX 和oppo Find X满足了大家对一块屏幕的向往,华为和小米的类似滑盖设计同样如此。

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最近关于折叠屏幕的消息越来越多,华为和OPPO据传都在研发类似的产品,三星将在不久带来折叠手机。

多样化设计的手机市场是好事情,毕竟可以满足更加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从目前的相关报道来看,三星对于其折叠产品的定位并不是要颠覆目前的手机,那么从侧面说明,这样的产品更大概率不是未来的设备,或者说只是一个过渡。

折叠屏幕设计的手机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比如屏幕的进步,进而让显示面积更大,手机的功能也可以有更多的扩展和想象。不过单有屏幕的改变,手机的其他部件没有更上来,折叠屏幕的手机并不会给现在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带来多大的冲击和改变。

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目前手机需要解决的痛点中,除了屏幕太小,还有电池续航问题,性能和发热的问题,防护性能的问题,稳定性问题,安全性能问题等等。如果解决这些问题,单单一个可折叠的设计显然不够,甚至折叠的设计还会带来不好的一面,比如成本上升,屏幕显示质量变差,机身变厚,续航减少等。

回顾初代iPhone,之所以被认为具有颠覆性,从产品层面来看,其更多的展现了和操作相关的特点,让操作变简单。对比来看,折叠屏幕无形中是增加了操作的复杂程度和类型,这对于一个经常使用的设备来说并不非常友好。

总归,折叠屏幕的手机目前主要体现了科技感,还有和现在苹果不一样的新鲜感,但其并不会给智能手机带来本质的改变,毕竟再怎么折叠,还是安卓系统,还是那些应用,还是目前形态的智能手机。

回想诺基亚称霸手机市场的时候,有着各种花样的设计,比如N95和8800的滑盖,N93的复杂翻盖,E90的侧翻盖,3250的旋转,7373的转动,但诺基亚最核心的,最大众化的是以N70,N71,N73为代表的直板,这些产品拥有着当时强大的性能,先进的系统,更加直接的操作逻辑。

智能手机十来年,逃离苹果

现在,小米和荣耀的滑盖,OV的机械升降,三星的折叠屏幕,他们都没有直接去撼动主流市场,甚至他们的主流产品依然是类iPhone的设计。逃离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并没有那么轻松。

其实对于部分手机制造者来说,或许更加期待着苹果去做出一些新的设计出来,然后在其逻辑下进行差异化,这样要保险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